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究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对老年男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我院泌尿科收治的老年男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100例,根据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2组均实施常规治疗以及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莫西沙星片及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给予琥珀酸索利那新片。两组7天为一个治疗周期,共治疗12个周期。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储尿期症状评分(USPSS)、排尿期症状评分(VSS)、OABSS评分、尿液神经生长因子水平、P2X3受体表达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USPSS、VSS、OABSS评分较低(P0.05),尿液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及P2X3表达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对老年男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这可能与其显著降低尿液神经生长因子以及P2X3受体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用于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gA、IgM、IgG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癫痫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各51例患儿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患儿左乙拉西坦片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患儿丙戊酸钠口服液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时间为24周。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清IgA、IgM、IgG水平、认知功能评分和癫痫发作次数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9%(49/51)高于对照组84.31%(43/51)(P0.05);两组患儿的IgA、IgM和IgG含量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IgA和IgM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gG含量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76%(6/51)低于对照组25.49%(13/51)(P0.05);观察患儿的FIQ、PIQ和VIQ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升高,对照组患儿的FIQ、PIQ和VIQ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类型癫痫患儿的发作次数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类型癫痫患儿的发作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癫痫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改善认知功能,降低癫痫的发作次数,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特布他林联合羧甲司坦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70例COP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使用特布他林,观察组联合使用羧甲司坦。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MMP-9、MMP-12、TIMP-1水平,肺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MP-9、MMP-12、TIMP-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最大呼气流速(PEF)、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特布他林联合羧甲司坦片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特布他林,且安全性更高,可能与其能有效降低血清MMP-9、MMP-12、TIMP-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托吡酯联合左乙拉西坦对难治性癫痫患儿脑电活动、免疫球蛋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难治性癫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40)、对照组(n=40),均予原抗癫痫药物治疗方案,并积极预防并发症,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托吡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脑电活动、免疫球蛋白水平、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P0.05)。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癫痫样放电量、α波、β波、θ波、δ波数量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免疫球蛋白M(Ig M)水平未见显著变化,且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发作担忧、社会功能、情绪、精力等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难治性癫痫患儿经托吡酯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后,患儿脑电活动得到有效控制,患儿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有效改善,用药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摘要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唑吡坦对失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状态及血清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眠障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唑吡坦治疗,n=50)和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n=50),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状态、血清神经递质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睡眠总时间长于对照组,醒觉时间、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顿抑郁评估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评估量表(HAM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5-羟色胺(5-HT)、r-氨基丁酸(GABA)水平高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失眠障碍患者接受唑吡坦、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睡眠质量以及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6.
27.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芳香化酶抑制剂(AIs)是辅助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 福美司坦(4-OHA)作为固醇类AIs,不可逆地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可有效治疗乳腺癌. 多项研究表明,醛酮还原酶(AKR1Cs)参与许多固醇类及其衍生物的代谢而间接治疗多种激素依赖性疾病,从而成为治疗靶点. 我们推测AKR1Cs可能参与4-OHA的特异性代谢而影响其疗效. 本文通过体外原核表达纯化成功得到4种具有酶活性的AKR1Cs蛋白亚型,采用荧光法检测AKR1Cs对4-OHA的催化效率,并检测AKR1Cs酶抑制剂对其催化还原4-OHA的影响. 结果发现4种AKR1Cs蛋白亚型均能催化还原 4-OHA,其中AKR1C4能快速还原4-OHA,转化率几乎为100%,其次是AKR1C3和AKR1C1,转化效率为30%左右,AKR1C2对4-OHA的还原性最低,转化效率只有20%左右. 同时抑制剂对AKR1Cs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抑制剂对AKR1C3和AKR1C4的亲和性较强,IC50值分别为47.4 μmol/L和54.68 μmol/L,而对AKR1C1和AKR1C2的抑制力相对较弱,IC50值分别为77.37 μmol/L和82.24 μmol/L. 以上结果表明,4-OHA能被肝脏中特异性表达的AKR1C4快速代谢,从代谢角度揭示了4-OHA口服用药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因此,本研究阐明了4-OHA肠胃外或经皮给药的优势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利用纳米药物载体和开展该药物衍生物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8.
为了探讨左乙拉西坦对小儿癫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治疗的临床效果,现选取本院小儿癫痫合并智力低下患者14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癫痫临床发作情况、智力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等,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智力发育指数(MD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癫痫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研究表明,左乙拉西坦能够明显改善小儿癫痫合并智力低下的患病程度,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9.
沙拉木伦始巨犀在坦曲盆地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记述了在山西省坦曲县发现的沙拉木伦始巨犀化石。这种化石在坦曲盆地发现,不仅扩大了该动物的地理分布,而且为河堤组的地质时代为沙拉木伦期-中始新世晚期增添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30.
The latent Epstein-Barr virus (EBV) is found in the cells of many tumors. For example, EBV is detectable in almost all cases, and in almost all tumor cells, of non-keratinizing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Activating the latent virus, which will result in its lytic replication and the death of tumor cells, is a potential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EBV-associated cancers. In this study, three recombinant adenoviruses were constructed to express the Zebra gene, an EBV gene responsible for switching from the latent state to lytic replication. EBV-specific promoters were used in order to limit Zebra expression in EBV-positive cells, and reduce the potential side effects. The EBV promoters used were Cp, Zp and a dual promoter combining both promoters, CpZp. The Zebra protein was detected in HEK293 cells as well as the EBV-positive D98-HR1 cells infected with recombinant viruses. An EBV lytic replication early antigen, EA-D, was also detected in infected D98-HR1, implying the initiation of lytic replication. In the cell viability assay, Zebra-expressing adenoviruses had little effect on EBV-negative HeLa cells, while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cell viability and proliferation of D98-HR1 cell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BV virus promoters can be used in adenovirus vectors to express the Zebra gene and induce EBV lytic replication in D98-HR1 ce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