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1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56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放射自显影(SEM-ARG)技术研究鸡胚肝凝集素的专一性。该凝集素经乳糖尿素液抽提和离心分离后,再用DE-52纤维素柱和蓝色葡聚糖柱进一步纯化。纯化后的鸡胚肝凝集素用 125Ⅰ标记。以标记的 125Ⅰ-凝集素为探针再标记来自不同组织的细胞。标记的细胞经过放射自显影,用扫描电镜对细胞表面凝集素受体的位点进行直接观察。实验结果表明鸡胚肝凝集素对细胞的凝集作用具有相对的专一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泽兰实蝇控制紫茎泽兰的生防策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根据野外泽兰实蝇种群15个世代的调查资料,利用契贝谢夫正交多项式拟合了泽兰实蝇、紫茎泽兰的空间格局。阐明了泽兰实蝇空间格局的序列变化及紫茎泽兰空间格局的特点;揭示了泽兰实蝇空间格局的特点受当地主风及寄主紫茎泽兰空间格局特点的影响;并从最优控制系统的角度对泽兰实蝇-紫茎泽兰系统作了初步探讨。首次提出了最佳释放虫量指标为每条虫占有10条枝条。这些结果为多点释放及定点多次释放泽兰实蝇防治紫茎泽兰这一生防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三对相对性状的自交结果,分别采用一元二次方程法和差别系数法进行遗传分析。根据所得的G(i)值或P值,结合卡平方测验(X^2)确定性状(基因)之间的遗传关系。采用“一变或一不变法则”判定基因间的连锁顺序,独立或不完全连锁,在不完全连锁的情况下,计算出交换值,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相应的微机BASIC程序。  相似文献   
14.
高明  何莲芳 《生理学报》1996,48(2):125-131
用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到;(1)大鼠脚掌注射福尔马林后,某些与镇痛有关的脑区如尾核头部、伏隔核、杏仁核、中央灰质、脚间核、中缝大核、脊髓背角等结构中μ阿片受体密度明显增加(P<0.05,P<0.01);(2)给予电针抑制痛反应的大鼠,在其大部分上述结构及扣带回、隔区、视前内侧区、内膝体、上丘、中缝背核及中央上核受体密度明显增加;与福尔马林注射组相比,脚间核、中央灰质尾端腹外侧区、腰膨大背角的受体密度进一步增加。从而在受体水平支持伤害性刺激可以激活体内内阿片肽能活动,而电针可以加强这一活动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电针引起脊髓P物质释放的频率依赖性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沈上  边景檀 《生理学报》1996,48(1):89-93
我室以往的研究表明,不同频率的电针可引起脊髓释放不同种类的阿片肽。本工作观察P物质(SP)释放的频率依赖性,电针频率选择2,4,8,15,30和100Hz,分别收集电针期间及电针前后各30min的脊髓灌流液,通过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大鼠电针有效组和电针无效组P物质免疫活性(SP-ir).结果如下:(1)电针有效组:2Hz引起SP-ir降低,与电针前相比,P<0.01;4Hz电针前后SP-i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8,15,30,100Hz时SP-ir均增加(P<0.01),其中15Hz时SP增加最多(P<0.001),表明刺激引起SP释放有频率依赖性。(2)电针无效组:不论应用何种频率,电针前后脊髓灌流液中SP-ir变化不大(均P>0.05)。提示,电针时脊髓液中SP含量变化与镇痛效果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闫国平  赵晏 《生理学报》1996,48(5):493-496
本工作采用核团内微量注射的方法,以甩尾反向潜伏期(TFL)为痛阈指标,在线麻状态下的大鼠上,对神经激肽A(NKA)在我侧网状核(LRN)和中缝大核(NRM)中的作用作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NKA(0.5μg/0.5μl)注入LRN后的10min内大鼠TFL明显延长(n=12,P〈0.001),同样剂量NKA注入NRM后的5min内,FTL也明显延长n=13,P〈0.001),提示NKA可能是LRN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氮与痛觉调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大量证据表明一氧化氮(NO)参与外周及中枢水平的痛觉调制:在外周,NO表现为致痛和镇痛双重作用;在中枢,NO不但可以促进脊髓水平痛觉过敏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参与脑内的致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复方克痛宁临床应用镇痛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宜生  程宝全 《蛇志》1995,7(1):51-53
应用复方克痛宁注射液,治疗各种痛证82例,显效50%,有效43.9%,总有效率93.9%。其中大多数病例都是经用其它药或疗法无效或效差而用本药获效的。对关节痛、神经血管性头痛等顽固性疼痛显著独特。用药次数最少1次,最多35例,仅极个别有轻微短暂口干、头晕副作用,各项常规化验检查均无异常,效果显著高于克痛宁或盐酸平痛新单用。临床应用的结果与动物试验观察到的协同增效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20.
罗汉果属修订及葫芦科二新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广义的罗汉果属进行形态学、解剖学,孢粉学、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础 上,进一步对该属作了分类学的修订。 主张将罗汉果属的三个亚属提升为三个属即自兼果属、小球瓜属和罗汉果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