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实验动物病原学感染实验在兽医科学和生物制品研究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对从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正式发表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以禽类进行感染试验的科研报告进行了文献汇总,重点关注动物福利,尤其是安乐死方面。通过对247项研究报告的调查,虽然几乎所有报告都声称通过其所在单位的动物实验和管理福利委员会的审核,但同类感染实验中采用的临终终点的判定和安乐术不尽相同,麻醉途径和剂量也缺乏标准。文章对目前国际上报道的安乐术的特点也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分子标记物在禽类粪便污染溯源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入环境后的禽类粪便不仅会造成水体和土壤环境污染,且其携带的致病菌对人类健康也存在潜在危害,因此快速准确地识别并控制粪便污染源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微生物溯源(Microbial source tracking,MST)技术可以利用分子标记物识别人和不同动物的粪便污染,从而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控制粪便污染。鉴于禽类粪便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多的禽类MST标记物被开发并用于禽类的粪便污染溯源研究。归纳总结了多种禽类(如鸡、鸭、鸽子、海鸥、加拿大雁和沙丘鹤等) MST分子标记物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重点综述了禽类分子标记物的基因来源,包括细菌16S rRNA基因、线粒体DNA和功能基因等。其中,细菌16S rRNA基因在标记物设计中的应用最为广泛,源指示菌主要包括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及其家族成员;以cytb基因、ND5基因、16S rRNA基因和ND2基因等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 DNA,mtDNA)为设计来源的禽类MST标记物在溯源研究中指示效果最好,具有很大的应用潜能;使用功能基因作为设计来源的禽类MST标记物种类较少,且均表现出较低的敏感性,但是将功能基因作为MST标记物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对多种禽类标记物指示效果的比较,能为科研人员快速选择禽类标记物时提供一定的参考。此外,还对禽类MST技术的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其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MST技术在我国环境质量监测领域中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禽流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感冒病毒分为甲、乙、丙3型。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fowl plague)。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禽流感可分为不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禽类体内产生病毒抗体的非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并有零星死亡的低致病性禽流感以及可致染病禽类“全军覆没”的高致病性禽流感。  相似文献   
14.
15.
鸡胚原始生殖细胞的分离和鸡鸭嵌和体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了鸡胚12~17期血液中的原始生殖细胞(PGCs)迁移数量变化规律,将其在液氮中冷冻保存.并以Ficoll密度梯度离心、MiniMACS磁气分离、滤膜三种方法对PGCs进行分离,结果发现12~17期血液中均有PGCs存在,13期达到高峰约47.1±10.5个/μl,在血液中比例为0.0126%.冷冻保存3个月后解冻成活率达80%以上.三种分离方法所得的分离效果分别为95.7%、39.2%、63.0%,纯度为27.5%、8.4%、3.1%.将分离的原始生殖细胞以微注射法转移至14~15期麻鸭胚胎中制备了鸡鸭种间嵌和体,获得8只雏鸭(8/110).以鸡W染色体探针原位杂交法在早期鸭胚性腺中检测到鸡原始生殖细胞,嵌和率达84.2%(16/19).表明鸡原始生殖细胞能够迁移定居到鸭胚性腺中,并有可能增殖分化成有功能的配子.  相似文献   
16.
众多疫病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具有向人类传播的风险,尤其是具有飞翔能力的鸟类不易控制,所携带的病毒传播广泛,威胁人畜安全。因此,充分了解鸟类携带疫病情况以及鸟类迁徙路线中重点区域的疫病风险,对疫病防控非常重要。本文总结了鸟类主要携带的病原类型,如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寄生虫和新城疫病毒等。着重探讨鸟类携带病原对生物安全防范重点区域的人员和动物的疫病风险,包括自然保护区、机场和禽类养殖场等,并从加强候鸟迁徙的动态监测、加强栖息地检疫和保护、家禽定期疫苗接种等方面提出疫病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在中国首次发生了H7N9亚型流感病毒感染人事件,已经证实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感染人类的新亚型流感病毒,以往这种病毒只在野生鸟类存在和传播。H7N9型禽流感病毒属于H7亚型中的一种,全球感染人的H7亚型病毒主要分为两大支系,即北美支系和欧亚支系,感染人的流感亚型也主要集中在H7N7,H7N3,H7N2等亚型上。为了清晰的了解H7亚型病毒的来龙去脉,本文重点讨论了A亚型流感病毒的宿主分布、H7亚型病毒感染禽类和人类的历史、H7亚型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禽类原始生殖细胞的迁移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chicken embryos at stage 11-15,and labeled with fluorescent dye PKH26.Primordial germ cells (PGCs)were then isolated from blood samples by nycodenz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After PGCs were labeled and isolated,about 200 PGCs in one microliter were injected into the subgerminal cavity of quail blastoderm at stageX.After 48 hours incubation,chicken PGCs were identified by fluorescent microscopy.Red fluorescence emitted from PKH26 labeled chicken PGCs was observed in the head, the heart and the developing gonadal anlage of quail embryos.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chicken PGCs still keep migration ability after 56 hours[Acta Zoologica Sinica 49(6):868-872,2003].  相似文献   
19.
禽类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引进品种尼克红鸡为研究对象,对制备禽类染色体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羽髓法和改进的骨髓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和羽髓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均未获得成功,因其操作复杂,技术条件要求高,周期长,成本高,可能不适宜于禽类的染色体制备。(2)直接羽髓法和改进的直接骨髓法以及骨髓短期孵育法却获得了成功,由于操作简便。周期短,成本低,适宜于禽类的染色体制备。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禽蛋——新一代基因工程生物反应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转基因禽蛋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重组蛋白可能是未来基因工程最佳的表达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公司和研究人员的重视。由于禽类转基因的困难,尽管多年来人们在这个领域作过不懈的努力,但至今在其商业化进程方面仍未见有重要的突破。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动向作出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