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瘤菌菌剂的研究与开发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成为豆科植物固氮的重要方式,它可以为豆科植物提供所需氮量的1/2~1/3。因此,土壤中有效根瘤菌的数量是决定豆科植物产量的重要因素,而根瘤菌菌剂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中根瘤菌数量。本文从根瘤菌菌剂制备中高效菌种的选育及匹配、高密度菌剂的制备、菌剂保存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比较了自然选育、杂交选育和诱变选育等各类选育方法及琼脂试管配对法和水培配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菌剂制备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论述了菌剂保藏过程中冷冻干燥法和各种保护剂的使用对菌剂保藏效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根瘤菌菌剂的制备工艺和发展方向,为根瘤菌剂的研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2.
目的体外克隆斑马鱼baff基因并分别构建pEGFP-C1-baff、pEGFP-N1-baff、pIRES2-EGFP-baff重组质粒,通过胚胎显微注射获得过表达baff的转基因斑马鱼,以探讨其作为人类SLE模型和用于SLE药物筛选的意义。方法通过RT-PCR法由斑马鱼脾脏克隆出斑马鱼baff基因全长807 bp蛋白编码区域,分别构建baff过表达载体pEGFP-C1-baff,pEGFP-N1-baff及pIRES2-EGFP-baff重组质粒,体外细胞转染并通过免疫印迹法验证蛋白表达后,通过胚胎显微注射过表达载体,GFP荧光跟踪并筛选阳性鱼。结果通过体外细胞转染实验与免疫印迹法验证了pEGFP-C1-baff,pEGFP-N1-baff转染后细胞Baff-GFP融合蛋白的成功表达,通过胚胎显微注射与GFP荧光筛选,成功获得过表达baff的转基因斑马鱼。结论本研究所构建pEGFP-C1-baff、pEGFP-N1-baff、pIRES2-EGFP-baff重组质粒均可通过显微注射获得过表达baff的阳性转基因斑马鱼,为进一步探讨其作为人类SLE疾病模型的意义及Baff拮抗药物的筛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3.
李妍  康辉 《微生物学杂志》2008,28(5):98-101
探讨Th1、Th2和Th17型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收集37例RA患者、25例SLE患者和34例健康人的抗凝血,应用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IL-10和IL-17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和SLE患者血清中IFN-γ的水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IL-10水平出现有意义的升高(P<0.05);而RA患者IL-17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Th1、Th2和Th17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发挥不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
基于科学的本质对中学生物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述了当前国内外关于科学本质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对中学生物学教育中如何通过探究活动体现科学的本质,以及应如何理解知识的系统性和STS教育的实质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8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根据投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2例每组。对照组使用单纯的糖皮质激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IgM)、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IgM)、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A、IgG、IgM、CRP、ES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相比,观察组的IgA、IgG、IgM、CRP、ESR明显降低(P0.05)。两组组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能有效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6.
【目的】克隆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两条Sid-1基因的全长并分析其时空表达。【方法】本研究通过RT-PCR和5'/3'RACE等技术从马铃薯甲虫中克隆全长序列,通过序列多重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序列的保守性和基因起源,通过阶段收样,组织解剖和qPCR技术获得这两个基因的时空表达。【结果】从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的4龄幼虫中克隆得到LdeSid-1a和LdeSid-1c,其m RNA全长为2 887和3 733 bp,编码759和78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86.19和90.27 ku,两条蛋白质序列的相似性为59%。与其它昆虫的系统性RNA干扰缺失基因的比对结果显示,LdeSid-1a和LdeSid-1c分属于鞘翅目系统性RNA干扰缺失基因的两个分支,均具有典型的11个跨膜域结构,在蛋白质序列的N端具有4段高度保守的基序。qPCR的时序分析表明LdeSid-1a和LdeSid-1c的表达从初孵幼虫开始逐渐上升,而LdeSid-1c在卵中的表达也较高,组织中的分布结果表明,两个基因在所有组织中均表达,在前肠、中肠和后肠以及生殖系统中表达较高,在神经系统中为优势表达。LdeSid-1a和LdeSid-1c的Gen Bank登录号为KR153284和KR153285。【结论】LdeSid-1a和LdeSid-1c具有典型的系统性RNA干扰缺失基因家族的结构,时空表达和系统发育的结果均表明这两条基因可能在幼虫的高龄阶段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谢庆玲 《蛇志》1999,11(1):39-4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往往累及多脏器。半数有各种肺—胸膜病变。现将我院1990~1997年诊断SLE伴肺—胸膜损害的5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0~1997年间我院内、儿科共收治SLE患者105例,诊断...  相似文献   
28.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CD4~+CD28~+和CD4~+CD25~+Fox 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其在SLE合并带状疱疹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SLE患者、30例SLE合并带状疱疹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CD28的表达及CD4~+CD25~+Fox P3~+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并分析SLE合并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CD4~+CD28~+和CD4~+CD25~+Fox P3~+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相关性。结果:SLE合并带状疱疹组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率、绝对计数显著降低,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的CD28表达下调,CD4~+CD25~+Fox P3~+Treg细胞水平显著高于SLE组及健康对照组,SLE合并带状疱疹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 P3~+Treg水平与CD4~+CD28~+水平成负相关(P均0.05)。结论:SLE合并带状疱疹患者CD4~+、CD8~+T细胞活化异常,CD4~+CD25~+Fox P3~+Treg细胞可能参与抑制了T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29.
薛玉玮  王照艳  栾琳  宋卫青 《生物磁学》2009,(16):3095-3097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水平与SLE的临床表现、经典的血清学指标及疾病活动性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54例(其中活动期39例、缓解期15例)SLE患者和45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MBL水平,同时检测SLE患者外周血抗dsDNA抗体、C3补体、白细胞计数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s)水平,并记录SLE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肾脏系统受累、神经系统受累、严重感染等),疾病活动度用SLEDAI记分。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MBL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P〈0.01);特别是活动期SLE患者血清MBL水平明显降低,与缓解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血清MBL水平与SLEDAI、抗dsDNA抗体、CICs水平呈负相关,与白细胞计数及C3补体水平呈正相关;并发严重感染的SLE患者组血清MBL水平显著低于无受累组(P〈0.01)。结论:SLE患者血清MBL水平明显降低,血清MBL水平与SLEDAI、抗dsDNA抗体、C3水平、CIC水平、白细胞水平之间明显相关,血清MBL水平较低的患者更易发生比较严重的感染,血清MBL水平可能是SLE潜在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30.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2岁。因“反复关节痛、口腔溃疡4年,头痛10d”于2008年1月急诊入院,患者4a前因反复关节痛、口腔溃疡,当地医院查自身抗体:ANA(+),nRNP/Sm、SSA、组蛋白均阳性。血常规中白细胞2.4×10^9/L,红细胞3.42×10^12/L,血红蛋白73g/L。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强的松40mg/d口服1个月后病情好转,3a内逐渐将强的松减量为10mg/d维持已1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