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采用毛细管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Ca~(2+)对嗜热菌Anoxybacillus sp.来源的α-淀粉酶AGXA的热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脱气后的蛋白样品和缓冲液,分别加入对应的样品池和缓冲液池中,测量温度为10℃~120℃,升温速率为1℃/min。测量结果中,纵坐标为C_p,横坐标为温度,去折叠变化曲线峰最高点对应的横坐标为蛋白质去折叠温度T_m,去折叠变化曲线与对应温度的积分值为热焓变化值ΔH,范特霍夫焓变化值ΔH_v由去折叠变化曲线峰形状决定。根据改进的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计算AGXA的自由能变化值ΔG,绘制AGXA自由能变化与温度关系的稳定性曲线。结果表明:有Ca~(2+)和无Ca~(2+)存在时,AGXA的ΔH_v与ΔH的比值都约等于1.0;有Ca~(2+)时,AGXA的T_m、ΔH和ΔC_p值,分别为77.8℃、292.5 kcal/mol和2.76 kcal·mol~(-1)·℃~(-1);无Ca~(2+)时,AGXA的T_m、ΔH和ΔC_p值,则分别为67.3℃、238.3 kcal/mol和3.81 kcal·mol~(-1)·℃~(-1);有Ca~(2+)时的AGXA,其T_m、ΔH值分别比无Ca~(2+)时的高,ΔC_p值则比无Ca~(2+)时的低。有Ca~(2+)和无Ca~(2+)的α-淀粉酶AGXA的热变性过程皆为不可逆的双态模式,有Ca~(2+)的AGXA,通过增大ΔH和降低ΔC_p的方式提高其热稳定性。研究揭示了Ca~(2+)提高AGXA的热稳定性机制,为进一步扩大该酶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22.
无运动障碍的功能区胶质瘤患者,其手术风险较高,结合手运动任务态功能磁共振(fMRI)及运动网络功能连接能否更准确的评估手术风险需要进一步探索.本研究收集24例运动功能区胶质瘤且无明显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非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8例,术前进行fMRI手运动任务态及静息态检查,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计算初级运动皮质(M1)激活的偏侧化指数(lateralization indices,LI).选取运动网络感兴趣区域(ROI),计算双侧M1与各ROI间功能连接系数(FC).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M1激活的LI对术后偏瘫的预测效能.同非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相比,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M1激活LI显著升高(P=0.001).同术后未偏瘫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相比,术后偏瘫患者M1激活LI值显著升高(P=0.011).ROC曲线下面积(AUC)=0.867,临界点LI=0.31,LI≥0.31对术后偏瘫预测灵敏性为87.5%,特异性为87.5%.以M1激活LI≥0.31将病人分为手术高风险组及低风险组,手术高风险组患者双侧M1与运动网络多个ROI间FC出现显著改变.本研究中功能区胶质瘤患者虽无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但肿瘤对功能区皮层激活及运动网络FC已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结合任务态及静息态fMRI可以更好地评估手术风险并了解机体功能受损及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23.
摘要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联合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细胞质胸苷激酶(TK1)、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4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54例作为卵巢癌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49例作为卵巢良性肿瘤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MRI检测,并采集受试者血清检测HE4、TK1、CA199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检查联合血清HE4、TK1、CA199检测诊断卵巢癌的效能。结果:卵巢癌MRI特点包括以下几点:①囊实性肿块;②形态不规则;③呈长T2/T1等信号;④病灶边界模糊;⑤增强扫描结果呈病灶显著强化;⑥腹膜转移者存在显著腹腔积液以及散在分布的结节状种植病灶。卵巢良性肿瘤MRI特点包括以下几点:①囊壁光滑;②呈长T1以及长T2信;③病灶边界清晰;④增强扫描结果提示病灶无强化/稍有强化。卵巢癌组血清HE4、TK1、CA199水平分别为(87.13±15.32)pmol/L、(2.15±0.13)pmol/L、(95.39±15.25)U/mL,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的(66.42±10.19)pmol/L、(0.85±0.20)pmol/L、(37.94±1.05)U/mL(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MRI检查联合血清HE4、TK1、CA199检测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曲线下面积均高于上述各项单独诊断。结论:卵巢癌患者血清HE4、TK1、CA199水平较高,MRI检查联合血清HE4、TK1、CA199检测诊断卵巢癌的价值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摘要 目的:研究3.0 T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价值及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OA患者80例纳入研究。根据K-L分级标准将膝关节OA患者分成轻度组(K-L分级为Ⅰ~Ⅱ级)32例,重度组(K-L分级为Ⅲ~Ⅴ级)48例。另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3.0 T磁共振T2×mapping扫描,比较各组膝关节不同部位软骨T2值、WOMAC评分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膝关节OA患者膝关节不同部位软骨T2值和WOMAC评分的关系。结果:重度组膝关节不同部位软骨T2值均高于轻度组以及对照组,且轻度组膝关节不同部位软骨T2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重度组各项WOMAC评分及总分均高于轻度组以及对照组,且轻度组各项WOMAC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膝关节OA患者膝关节不同部位软骨T2值和各项WOMAC评分及总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重度组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高于轻度组以及对照组,且轻度组血清IL-1β、IL-18、TNF-α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3.0 T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膝关节OA的临床价值较高,且患者膝关节不同部位软骨T2值与WOMAC评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5.
