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9篇
  免费   1209篇
  国内免费   3324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24篇
  2022年   369篇
  2021年   386篇
  2020年   436篇
  2019年   351篇
  2018年   305篇
  2017年   329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390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482篇
  2012年   558篇
  2011年   645篇
  2010年   551篇
  2009年   542篇
  2008年   585篇
  2007年   460篇
  2006年   432篇
  2005年   445篇
  2004年   406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379篇
  2001年   406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我国主要类型昆虫对CO_2升高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戈峰  陈法军  吴刚  孙玉诚 《昆虫知识》2010,47(2):229-235
大气CO2浓度增加已经受到国内外的极大关注。自2002年以来,在自行设计、组装的一系列密闭式动态CO2气室和开顶式CO2浓度控制箱基础上,研究了我国主要类型昆虫对CO2浓度升高响应的特征。结果显示,大气CO2浓度升高降低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适合度和对棉花的危害作用,增加了棉花对棉铃虫为害的补偿作用,使以咀嚼式口器昆虫为代表的棉铃虫种群发生与危害下降;但大气CO2浓度升高改变了植物组织营养物质的组成与含量,提高了蚜虫Aphis gosypii对氨基酸营养的利用与补偿效率,降低了3种麦蚜的种间竞争,导致蚜虫种群发生与危害严重;而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种群特征影响较少。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天敌昆虫的影响存在种的特异性,表现出种群上升、下降和变化不大等特征。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下,由于作物生长发育加快,生物量增加,蚜虫种群增多,导致吡虫啉农药防治效果下降,由此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下农民将被迫使用更多的化学农药防治蚜虫类害虫,进而加重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92.
《昆虫知识》2010,(5):818-818
当一只山羊向寄生在苜蓿上的豌豆蚜虫呼气后,几乎所有的小虫子都会掉落在地面上。这些蚜虫并不想被当做午餐,但迄今为止,研究人员并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它们跌落尘埃。或许是食草动物的影子吓到了它们,或许是这些动物在不经意间撞到了它们。  相似文献   
993.
外来入侵种红脂大小蠹COⅠ基因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 svalens LeConte为近年来危害最为严重的外来入侵生物。本研究利用特异引物扩增出红脂大小蠹COⅠ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GQ495096-GQ495128),在160个位点中发现3个该种与大小蠹属其他种不同的特异位点;比较不同地理种群的红脂大小蠹,发现中国种群间遗传分化不明显,说明入侵种的瓶颈效应,而遗传变异是入侵种与环境长期互作的结果;基于COⅠ基因序列比对的研究发现,入侵中国的红脂大小蠹与该虫原发生地北美洲部分种群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994.
绿盲蝽捕食棉铃虫卵的CO Ⅰ标记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不仅取食棉花等多种农作物,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捕食行为。利用棉铃虫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的基因序列,设计了检测绿盲蝽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卵捕食作用的特异引物。PCR分析结果表明,该引物可特异性检测绿盲蝽体内棉铃虫卵DNA片段,取食3粒棉铃虫卵绿盲蝽的检测半衰期为1.77 h。此检测方法为进一步评价绿盲蝽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功能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995.
线粒体融合蛋白2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u HY  Guo YH  Gao W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1):11-16
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不仅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调控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动力素(dynamin)相关蛋白,还是一个重要的细胞内信号分子,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命过程。Mfn2与高血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厚、心肌氧化损伤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并通过调节物质代谢影响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等的发病。此外,Mfn2还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的分子标志和治疗靶分子。  相似文献   
996.
欧阳军 《植物杂志》2010,(10):48-51
入秋以后,气候逐渐转凉,同时天高气爽,空气干燥;传统医学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而且最易伤肺,这是因为肺主呼吸,通过支气管、鼻咽部与外界相通,而燥邪伤身,多是由口鼻而入,加之肺为娇脏,喜润而不耐干燥,遇燥邪则伤人,  相似文献   
997.
通过测定蚱科26种蚱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基因的部分序列,分析了蚱亚科、短翼蚱亚科、刺翼蚱亚科及股沟蚱亚科部分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以蜢总科的Vandiemenella viatica和Proriferasp.作为外群,构建了MP树和Bayes树。在获得的598bp的序列中,有289个变异位点,253个简约信息位点; A、T、G和C的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31.6% ,32.7% ,19.5% ,16.2% , A+T含量高于G+C含量。分子系统树显示:蚱亚科尖顶蚱属和该亚科其他属的亲缘关系较远,而与短翼蚱亚科的狭顶蚱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尖顶蚱属的广西尖顶蚱聚在短翼蚱科内,与该亚科的尖翅狭顶蚱形成姐妹群且支持两者关系的置信度很高,广西尖顶蚱不应属于蚱亚科尖顶蚱属。龙滩柯蚱与蚱属的桂南蚱形成姐妹关系,而庭蚱属的细庭蚱聚在柯蚱属中,且蚱亚科柯蚱属的防城柯蚱与刺翼蚱亚科的二刺羊角蚱形成姐妹关系,因此柯蚱属不是单系群,作为一个单独的属是可疑的;蚱属不是单系群,日本蚱也不是蚱属中的原始物种,锯齿股蚱和粗体蚱碱基序列完全相同,再次证明二者为同一物种。  相似文献   
998.
两个品种转基因抗虫棉光合生理的CO_2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环境条件的改变会对转基因作物产生深远影响。以2种不同转基因棉花及其亲本对照为材料,研究了盆栽种植条件下不同棉花品种在蕾期和吐絮期光合生理特性CO2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各自的常规棉对照比较,两种转基因抗虫棉单叶净光合速率CO2响应的特征参数表观初始羧化效率(CE)、表观暗呼吸速率(Rd)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c)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其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在高CO2浓度范围内(700μmol.mol-1),转基因抗虫棉单叶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WUE)的CO2响应曲线特征发生变化,且与品种及生育时期有关。两种转基因抗虫棉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气孔导度(Gs)对CO2浓度的响应特征与其常规棉对照相似,短期CO2浓度增高对转基因抗虫棉的气孔导度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999.
植物群落密度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物群落密度调控是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从Yoda提出-3/2自疏法则以来,围绕植物群落密度调控规律从自疏线可变性、环境因素对密度调控影响的规律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尤其是基于代谢生态学理论建立的WBE自疏规律提出后,密度调控规律的争论和研究更为活跃,其焦点主要是自疏线斜率是否存在相对恒定的α值和值的大小。根据国内外文献,综述了-3/2自疏法则、-4/3自疏法则、质量-密度的等速比例关系和环境对密度调控规律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指出密度调控的机制以及胁迫条件下的密度调控及其应用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稀疏植被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特征及遥感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杰  黄建平  张强 《生态学报》2010,30(11):2819-2827
应用中国西北半干旱区定西试验站2005年观测资料,估算了典型的稀疏农作物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结合空气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稀疏植被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时间变化及其与风速、植株密度的关系,并得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参数化方案;结合卫星遥感得到的植被叶面积指数资料,模拟了区域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得出:(1)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时间变化与风速变化规律有相反的特点;在稀疏植被区,粗糙单元分布密度对流场有一定影响,随粗糙单元密度的增加,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将逐渐增大。(2)植株高度超过0.2m时,植被高度和植株密度、叶面积指数对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影响较大,当植株高度低于0.2m时,风速的影响较大。(3)结合遥感反演的叶面积指数,采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叶面积指数及风速的关系,反演了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反演结果空间分布和误差都反映了实际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特征,证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遥感参数化比较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