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1992年   5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小麦辐射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从1962年以来利用Co~(60)-γ射线处理小麦风干种子,诱发突变并从中选育新品种的研究结果。通过实验,确定了Co~(60)-γ射线对小麦进行诱发突变的适宜剂量范围;肯定了Co~(60)-γ射线对小麦的诱变作用,并从诱发突变体中选育出春小麦“新曙光一号”和“新曙光二号”等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现正在生产上发挥着作用,其中“新曙光一号”的推广面积已达几十万亩。此外还得到许多优良突变品系和类型,正在选择鉴定和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2.
外源DNA导入大豆后代种皮颜色变异的过氧化物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外源DNA导入大豆引起种皮颜色变异的后代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皮颜色的后代含有供体的谱带.这说明了外源DNA片断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大豆的细胞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以及遗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1.细胞、组织培养尹光初等通过花药培养诱导出完整的花粉植株,并对离体花药的雄核发育进行了研究,认为大豆花粉植株的诱导频率受遗传型、发育状况、培养基、培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低温预处理(3—5℃)5天左右有助于花粉的启动。值得注意的是大豆离体花药的愈伤组织大都起源于体细胞。用 PFP(对氟苯丙氨酸)或活性碳能抑制这些愈伤组织的产生,但几乎也抑制了  相似文献   
4.
离体培养下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豆胚状体可以直接从未成熟的子叶表皮及表皮下面1—3层细胞发生。这些细胞经过脱分化后,首先形成细胞质浓厚、核大的胚的发生细胞,胚发生细胞再分裂形成胚性细胞团,胚性细胞团再继续分裂形成胚状体。胚状体的发育过程和合子胚一样,经过球形、心形,鱼雷期和子叶期等诸阶段发育成小植株。此外,在诱导胚状体发生过程中,还观察到另一值得注意的现象:在未成熟胚的子叶表皮下面1至较深处的数层细胞,也转变成分生状细胞团,这些分生状细胞团呈不规则状,从其起源看,可称它们为内生“胚状体”,这些内生“胚状体”培养至20天,即停止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水稻(Oryza sativa)花药的离体培养及其花粉植株后代的表现,得到如下结果: 1.用加有2,4-D 1—5毫克/升的Blaydes培养基培养水稻花药,诱导出水稻花粉愈伤组织。采用花粉处于单核期的花药进行培养比较合适。 2.诱导愈伤组织成苗,以二次诱导法效果较好。即将愈伤组织种植在低浓度激素的培养基上(IAA 0.05—0.5毫克/升,激动素1—2毫克/升),在此培养基上分化快,芽点多,但芽不易伸长;芽点出现后再移到激素浓度较高的培养基上(IAA 2毫克/升,激动素4毫克/升),很快出现幼苗。 3.水稻花粉植株二代,田间表现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基本整齐一致,没有分离。杂种F_1花粉植株后代在许多性状上超过双亲,有选种价值。说明水稻花药培养用于育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1984.10.11—13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举行中美“植物蛋白与再生资源”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两头,由美国科学院的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安排我团参观访问自东部至西部五个州十一个研究机构或公司。现把有关植物分子遗传与遗传工程研究的见闻作如下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影响大豆幼胚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频率的9个因素。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的适宜幼胚长度为4mm;随着供体植株发育阶段的提高诱导频率下降;最适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 蔗糖浓度从1.5%提高到9%,诱导频率逐渐下降;过高的维生素B1浓度对胚胎发生不利;2,4 — D的诱导效果优于NAA,适宜的2,4—D浓度为20ppm; 光、暗处理与生长素种类和浓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接种方式对诱导频率影响很大,体细胞胚只在下表皮与培养基接触的幼子叶的上表皮上产生,当上表皮与培养基接触时,两个表皮都不能产生体细胞胚;被试的所有基因型都能被诱导胚胎发生,不同基因型的诱导频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用花药培养法获得玉米纯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利用花药培养法,于1978年3月和8月份获得两棵自交结实的玉米花粉植株,共得种子115粒。其中一株在同年5月份种人大田,进行后代与亲本的比较观察。 于1979年2、3月份又获得5株自交结实、5株互交结实和一株异交结实的花粉植株。实验表明,玉米花粉植株二代基本整齐一致,得到纯系47株。同时进行了配合力的测定,对花粉植株后代与亲本的遗传性状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离体培养具56个染色体的小麦(Triticum vulgare)和冰草(Agropyron glaucum)杂种的花药,在附加生长素、椰乳和单核苷酸的MS培养基上,成功地诱导出花粉植株。多数植株为白化体,一部分是绿白条纹体,仅有3株是正常的绿色体。检查根尖细胞染色体证明绝大多数植株为单倍体(2n=28),但发现其中1株是单缺体,只有27个染色体,并出现形态特征上的深刻变化。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行为发现,在1—8对染色体间有局部同源性,二价体表现为棒形端部结合。对白化体叶片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研究表明,细胞中存在质体,但质体的发育受到阻碍,不能形成具有正常片层结构的叶绿体。讨论了具56个染色体的杂种其核型的可能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影响大豆幼胚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频率的9个因素。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的适宜幼胚长度为4mm;随着供俸植株发育阶段的提高诱导频率下降;最适基本培养基为 MS 培养基;蔗糖浓度从1.5%提高到9%,诱导频率逐渐下降;过高的维生素 B_1浓度对胚胎发生不利;2,4-D 的诱导效果优于 NAA,适宜的2,4-D 浓度为20ppm;光、暗处理与生长素种类和浓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接种方式对诱导频率影响很大,体细胞胚只在下表皮与培养基接触的幼子叶的上表皮上产生,当上表皮与培养基接触时,两个表皮都不能产生体细胞胚;被试的所有基因型都能被诱导胚胎发生,不同基因型的诱导频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