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4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不同经度地区北草蜥的喜好体温和热耐受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杜卫国 《动物学报》2006,52(3):478-482
在外温动物热生理特征的进化理论中,“静态”和“易变”是两个持续争论的对立观点。热生理学特征的种内变异是检验此类假设的最有力证据。本研究比较了不同经度地区北草蜥的热环境和热生理特征,以检验“静态”和“易变”假设。东部沿海地区(宁德)的环境温度高于内陆地区(贵阳),与之相适应,沿海地区北草蜥的喜好体温也高于内陆地区。然而,两地区蜥蜴的上临界温度和下临界温度无显著差异。尽管这些热生理学特征的种群间变异趋势并不一致,但是喜好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结果符合“易变”假设的预测。此外,本研究表明蜥蜴的喜好体温存在沿经度方向的地理变异。  相似文献   
52.
华北丽斑麻蜥食物同化和疾跑速的热依赖性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罗来高  屈彦福  计翔 《动物学报》2006,52(2):256-262
作者研究山西阳泉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成体的选择体温、热耐受性及食物同化和疾跑速的热依赖性。选择体温、临界低温和临界高温无显著的两性差异,分别为36·0℃、1·0℃和44·9℃。在实验温度范围内,体温显著影响食物通过时间、日摄食量、日粪尿排量、表观消化系数和同化效率。食物通过时间在26 -34℃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缩短,在更高的体温下则延长。蜥蜴在30、32、34和36℃体温下明显摄入较多的食物、排出明显较多的粪尿。34℃和36℃下的表观消化系数和同化效率大于其它更低或更高温度下的对应数值,但这两个变量未因体温变化而呈现清晰的规律性变化。疾跑速在18 -36℃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加快,在38℃体温下则减缓。36℃或附近体温最适合疾跑速。疾跑速最适体温接近蜥蜴的选择体温,表明蜥蜴疾跑速的最适温度可能与其选择体温密切相关[动物学报52 (2) : 256 -262 , 2006]。  相似文献   
53.
米曲霉木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米曲霉木聚糖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巴斯德毕赤酵母,进行分泌表达。方法:以米曲霉总RNA为模板,根据已知的米曲霉木聚糖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克隆木聚糖酶基因cDNA序列,将其与pPIC9K质粒连接构建表达载体后转化毕赤酵母,经MM/MD快慢斑筛选,得到Muts型重组子,进行甲醇诱导表达。结果:克隆得到的cDNA序列全长666 bp,连续编码221个氨基酸;阳性克隆子在诱导培养数天后,将菌液点于RBB-木聚糖平板上,产生了明显的透明圈,表明重组木聚糖酶在毕赤酵母中获得表达。结论:木聚糖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能够在毕赤酵母中表达。  相似文献   
54.
五龙鹅MHC ClassⅠ基因克隆及同源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与动物机体对外源性抗原的免疫应答之间存在关联。从GenBank/DDBJ/EMBL基因库中读取鸡、其他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的MHC ClassⅠ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设计引物, 使用LA-PCR法从五龙鹅的基因组中克隆了MHC ClassⅠ基因序列(DNA序列和mRNA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 AM114925和AM114924), 并分析其基因组结构。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显示: 基因组DNA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组成, 与鸡基因序列同源率为60.8%~64.1%, 与人的同源率为42.9%。分子进化树进一步揭示了五龙鹅与鸡、其他鸟类、爬行类、哺乳类以及人类的进化关系, 同源建模分析发现该基因由氨基末端结构域和羧基末端结构域构成。  相似文献   
55.
以小叶龙竹种子为外植体,通过研究MS培养基中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组合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以及不同配比对生根的作用,建立了稳定的繁殖再生体系。试验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2,4-D5.0mg·L-1;不定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2,4-D0.5mg·L-1+6.BA1.0mg·L-1+KT0.25mg·L-1;小苗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6-BA0.5mg·L-1+NAA1.0mg·L-1+IBA0.4mg·L-1,建立的繁殖再生体系将为进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竹类植物进行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6.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制片法,对采自甘肃省民勤县的荒漠麻蜥Eremias przewalskii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荒漠麻蜥染色体核型为2n=38=36I+2m,具18对大型端部着丝粒型和1对微小染色体,属丽斑麻蜥型,与蜥蜴科和麻蜥属的染色体核型一致。系统整理已报道的麻蜥属核型资料,在此基础上探讨麻蜥属的染色体核型特征与演化。  相似文献   
57.
选取5份云南地方香型软米水稻种质资源和6份自育香型软米保持系按5×6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Ⅱ)配制成30个组合,采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云南香型软米11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云南香型软米多数农艺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加上位性效应、加性×环境效应、显性×环境效应的影响,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单株产量受基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加×加上位性效应、加性×环境效应、显性×环境效应的影响;株高、有效穗的遗传率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其他性状的普通狭义遗传率和互作狭义遗传率均达极显著水平;产量构成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遗传相关,多数性状之间以加×加上位性、加性×环境和显性×环境互作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58.
一般认为植龙类在三叠纪末期灭绝,但有研究显示它们可能在欧洲和亚洲延续到了侏罗纪最早期。来自亚洲的证据是产自中国云南下禄丰组(?赫唐阶-锡内穆阶)的不完美硕鳄(Pachysuchus imperfectus)。重新研究显示不完美硕鳄正型标本和植龙类存在许多不同点,它可能属于一个保存较差的、分类位置无法确定的蜥脚型类恐龙头骨。这一属种的归入标本也无法明确归入某一类群,因此亚洲没有可靠的晚于三叠纪的植龙类化石记录。欧洲的侏罗纪植龙类化石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因而认为,植龙类的化石记录仅限于三叠纪晚期。  相似文献   
59.
以米胚芽为原料,提取具有抑制胰脂肪酶活力的胚芽蛋白.经工艺优化得到提取条件为:原料颗粒60目,料液比1:6,pH 10.18,温度55℃,提取时间4h,水提后离心速度4 456 r·min-1,等电点沉降pH5.1,等电点沉降后离心速度3 692r·min-1.在此条件下提取得到的胰脂肪酶抑制剂的蛋白质纯度为60.7%.15.18 g/L的胚芽蛋白对30.1 U/mg的猪胰脂肪酶的平均抑制率达71.17%.  相似文献   
60.
为探讨转基因抗虫杂交稻大米的食品安全性,以转cry1AC/sck双价基因抗虫杂交稻21S/MSB大米为材料.进行了大鼠30d喂养试验,检测转基因杂交大米对大鼠行为、表现体症、脏器系数、血常规与血生化指标值的影响.结果显示:转cry1AC/sck双价基因抗虫杂交稻21S/MSB大米各剂量组喂养大鼠,大鼠的行为、呼吸、毛色均正常,除雌性大鼠低剂量组、雄性大鼠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的胃体系数显著低于对照外,肝、脾、肾等重要脏器系数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受试大鼠除雌性鼠低剂量组的单核细胞计数与中剂量组的平均血小板体积、雄性鼠高剂量组的嗜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雄性鼠中剂量组的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被测的21项血常规参数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除转基因大米中剂量组雌性大鼠的白球比例、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雄性大鼠的谷草转氨酶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其余11项被检测的血生化指标值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提示转cry1Ac/sck双价基因抗虫杂交稻21S/MSB大米对大鼠表观体症、脏器系数、血常规与血生化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