摘要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HC)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图像特征及其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胸苷激酶1(TK1)、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PHC患者76例纳入研究,记作观察组。另取同期我院收治的70例良性肝病患者记作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均进行MRI扫描,比较两组MRI图像特征。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AFP、TK1、DKK1水平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及上述各项血清学指标诊断PHC的效能。结果:PHC患者T1WI主要表现为均匀低或稍低信号,T2WI主要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DWI均表现为均匀高信号。观察组血清AFP、TK1、DKK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MRI检查联合血清AFP、TK1、DKK1诊断PHC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上述各项检查方式单独诊断。结论:PHC患者MRI图像特征如下:T1WI主要表现为均匀低或稍低信号,T2WI主要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DWI均表现为均匀高信号。此外,MRI检查联合血清AFP、TK1、DKK1诊断PHC的效能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对比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TPOF)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拟诊断为TPOF且X线检查表现为阴性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所有受试者进行MRI、CT检查,且以手术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上述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诊断TPOF的效能。此外,比较MRI、CT检查诊断TPOF的表观扩散系数以及节段各向异性值以及对TPOF类型的检出率。结果:MRI检查诊断TPOF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8.61%、94.12%、97.75%,均高于CT检查的79.17%、64.71%、76.40%(均P<0.05)。MRI检查诊断TPOF的表观扩散系数高于CT检查,而节段各向异性值低于CT检查(均P<0.05)。MRI检查对骨皮质骨折的检出率低于CT检查,而对骨小梁骨折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均P<0.05)。结论:MRI检查诊断TPOF的价值高于CT检查,且在骨小梁骨折的检出率方面优于CT检查,但CT检查应用于骨皮质骨折的诊断价值更高。临床工作中可能通过联合MRI以及CT检查,继而达到提高TPOF检出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7.
利他性惩罚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在群体合作与规范维护方面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个体作为潜在的惩罚者,从知觉到不公平事件到做出惩罚行为,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认知和情绪过程,包括公平判断、奖赏加工、自我控制以及心理化等过程,并且调用相应的神经生理机制.认知神经科学为理解人类的利他性惩罚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基于最新的研究发现,综述了利他性惩罚相关的神经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联合乳腺钼靶摄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观察随访130例就诊我科的乳腺疾病患者,进行ABVS、传统超声和乳腺钼靶检查。结果:130例患者中ABVS的疾病单独诊断准确率为91.5%(119/130),传统乳腺超声的单独诊断准确率为84.6%(110/130),乳腺钼靶的单独诊断准确率为86.9%(113/130),而ABVS联合乳腺钼靶应用的诊断准确率为95.4%(124/130),明显优于两者单独应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VS是一种全新的乳腺检查方法,较传统乳腺超声、乳腺钼靶具有较高的疾病诊断准确率,而ABVS联合乳腺钼靶可以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序列成像对鉴别胰头癌与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对已确诊的16例胰头癌患者和5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磁共振多序列成像MR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征象包括:①肿块信号及形态学特点;②胰管及胆管扩张情况;③动态增强的特征;④胰周及大血管受累情况;⑤邻近器官受累与淋巴结肿大情况。检查方法包括:平扫T1WI+FST2WI+FS,MRCP,3D—VIBE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肿块形态信号异常:胰头癌与胰头肿块型胰头慢性胰腺炎的信号有较多重叠,在TlwI上均表现为相对低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稍高、相等或低信号。2)胰管与胆管的异常:胰头癌表现为胰管扩张至肿块处突然截断12例,胆总管突然截断10例,“双管征”10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胰管扩张3例,2例为串珠样扩张,扩张的胰管可贯通病灶区,胆总管5例均扩张,远端呈短锥形狭窄3例,鼠尾样狭窄2例。3)3D—VIBE强化特征分析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胰头癌强化程度和强化百分率较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明显减低。4)胰周大血管受累情况:胰头癌肿块与血管分界不清者8例,部分包绕血管6例完全包绕血管6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1例与血管分界不清,1例部分被包绕。5)邻近器官受累与淋巴结肿大情况:胰头癌有7例淋巴结肿大主要分布在胰周及腹主动脉旁,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有四例肾周筋膜增厚,两例肾前筋膜增厚。结论:磁共振多序列成像的联合使用及征象分析,有助于鉴别胰头癌与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30.
The ataxin-2 (ATXN2) gene is located on human chromo-some 12q24.1. In normal individuals, the coding region in exon 1 of this gene has fewer than 31 CAG repeats (Yu et al., 2005: Laffita-Mesa et al., 2012). However, an abnormal expansion of CAG trinucleotide repeats results in the aggre-gation of polyglutamine (polyQ), which causes 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2 (SCA2) (Pulst et al., 1996). The expanded alleles have more than 32 repeats in the affected individuals, and generally there is an inverse correlation between CAG repeat length and age of onset (Pulst et al., 1996). SCA2 is an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whose major clinical feature is progressive cerebellar ataxia. Atrophies of the brainstem and frontal lobe have been frequently detect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Yamamoto-Watanabe et al., 2010). This disease has the strong effect on sensory and motor contr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