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0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85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是一种具有药用、食用和饲用价值的荒漠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白刺被誉为沙漠樱桃,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还富含黄酮、生物碱等多种药用成分,因此人们对其药用成分、含量、功效及药理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对现有唐古特白刺黄酮类物质相关的研究进行了调研,首先对唐古特白刺中已分离出的黄酮类物质进行分类,其次对唐古特白刺主要组织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整理和分析,另外对唐古特白刺中各种黄酮化合物的含量进行分析,最后对唐古特白刺中总黄酮、各类黄酮、黄酮单体化合物的药效及药理进行综述。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白刺黄酮类物质药用研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基于此提出解决现有问题的思路并对未来白刺黄酮药用研究提出建议,以期为唐古特白刺植物黄酮类物质药用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2.
采用黄土丘陵区多年生C3草本植物长芒草为对象,模拟“枯落物-土壤”转换界面,进行了为期512 d的室内分解试验,对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界面土层微生物残体和土壤碳组分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残体的形成在分解早期和中期由真菌主导,而在晚期由细菌主导。真菌残体碳对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贡献率(38.7%~75.8%)明显高于细菌(9.2%~22.5%),是细菌残体贡献率的3~4倍。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呈下降趋势。植物碳源的输入调动了微生物对土壤碳组分的利用。颗粒态有机碳分解早期和晚期持续下降,成为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的直接原因;而微生物残体碳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的波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降低只起到间接作用。一次性外源添加枯落物引起的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的增加并没有直接贡献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43.
柞树体内营养元素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福臣 《植物研究》1993,13(3):306-311
本文对柞树的皮、干、根及树冠各层的营养元素,按照不同的高度和层次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这些营养元素在柞树各器官中的垂直分布规律,同时提出了有些营养元素在树皮、树干中的分布存在一个“过渡区”,为进一步研究柞树林的养分动态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4.
杂交试验是一项费时费钱的工作,因此在进行试验之前如能进行严密的设计,给出试验所需的样本大小是十分必要的,统计学中常见的估计样本容理的公式不宜应用于杂交试验,本文分两种情况给出了杂交试验中样本容量的估计公式,据此估计出的样本容量安排杂交试验,可在满足试验者要求的条件下,使试验的总成本最低或使试畜的总头数最少。  相似文献   
45.
46.
雌牛生殖道内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体的大小和形态,判断屠宰母牛的发情时期,分别收集发情第3天(D3)和第7天(D7)的输卵管液(OF)和子宫液(UF),通过HPLC分析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含量。总共检测到23种氨基酸,包括除Cys外的19种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以及另外四种(βAla,Tau,Orm和Cit)非蛋白质氨基酸。OFD3、UFD3、OFD7和UFD7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1.6、46.9、26.3和17.2mmol/L,其中,Gly含量最高,分别为14.7、14.4、11.1和4.4,其次为Glu、Gln和A1a,其他氨基酸的含量均接近或低于lmmol/L。结果表明:氨基酸总量及个别氨基酸含量在不同体液及不同发育时期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7.
海甘蓝种子在成熟过程中,棕榈酸、硬脂酸和亚麻酸的含量不断下降,而二十碳烯酸和芥酸的含量呈上升趋势。选用开花后25~27d的海甘蓝幼胚分别在含不同浓度的ABA或高渗透剂的培养基中培养1~3d,发现其各种脂肪酸的变化趋势和种子自然成熟过程中脂肪酸的变化相似,说明ABA或高渗透剂可能是种子成熟过程中各种脂肪酸合成和相互转化所需的条件。  相似文献   
48.
应用FIA型微生物传感器测定谷氨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应用酶或微生物细胞作为分子识别元件构建生物传感器测定谷氨酸含量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并陆续有实例报道。在这些报道中人们依据不同的酶催反应选择相应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如CO2电极、NH4+电极等,而测量对象有直接的测定谷氨酸,也有测定谷氨酸单钠的间接测定法。本文选用了可固定大量细胞的固定化细胞柱与流动注入法相结合的测量方法,并根据细胞柱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动态响应曲线,计算测量结果,提高了测量精度,扩大了测量范围。  相似文献   
49.
应用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技术,对51例角结膜缘上皮良、恶性病变(其中上皮增生19例,不典型增生6例,原位癌14例,鳞状细胞癌12例)进行了DNA原位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原位癌和鳞状细胞癌DNA含量明显增加,多为高倍异倍体细胞,DNA直方圆明显右移,峰值主要位于>5C处,≥5C细胞分别占78.89%和78.31%;上度增生病变DNA含量较低,多为低倍整倍体细胞,DNA直方图峰值位于2C~4C处,2C~4C细胞占88.59%;上皮不典型增生病变DNA含量介于良性病变和癌之间,DNA直方图逐渐右移,2C~4C细胞占58.62%,≥5C细胞占41.38%。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表明DNA倍性程度与肿瘤的增殖程度呈正相关,高倍异倍体细胞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多。作者认为DNA原位图像定量分析可为角结膜缘上皮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分级及早期发现癌变趋势提供一个可靠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0.
在油松(PinustabulaefomisCarr.)主要天然分布区晋、冀、陕、甘4省、选择12个种源36个林分(每个林分8株成年油松样木),利用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技术,测定了油松针叶萜类相对含量,并分析了所含萜类总数在不同种源间、种源同偿同林分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