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4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白滨  金迅 《化石》2010,(1):33-34
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东北约50公里处,有一处高耸的红色台地,沉积了从晚古新世至渐新世的地层,当地人称之为“大红山”,但其官方名称却是“脑木更平台”或“神圣高地”(图1、2)。尤其是“神圣高地”这一名称,每次听到总令人肃然起敬,给人以无限遐想。  相似文献   
102.
矮晚柚种子萌发的无菌苗为实验材料,利用茎尖和上胚轴诱导丛生芽的发生,利用丛生芽获得再生植株。实验表明:矮晚柚成熟和未成熟种子在1/2MS、MS上均能萌发,萌发率最高可达96%,成熟种子萌发的无菌苗更利于后期的分化。最适外植体为无菌苗的上胚轴,筛选出丛生芽最佳增殖培养方案为MS+6-BA 2.0 mg·L~(-1)+NAA 0.1 mg·L~(-1)+蔗糖40 g·L~(-1)+靠近茎尖上胚轴,最高增殖系数达8.4,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1)+IBA 0.2 mg·L~(-1)+活性炭0.2 g·L~(-1),生根率达90%以上。移栽至蛭石+珍珠岩+营养土(1:1:2)的营养砵上,成活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103.
描述采自广西靖西果乐剖面三都组一三叶虫新种Tamdaspis jingxiensis sp.nov.,根据该种三叶虫完整标本的背壳特征,认为Liushuicephalus Luo,1983是Tamdaspis Lisogor,1977的晚出异名。同时描述T.jingxiensis sp.nov.的个体发育过程和两块畸形标本,并认为该畸形是因被捕食者咬伤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4.
中国首次发现恐象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一件恐象类的下颌。经查证,该下颌产于甘肃临夏州东乡县班土村晚中新世柳树组底部的砂岩透镜体中。根据联合部斜向前下方和p3具下内尖等特征,该下颌被归入原恐象属Prodeinotherium。该下颌以p3相对于其他颊齿特别小、无真正下外脊而区别于该属已知各种。这是中国目前所知惟一一件恐象化石,故定名为中华原恐象P.sinense。恐象类在欧洲、南亚和非洲早一中中新世已广泛分布,至晚中新世已十分进步。中华原恐象一方面保留了某些早期恐象的性状,另一方面又具有一些自身特有的性状。这表明中华原恐象可能较早从恐象主干中分出,而后成为独立发展起来的一支。在中国或周边地区早-中中新世地层中应该还有恐象化石,等待我们去发现。  相似文献   
105.
南海南沙群岛永暑礁南永3井揭示了1 680年以来礁泻湖的沉积变化。沉积柱样主要由沉积遗壳组成,其中腹足类是最主要的类型之一。对该井88个样品分析共发现了159个种类和一些难以归入属种的胎壳,大多数种类为该海区首次记录的类型,有四个种是新发现的种类,即Astraea armata sp .nov .,Munditiella flammea sp .nov .,Serpulorbis spiralis sp .nov .,Cerithiopsis bellatulus sp .nov .,主要的优势种包括Acteocina coarctata , Ac-teocinaexilis , Alvania sp .,Boschitestella eloiseae , Cerithidium fusca , Cerithiopsis ingens , Cerithium( Therici-um) elegantulum, Circumstella biconcave , Clathrofenella reticulata , Diniatys dentifer , Granulina cotamago , Lophocochlias minutissi mus , Merelina wanawana , Omalogyra cf .atomus, Ondina elachisinoides , Orbitestella bermudezi , Orbitestella decorata , Plesiotrochus acutangulus , Retusa ( Ventomnestia) bizonata, Ringicula durodai ,Ringicula columnifera , Ringicula niinoi , Scissurella coronata , Tricoliavariabilis , Turbonilla eupellucida。这些种类个体非常微小,大多数小于2 mm。绝大多数种类为典型的热带海区分子,它们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本文按Okutani(2000)分类系统进行了分类,主要描述了仁螺目,古腹足目和盘足目共40个种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和生态习性,包括2个新种,绝大多数种类系南沙群岛海区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06.
