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将尖吻蝮蛇毒酸性磷酯酶 A2 ( A.a APLA2 )基因克隆至温敏表达载体 p BLMVL2 ,在大肠杆菌 RR1中成功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 A.a APLA2 约占细菌蛋白质总量 2 5 % ,并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纯化包涵体后 ,将产物变性、复性 ,然后用 FPLC Superose TM1 2纯化 ,产物经过 SDS- PAGE检测只有单一条带 .对纯化后的表达 A.a APLA2 进行了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和溶血活性的测定 .结果显示 ,A.a APLA2 的酶活性处于变性后复性江浙蝮蛇酸性磷脂酶 A2 和碱性磷脂酶A2 的酶活性之间 ,没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 ,只有微弱溶血活性 .最后对 PLA2 的结构与这些活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2.
人重组磷脂酶D_2变构体cDNA和蛋白质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VectorNTI、DNATools等计算机分析软件及信息库,研究人重组磷脂酶D2(rhPLD2)变构体的生物学特征。rhPLD2具有多种基因结构和功能调控元件,其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发挥功能所必需的活性保守基序和一定的空间结构,表明rhPLD2应是一种具有一定生物学功能的异质性蛋白质。  相似文献   
93.
以粘质沙雷氏菌PL-06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得到磷脂酶A1基因plaA和含有辅助蛋白的磷脂酶A1基因plaB.plaA和plaB基因与pET-28a(+)连接后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得到基因工程菌AP28和BP28.AP28最佳的诱导表达条件为诱导初始OD600值0.5,IPTG浓度为0.2mmol/L,诱导温度为37℃,诱导时间为4h,优化后磷脂酶A1蛋白表达水平从32%上升至46%,包涵体复性的磷脂酶A1酶活从10.8U/ml上升到12U/ml,相对于BP28工程菌,目的蛋白的表达对宿主细胞毒性小,而且得到的蛋白容易纯化.因此通过优化磷脂酶A1基因plaA的诱导条件,使磷脂酶A1以大量的包涵体形式表达,从而得到较高活性的磷脂酶A1并避免其对宿主细胞的毒性是可行的,而且可以得到大量纯化的磷脂酶A1蛋白,方便下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4.
蜜蜂蜂毒(honeybee venom)作为重要的蜂产品之一,其中的很多蛋白在抗炎、抗癌、抗菌、抗辐射和杀虫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20世纪4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蜂毒活性成分分析、作用机理、重要基因克隆和毒蛋白功能等方面进行广泛地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本文的目的是总结蜜蜂蜂毒主要成分磷脂酶A2、透明质酸酶、蜂毒肽、蜂毒明肽、肥大细胞脱粒肽和镇静肽等毒蛋白的基因结构、生化特性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蜂毒基因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5.
目的:测定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percuta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血浆IIA分泌型磷脂酶A2(group IIAsecretory phospholipase A2,ⅡA-sPLA2)的水平,以探讨该酶与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可能关系。方法:稳定型冠心病行PCI患者63例,非冠心病患者39例,健康正常对照组42例,分别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ⅡA-sPLA2酶浓度。PCI患者6个月后复查造影。结果:PCI患者术前该酶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支架内再狭窄率34.9%,再狭窄(restenosis,RS)患者支架术前该酶水平与无再狭窄患者该酶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I患者术前血浆ⅡA-sPLA2酶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可能与支架术后再狭窄无关。  相似文献   
96.
分泌型磷脂酶A2(secretory phospholipase A2,sPLA2)是磷脂代谢酶中最大的一个亚家族,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迄今为止,在人体中总共发现11种sPLA2亚型,它们具有不同的组织分布、水解活性和底物特异性.由于其水解产物主要为花生四烯酸和溶血磷脂,sPLA2常通过影响这两个通路调节细胞功能、炎症反应、抗菌等.本文结合近几年国际上关于sPLA2的研究报道,对于sPLA2的结构、功能、组织定位及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的评估价值,分析其分级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以及血清甲壳质酶蛋白(YKL-40)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ACI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超声造影和血清YKL-40、Lp-PLA2检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所有患者随访至发病后4周统计预后。结果:易损斑块组颈动脉斑块造影分级、血清YKL-40、Lp-PLA2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5)。不同病情程度组、不同预后组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造影分级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YKL-40、Lp-PLA2水平随着ACI病情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YKL-40、Lp-PLA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Spearman秩相关结果显示,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造影分级与血清YKL-40、Lp-PLA2水平均呈正相关(rs=0.751、0.694,P0.05)。结论:ACI患者的颈动脉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分级高,其分级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以及血清YKL-40、Lp-PLA2水平均存在密切关系,颈动脉超声造影可为ACI病情危险分层、预后判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时磷脂酶A2(PLA2)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control)、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牛磺酸 缺血/再灌注组(Tau I/R),分别测定血浆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肺组织Taurine、XOD、SOD、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肺湿/干比值(W/D)和磷脂酶A2(PLA2)的活性。结果:口服牛磺酸可有效地降低肺组织MPO、PLA2和XOD的活性。结论:牛磺酸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降低PLA2活性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9.
丹参酮Ⅱ-A在RAW264.7细胞系中的抗炎症作用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丹参酮Ⅱ-A是丹参的一种重要成分。研究丹参酮Ⅱ-A的抗炎症机制。方法: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系RAW264.7作为药物刺激靶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分析纯丹参酮Ⅱ-A对RAW264.7细胞系进行刺激,在细胞被刺激24、48h后,使用MTT比色法和半定量RT-PCR法对刺激后的细胞进行检测。结果:通过MTT比色法检测,发现丹参酮Ⅱ-A抑制炎症细胞的增殖,初步计算出丹参酮Ⅱ-A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43.2μmol/L;在半定量RT-PCR实验中发现,在发生炎症后,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磷脂酶A2来减轻炎症。结论:在炎症发生后,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磷脂酶A2来达到其抗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构建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ATCC17902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的重组大肠杆菌菌株、纯化重组酶并进行酶学性质分析比较。【方法】以A.calcoaceticus ATCC17902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两段磷脂酶C基因(PLC1、PLC2),构建重组大肠杆菌表达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现PLC1、PLC2基因的表达。IPTG诱导表达后,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结果】成功构建两株产磷脂酶C的重组大肠杆菌并纯化,样品经SDS-PAGE分析在80 kDa附近均出现显著的特异性条带。NPPC法测得PLC1、PLC2酶活分别为31160±418 U/mg、13640±354 U/mg,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65、50℃,最适pH值分别为8、7.5。在低于30℃时,pH值7-8时,PLC1、PLC2重组酶较稳定,40℃处理30min,PLC1酶活稳定而PLC2残余酶活低于25%。Mg2+、Ca2+增强PLC1、PLC2的活性,Zn2+增强PLC1酶活性却抑制PLC2酶活。底物特异性分析表明PLC1、PLC2均水解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对其他种类磷脂不能水解或水解程度很低。【结论】本文首次实现了A.calcoaceticus ATCC17902来源的磷脂酶C的重组表达与功能验证,为其它食品安全性微生物来源的磷脂酶C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