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7篇
  免费   681篇
  国内免费   2958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271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290篇
  2016年   357篇
  2015年   346篇
  2014年   528篇
  2013年   470篇
  2012年   555篇
  2011年   574篇
  2010年   515篇
  2009年   648篇
  2008年   568篇
  2007年   458篇
  2006年   378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373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85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286篇
  1993年   183篇
  1992年   186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36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离体培养下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豆胚状体可以直接从未成熟的子叶表皮及表皮下面1—3层细胞发生。这些细胞经过脱分化后,首先形成细胞质浓厚、核大的胚的发生细胞,胚发生细胞再分裂形成胚性细胞团,胚性细胞团再继续分裂形成胚状体。胚状体的发育过程和合子胚一样,经过球形、心形,鱼雷期和子叶期等诸阶段发育成小植株。此外,在诱导胚状体发生过程中,还观察到另一值得注意的现象:在未成熟胚的子叶表皮下面1至较深处的数层细胞,也转变成分生状细胞团,这些分生状细胞团呈不规则状,从其起源看,可称它们为内生“胚状体”,这些内生“胚状体”培养至20天,即停止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2.
电镜观察发现,大豆种子在刚开始萌发时胚根细胞中未能见到线粒体,线粒体是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逐渐出现的,由原质体再分化发育而成。对照胚根细胞内原质体在低温吸张过程中明显膨胀,在回温后胚根细胞中原质体仍不能发育成线粒体,甚至网状膜结构破坏,呈空泡化;经聚乙烯醇(PVA)和聚乙二醇(PEG 6000)预处理的大豆种子在同样条件下线粒体能继续发育,在回温后预处理胚根细胞中线粒体发育良好,具有明显的双层膜和管状嵴的结构。这些结果表明,在低温吸胀过程中原质体能够继续再分化发育成线粒体是提高大豆种子活力和抗冷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3.
条斑紫菜离体细胞分化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44.
45.
该文记述了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所在地,湖北宜昌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中发现的小刺球藻类化石Micrhystridium regulare,regulare,讨论了它们的产出层位及其归属,并对小刺球藻类化石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分布作了简要的归纳,最后提出了小刺球藻类化石在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的划分和大区域地层对比中重要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46.
中国小壳化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壳化石研究已有20年的历程,通过同行们的辛勤劳动已取得了令人注目的丰硕成果。70年代中期,我们首次将酸泡方法应用于小壳化石的处理,从而获得了大量的多门类的未知带壳化石,全面揭示了中国寒武纪带壳动物大爆发的内幕。这一结果,不仅改写了20年前“前三叶虫期”只有肉眼可见的杆状软舌螺化石的状况,而且填补了古生物门类的大片空白。  相似文献   
47.
48.
诸葛菜叶柄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科  罗鹏 《生物工程学报》1992,8(2):174-177
本文首次报道用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试管苗叶牺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经培养再生了植株。用于原生质体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为Nitsch培养基,附加1OOmg/L丝氨酸,800mg/L谷氨酰胺和13%的蔗糖,激素成分为0.5mg/L BA,0.5mg/L NAA和lmg/L2,4一D(或0.5mg/L BA和2mg/L 2,4-D)。原生质体的培养密度为2×105/ml。培葬7天的原生质体分裂频率约为40%。在附加O.05mg/L NAA和3mg/L BA的MS分化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可分化出大量的芽和苗,分化频率为100%。  相似文献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