准噶尔盆地腹部芳3井紫泥泉子组所夹灰色泥岩中产丰富的盘星藻、葡萄藻等藻类、疑源类化石及一定数量的孢粉化石。孢粉化石计75属160种,并首次在新疆地区发现了可靠的鹰粉型化石Aquilapollenites以及在我国主要产于松辽盆地和广东三水盆地上白垩统的“大孢子”化石Balmeisporites,建立Schizaeoisporites grandus-Parcisporites parvisaccus-Liliacidites creticus(GPC)组合。通过对部分孢粉属种已知地质分布的分析以及与国内外部分地区晚白垩世孢粉组合的对比,将GPC组合的时代确定为晚白垩世坎潘期至马斯特里赫特期。根据紫泥泉子组的沉积特点及孢粉组合特征,认为晚白垩世准噶尔盆地应归属西北-东南孢粉植物区,局部层段沉积时期气候比较湿润,孢粉组合具有我国东北孢粉植物区与西北-东南孢粉植物区的过渡特点。  相似文献   
107.
为研究层粘连蛋白(laminin,LN)促进肿瘤细胞生长作用,采用脉冲标记计数有丝分裂百分率(percentage labeling mitosis,PLM)法测得体外培养人胃癌 (BGC 823) 细胞周期时间为41 h,其中G1期时间为24.5 h. 分裂细胞脱离法获取分裂期细胞,继续培养23 h,在细胞运行进入G1晚期时,将其置于LN 0、0.11、0.55、1.10 μmol/L基质上孵育4 h; 细胞荧光光度计检测晚G1期细胞内Ca2+浓度、钙调蛋白、DNA含量. 结果显示,LN与其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内Ca2+浓度、钙调蛋白、DNA含量增加,尤以在0.55 μmol/L LN作用显著(P<0. 001).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证明,cPKC α呈现表达,提示 LN与其受体结合可增强其细胞cPKC-α的活性;分析G1期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表达水平,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 LN可诱导c-Myc蛋白呈现高表达,提示 LN与其受体结合增强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的基因表达;在LN作用前后的BGC 823细胞均未检测到Bax蛋白表达.结果提示,在人胃癌 (BGC 823)细胞G1/S期交界处,层粘连蛋白与其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诱导钙调蛋白的释放,其含量增加,增强蛋白激酶C的活化,导致细胞内DNA含量增加、G1/S期细胞周期蛋白与CDK表达增强、诱导原癌基因c-Myc呈持续表达状态,而凋亡基因Bax不表达.  相似文献   
108.
柚果实不同部位的柚皮苷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HPLC方法测定柚果实中柚皮苷含量的结果表明:果皮中柚皮苷含量最高,占总含量的92%以上,果肉高于种子。果皮中柚皮苷合成和积累主要在膨大期之前,而果肉和种子中柚皮苷在幼果期至膨大期间大量积累。果实趋于成熟时,不同品种间柚皮苷含量变化趋势不同,贮藏期的柚皮苷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9.
棘孢曲霉固态发酵柚皮产柚苷酶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柚皮为原料,优化棘孢曲霉利用柑橘加工副产物固态发酵柚苷酶的条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酶活力,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固水比、装样量、接种量、温度对柚苷酶发酵的影响,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的显著性分析表明培养基的固水比、装样量和培养温度对柚苷酶产量有显著性影响,而接种量影响不显著;经正交试验确定的优化条件是:固水比1:1 (质量体积比),装样量5 g/250 mL三角瓶,温度为30 °C,接种1 mL孢子悬浮液,发酵8 d。在此优化条件下,柚苷酶酶活力为8.19 IU/g干物质,比初始培养基产柚苷酶活力提高7.38倍。【结论】通过对固水比、装样量和发酵温度进行优化,大幅度提高了棘孢曲霉固态发酵柑橘加工副产物的柚苷酶产量,为柚苷酶的生产提供了一种高产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110.
亚洲近颌龙属(Caenagnathasia)首次报道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晚白垩世Bissekty组,时代为土伦阶(Turonian)。报道了发现于内蒙古二连盆地晚白垩世二连大巴苏组的一件下颌联合部分,根据以下特征将这件标本归为亚洲近颌龙属:齿骨完全愈合,齿骨愈合部分未向下倾斜,齿骨背侧边缘的前部侧面观略凹,侧面的咬合面具有舌嵴,舌嵴上具有尖状突起,血管槽和相关的孔未延伸到齿骨愈合部分的背面,具有前部的咬合槽。新的标本将亚洲近颌龙的生存时代和地理分布延伸到了中国的坎潘阶(Campani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