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果园生草白三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园生草就是在苹果、桃、酥梨、猕猴桃等果园内种植对果园生长有益的豆科牧草。白三叶属豆科多年生,固氮能力强,培肥地力效果明显,绿色期长,在不太寒冷的地方可四季常青,一次种植可收益5—8年。白三叶草层低矮、致密,只有30厘米高,可不必青割(当然若发展养畜,也可青割),且根系浅,主要集中在地表15厘米的土层中,不与果树争肥争水,且当夏  相似文献   
72.
增加降水对荒漠短命植物当年牧草生长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孙羽  张涛  田长彦  李晓林  冯固 《生态学报》2009,29(4):1859-1868
通过模拟降水增加试验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荒漠常见短命植物盖度、密度及产量对水分输入量增加的响应.结果表明:尖喙牻牛儿苗、弯果胡卢巴、角果藜、琉苞菊、条叶庭芥及囊果苔草6种牧草生物量总和占总生物量的60%以上,是荒漠草原的优势牧草植物;供水量增加显著促进了角果藜、尖喙牻牛儿苗、弯果胡卢巴、条叶庭芥和琉苞菊5种牧草植物的个体生长;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增加40mm和80mm供水使这5种植物生物产量比对照增加86%~230%.供水增加后,6种重要牧草对整个群落的生物贡献比例发生很大变化,只有角果藜和尖喙牻牛儿苗的贡献比例规律性增加,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8%和11%,表明2种植物对供水增加的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强;供水量增加促进了弯果胡芦巴、尖喙牻牛儿苗和角果藜3种植物N、P和K养分的吸收量;与此同时,供水量增加也显著提高了荒漠短命植物的密度和盖度.在降水增加的背景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荒漠短命植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植被盖度和群落净初级生产力提高,这对于防风固沙、稳定沙面,增加荒漠草原载畜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3.
报道生于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枯叶上散斑壳属Lophodermium一新种,即斑茅生散斑壳Lophodermium saccharicola。对该种提供了中英文形态描述、图解和讨论。供研究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菌物标本室(AAUF)。  相似文献   
74.
禾本科牧草与草坪草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国内外在牧草及草坪草雄核发育与单倍体育种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该文在归纳总结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影响禾本科牧草及草坪草雄核发育与单倍体育种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供试材料的基因型是影响培养效率的最主要因素。小孢子发育到单核中期至晚期时有利于提高培养效率。培养前花药经过低温和甘露醇等预处理不但可以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效率, 还可提高愈伤组织的质量。适宜的激素种类和配比也是影响培养成败的关键因素。同时, 总结了雄核发育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方法和加倍技术, 对单倍体育种技术在禾本科牧草及草坪草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5.
昆仑山前山牧场海拔较高, 策勒绿洲海拔相对较低, 两者生境差异较大。以昆仑山前山牧场和策勒绿洲边缘两种不同生境条件下生长的6种牧草: 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矮生高羊茅(Festuca elata)、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红豆草(Onobrychis pulchella)及和田大叶(Medicago sativa var. luxurians)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不同生境条件下牧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 (1)在两种生境条件下, 昆仑山前山牧场生境生长的牧草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的含量明显较高, 生长在策勒绿洲生境的牧草品种叶绿素a/b值较高; (2)昆仑山前山牧场生境牧草最大荧光、光系统II (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PSII潜在活性和单位面积反应中心的数量的值明显高于策勒绿洲生境品种, 而初始荧光、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能量、单位反应中心耗散的能量、荧光诱导曲线初始斜率值则低于策勒绿洲生境品种。因此, 两种生境下环境因子发生了改变, 对牧草产生综合的胁迫作用; 策勒绿洲生境明显对牧草生长产生了抑制, 策勒绿洲生境牧草的色素含量降低以及PSII的机构遭到损坏, 导致反应中心一部分失活或裂解, 剩余有活性的反应中心的效率增加, 昆仑山生境则相对比较适宜牧草生长; 两种生境不同牧草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76.
