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卫旭彪  刘厚奇 《生命科学》2008,20(5):812-815
细胞极性的建立是组织发育和器官形成的重要环节。而其中紧密连接是上皮细胞极性建立和维持的重要结构,也是极性破坏的靶点。因此,紧密连接对上皮细胞极性来说十分重要。保守的PAR3-PAR6-aPKC极性复合体在紧密连接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中枢作用。PAR3可与JAMs、TIAM1及LIMK2等分子相互作用,在多个信号通路中发挥调节作用,其相互作用机制复杂。PAR3还可受到来自胞外信号作用于EGFR等受体型酪氨酸磷酸化蛋白激酶的调控。由于PAR3在紧密连接形成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有关PAR3的蛋白磷酸化和EGFR等信号转导通路影响PAR3,从而调控紧密连接形成的机制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2.
乳腺癌是致死率很高的恶性肿瘤,由ABCG2 (ATP-binding cassette G2)介导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导致其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探讨ABCG2介导的耐药机制并探寻其关键分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参与多种肿瘤耐药,且与乳腺癌MDR密切相关,但它在ABCG2介导的乳腺癌耐药中的作用尚未阐明。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EpCAM对于ABCG2介导的乳腺癌细胞的多药耐药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CCK8细胞毒性结果证实,相对于人乳腺癌药物敏感株MCF-7,耐药株MCF-7/MX对米托蒽醌(mitoxantrone,MX)的耐药性显著增强;Western 印迹结果显示,与MCF-7相比,MCF-7/MX细胞中ABCG2高表达,EpCAM表达上调。siRNA法敲低MCF-7/MX细胞中EpCAM可下调其ABCG2表达,并恢复对MX的敏感性。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发现敲低EpCAM可减少MCF-7/MX细胞间连接。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到EpCAM与密封蛋白1(claudin 1)在MCF-7/MX细胞共定位;进一步Western 印迹结果表明,敲低EpCAM减少MCF-7/MX细胞中密封蛋白1表达。综上所述,EpCAM可能通过与密封蛋白1相互作用,增强细胞间紧密连接,促进ABCG2介导的乳腺癌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33.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五虎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33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水平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n=48)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孟鲁司特钠组与五虎汤组,模型组给予蒸馏水10 mL/(kg?d)灌胃,孟鲁司特钠组给予孟鲁司特钠10 mg/(kg?d)灌胃,五虎汤组给予五虎汤药液50 g/(kg?d)灌胃,1次/d,持续4周。结果:孟鲁司特钠组与五虎汤组治疗第2周、第4周的1min内桡鼻、打喷嚏次数少于模型组(P<0.05),五虎汤少于孟鲁司特钠组(P<0.05)。孟鲁司特钠组与五虎汤组治疗第4周、第8周的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少于模型组,五虎汤少于孟鲁司特钠组(P<0.05)。孟鲁司特钠组与五虎汤组治疗第4周、第8周的血清IL-33、TSLP含量少于模型组(P<0.05),五虎汤少于孟鲁司特钠组(P<0.05)。孟鲁司特钠组与五虎汤组治疗第4周、第8周的肺组织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钙粘附蛋白E(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五虎汤组高于孟鲁司特钠组(P<0.05)。结论:五虎汤在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的应用可能通过上调ZO-1、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抑制血清IL-33和TSLP水平的表达,能促进缓解症状,降低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  相似文献   
34.
完整的血脑屏障可保护大脑免受多种潜在毒性化合物的侵害,从而维持脑内稳态。屏障功能依赖于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以及位于内皮细胞顶膜上高表达的外排转运蛋白(如P-糖蛋白)。以往研究发现,P-糖蛋白不仅作为“药泵”将药物运到细胞外,还可介导化疗药物(如阿霉素)在肿瘤细胞中被溶酶体所捕获和封闭,从而使细胞产生耐药性。但是,P-糖蛋白在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是否也有类似作用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实验性肝硬化大鼠大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变化。方法参照文献1,给大鼠反复腹腔注射CCl4制备化学性肝硬化大鼠动物模型。实验4周、8周分批处死动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肝硬化进程中,大鼠大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定位及表达的变化。结果occludin蛋白主要沿大鼠大肠粘膜上皮细胞膜的顶端呈线状分布,在肝硬化组大鼠,4周时occludin的阳性染色开始减少,8周时更为明显。Western blot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相一致,4周时开始下降(0.51±0.07),8周时达到最低值(0.32±0.05),与对照组(0.83±0.09)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肝硬化进程中,大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3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慢性肝损伤的主要病因之一。据估计,大约有20%的成人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3%发展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NASH是NAFLD的渐进形式,并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NAFLD不仅增加了肝病患者死亡率,作为代谢综合征,还增加了肥胖、2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发病率。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是细胞收缩的关键酶,可使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MLC),促使肌动蛋白收缩,破坏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蛋白,使细胞骨架收缩,进而使肠上皮通透性增加,肠粘膜机械屏障遭到破坏,致使NAFLD的病情进一步发展。MLCK在NAFLD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NAFLD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为NAFLD患者寻找崭新的治疗方法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37.
