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1.
影响引人微生物根部定殖的因素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从外界引入的各类有益微生物如生防菌(BCA)和根际促生菌或增产菌(PGPR,YIB)到种子表面随其生根发芽而蔓延或直接到根表沿根分布定殖.外来微生物在根际定殖的过程为与根尖接触,沿根分布,最后在根际建立自己的种群.定殖的位点以PGPR为例,是表皮细胞间隙,或侧根、根毛基部.外来微生物在根际定殖动态变化的原因,由于根际生物的和非生物的因素引起的.生物因子除去外来微生物本身的生理特性,还有根际土著微生物与外来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更重要的是植物基因型对微生物定殖的影响.非生物因子包括土壤环境、土壤结构和含水量,土壤温度和土壤pH值均能影响外来微生物在根部的定殖.  相似文献   
312.
乙肝病毒x基因致肝细胞癌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HB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导入HepG2细胞中, 无血清培养同步化后, Western 杂交检测HepG2-X细胞IGF-ⅠR, PCNA和VEGF表达增强, 但无p21CIP1/WAF1表达. 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周期, HepG-X0细胞70%进入G0~G1期, 而HepG2-X细胞仅56%进入G0~G1期, 与血清培养亲本HepG2细胞几乎相同. HBx基因增强IGF-ⅠR表达, 通过信号通路到细胞核, 同时使PCNA表达增强, p21CIP1/WAF1表达抑制, 推进细胞周期, 使G0~G1细胞明显减少. HBx基因增强VEGF表达, 通过旁分泌作用使血管内皮增生; 以上可能是HBx蛋白致HCC 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13.
314.
在古尔斑通古特沙漠中柽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15.
陆雅君  潘雅玲 《动物学研究》1993,14(4):318-318,326
国外对复殖吸虫的精子超微结构的研究十分广泛,主要有大平并殖吸虫Paragonimus ohirai、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囊双吸虫Didymozoon、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牛血吸虫S.bovis、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等。国内已报道的仅有东方次睾吸虫Metorchis orientalis、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长菲策吸虫Fishoederius elongatus为牛羊瘤胃中常见寄生虫,鸡后口吸虫Postharmostomum gallinum寄生于鸡小肠,巨囊坚盘吸虫Pycnoporus magnoporus为寄生于翼手目肠道的小型吸虫。以上3种吸虫均列入中国家畜寄生虫电镜的系列研究中,现将它们成熟精子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16.
潘光碧 《遗传》1990,12(1):0
本研究将鲤鲫移核鱼进行有性杂交,使其遗传性状得到改良,效果显著。实验材料为鲤鲫移核鱼F2 ♂(简称移核鱼)和散鳞镜鲤♀,经杂交获F1(简称颖力)无论当年或二冬龄颖鲤均具有明显生长优势,尤其优于移核鱼。当年颍鲤个体增重平均比双亲快47%,比移核鱼快67%;群体增重平均比双勤快109%,比移核鱼快140%。模糊数学聚类分析表明,颖鲤及其反交在体高、体厚、头长等性状均偏向移核鱼,尤其偏向其雌性个体。  相似文献   
317.
本报道采自广东阳江闸坡中华海鲶鳃上的锚首虫科四个虫种。包括一新种瘤钩小沙汉虫Chauhanellus tuberhamatussp.nov.。它以背中央大钩钩尖基部内侧具瘤状结构而区别于本属已记述的21个种。其余为菠沙汉虫C.flexiosus、海鲶血粳虫Hamatopeduncularia arii、和简单血梗虫.H.simplex。  相似文献   
318.
本文描述寄生在于鱼类的斜睾科Plagiorchis吸虫一种新,长表斜睾吸虫Plagiorchislongiformis sp.nov。,。采自四川省雅安市的唇Euchiloglanis dauidi 肠道内。  相似文献   
319.
两型结实豆科植物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差异:空间和时间上多样性的两头下注策略 通过休眠而实现的在空间或时间上的传播是生物体对它们所经历的环境施加影响的主要过程之一。在植物中,由于这两种传播都是通过种子进行的,而且两者在适应性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是类似的,因此预测它们之间存在较强的进化相关性。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了两型结实的植株来研究这些进化相关性,这类植株能同时产生具有高度空间传播力的种子以及不会传播的地下种子。我们对经不同组合的休眠过程破坏处理(即干燥后熟、冷积层和物理划伤)后的种子的萌发百分比进行了评估,以研究两种两型结实豆科植物——野豌豆(Vicia amphicarpa L.)和山黧豆(Lathyrus amphicarpos L.),以及同它们亲缘关系很近的两种单型结实类群——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和红山黧豆(Lathyrus cicera L.)的飞播种子和地下种子在休眠和萌发方面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空间传播和时间传播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在刚完成传播时,空播种子比地下种子更具休眠性,但当种子经后熟处理而开始物理休眠时,这种趋势也随之逆转。单型结实植株种子的萌发百分比高于其两型结实的同属植株,并在后熟处理后都同样失去了休眠性。相反,两型结实植株的种子则表现出同时受生理休眠和物理休眠调节的不同休眠性策略,预计这可能使出苗时间发生变化,从而提供了多层次多样化的两头下注策略(bet-hedging)。这一策略能够使植株依赖于丰产季中的历史有利区域而不阻碍空间和时间上的迁移,从而有可能在不可预测性很高的条件下具有适应性。  相似文献   
3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