近20年青藏高原东北部禾本科牧草生育期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利用1988—2010年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5个站点牧草生育期地面观测数据,分析了近20年代表性牧草返青、开花、黄枯期及生长季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偏相关分析探讨了气温和降水对牧草生育期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0年青藏高原东北部牧草生育期北部推迟南部提前的特征明显。南部的三江源区域返青、开花与黄枯期总体呈显著提前趋势,其中曲麻莱羊茅返青期提前的倾向率达到-4 d/10 a,开花期为-13 d/10 a,黄枯期达到-9 d/10 a,且均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水平。北部环青海湖区域的海北西北针茅生育期则表现出一定的推迟趋势。生长季长度北部地区延长,而南部除甘德(垂穗披碱草)外均呈明显缩短趋势。近20 a黄枯期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返青期,使得生长季长度的变化更多地受黄枯期变化的影响。1月和3月气温是影响研究区牧草返青最主要的气候因子,气温增高返青提前。开花期南北差异明显,北部与同期气温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南部则主要与开花前2—3个月的降水量密切相关,降水增多大部地区开花期提前。此外,降水也是各地牧草黄枯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7.
通过盆栽控水试验,设置5个干旱胁迫水平,分别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80%(CK)、60%(轻度胁迫)、45%(中度胁迫)、30%(重度胁迫)、20%(极重度胁迫),并同步设计充足灌水后自然干旱实验,测定干旱胁迫对3种滨藜属牧草叶片形态解剖结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明确3种滨藜属牧草的抗旱特性,并探索其抗旱机理。结果表明:(1)3种滨藜属牧草均具有适应旱生环境的典型叶片结构特征,即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组织结构形态表现为叶片栅栏组织逐渐变薄,而海绵组织在胁迫早期先变薄后增厚的现象,叶肉组织结构紧密度也出现了先降低后增高的规律。(2)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而其相对含水量减少,3种滨藜属牧草在土壤含水量很低的情况下叶片仍能保持高于52%的相对含水量。(3)在干旱胁迫下,3种滨藜属牧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都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受到的伤害程度有明显差异。(4)3种滨藜属牧草抗旱能力均较强,在干旱胁迫下其抗旱性综合表现为灰白滨藜变种1灰白滨藜变种2四翅滨藜。  相似文献   
78.
高粱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粱属(Sorghum Moench)的系统发育关系,通过野外调查及查阅标本和文献资料,对高粱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进行了整理和研究。高粱属植物约有29种,分布于全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其中澳大利亚22种,亚洲15种,非洲9种,欧洲3种,地中海2种,美洲6种。中国有5种,分布在东北、西南到华南各省(区)。高粱属有5亚属,仅高粱亚属(subgen.Sorghum)延伸至新世界,其他亚属均分布在旧世界,高粱亚属覆盖非洲并扩散到全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拟高粱亚属(subgen.Parasorghum)分布在非洲、亚洲、澳大利亚;有柄高粱亚属(subgen.Stiposorghum)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个别种分布到亚洲;多毛高粱亚属(subgen.Chaetosorghum)分布在澳大利亚;异高粱亚属(subgen.Heterosorghum)分布在澳大利亚和亚洲。这表明澳大利亚东北部是高粱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非洲东北部和热带亚洲是否是高粱属的起源地尚需确证。  相似文献   
79.
干旱胁迫对杨树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利用气体交换法和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小青杨(Populus pseudo-simonii)的光合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初期,小青杨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值均随干旱胁迫增强而下降,杨树Pn的下降主要是由于gs下降引起的;干旱胁迫后期,Ci值逐渐升高,非气孔限制成为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干旱胁迫后期,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明显下降,光抑制增强,光合电子传递受阻.POD酶的活性在胁迫初期升高,后期降低,说明干旱胁迫初期对保护系统酶活性升高有诱导作用,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Fv/Fm和Fv/Fo降低,活性氧清除酶活性下降,活性氧代谢的平衡被打破,导致光合器官的伤害.由此表明,干旱胁迫后期Pn的降低与PSⅡ荧光参数及POD酶活性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80.
8个禾本科草坪草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APD技术,对禾本科4属4种8个品种的草坪草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5个有效引物用于PCR扩增,共获得RAPD谱带144条带,多态性带占63.2%。8个草坪草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0857~0.2928之间,脱壳狗牙根与普通狗牙根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交战2号与爱神特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用UPGMA和邻接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2个拓扑结构基本一致的树系图。同一种不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最近;不同属种间的遗传距离加大,同族不同属的草坪草基本构成一支;4个暖季型草坪草品种构成一个单系类群,但属于冷季型草种的黑麦草(爱神特)单独构成一支,并未与同族的其它3个冷季型草坪草品种(高羊茅)聚在一起。本研究不支持将黑麦草属与羊茅属放在同一族内的分类处理,并建议将高羊茅划分为过渡类型的草坪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