该研究通过检测不同月龄C57BL/6J小鼠血管纹上S1PR1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究老年耳蜗血管纹内皮细胞上S1PR1变化对血迷路屏障通透性的影响。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 response, ABR)检测听觉功能;伊文思蓝染色检测耳蜗血迷路屏障的通透性;免疫荧光检测耳蜗血管纹上S1PR1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 ELISA检测S1P的释放量; Transwell小室检测内皮细胞通透性; Western blot检测EC上S1PR1和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12m组小鼠听力阈值明显增高且高频听力损失明显,耳蜗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升高, S1PR1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在细胞水平, D-gal+EC组中S1P的释放量降低, S1PR1表达水平下降,加入外源S1P后, S1PR1表达水平增加; D-gal+EC组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加入外源S1P后,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内皮细胞通透性降低,给予S1PR1抑制剂干预后,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在衰老状态下,耳蜗血管纹内皮细胞上S1PR1表达下降,这可能会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培菲康)对胆汁淤积性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zonula oc-cludens-1)和Occludin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雄性3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培菲康组,模型组和培菲康组均给予α-异硫氰酸萘酯(ANIT)50 mg/kg一次性灌胃,建立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动物模型,培菲康组于造模前4 d开始给予培菲康4.2×107个活菌数/(kg.d)灌胃大鼠。分别于造模后24、48和72 h三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末端回肠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s免疫印迹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闭锁蛋白(Occludin)的分布和表达,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Western blots图像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ZO-1和Occludin蛋白主要沿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膜的顶端呈线状分布,模型组大鼠24 h时ZO-1和Occludin的阳性染色较对照组减少,48 h减少最为明显,72 h阳性染色有所恢复,而培菲康组大鼠各时间点ZO-1和Occludin的阳性染色和模型组相比均明显增多。Western blots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相一致,模型组24 h已经开始下降(ZO-1 0.1294±0.0481)、(Oc-cludin 0.1950±0.0441),48 h达到最低(ZO-1 0.0395±0.0095)、(Occludin 0.0137±0.0092),72 h开始恢复(ZO-10.2024±0.0498)、(Occludin 0.1494±0.0355),各时间点与对照组(ZO-1 0.2887±0.0237)、(Occludin 0.4266±0.067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培菲康组各时间点蛋白表达分别为24 h(ZO-1 0.2110±0.0367)、(Occludin 0.3056±0.0572),48 h(ZO-1 0.1173±0.0423)、(Occludin 0.0521±0.0123),72 h(ZO-1 0.2601±0.0191)、(Occludin 0.2050±0.0721),与模型组相应时间点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能够影响胆汁淤积性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的分布和表达,可以恢复肠黏膜上皮屏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9.
ibeA,ibeB,ibeC是与大肠杆菌侵袭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密切相关的基因,但迄今各基因的功能并不清楚。应用侵袭分析和免疫荧光技术分析了各基因的缺失突变型及野生型大肠杆菌对HBMEC的侵袭、细胞骨架与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生型菌大肠杆菌侵袭率为3.46%,而ibeA,ibeB,ibeC缺失突变株分别为0.54%、0.82%和0.73%:ibeA缺失突变型与野生型大肠杆菌作用相似,可引起HBMEC的细胞骨架蛋白分布改变,在细胞膜处呈明显的聚集,而ibeB和ibeC缺失突变株并未引起细胞骨架的明显改变;野生型和ibeA缺失突变型大肠杆菌可引起紧密连接结构的明显改变,而ibeB和ibeC缺失突变株对紧密连接结构的影响不明显。这些观察到的结果提示:ibeB和ibeC基因产物可能在调节细胞骨架和影响细胞紧密连接中起重要作用,而ibeA基因产物在其中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40.
虽然临床和实验研究已经证实阻塞性黄疸与败血症密切相关,但至今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阻塞性黄疸最重要的病理基础是肠黏膜屏障损伤导致的内毒素血症。近年来研究表明,主要影响因素与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及其磷酸化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