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滨 《化石》2006,(1):31-32
哺乳动物的角对我们来说都很熟悉,比如山羊的头顶上的一对角,印度犀牛鼻子前方单一的角,非洲犀牛鼻子前方一大一小前后排列的两个角,还有弯弯的牛角等等,但是头顶上有六个角的哺乳动物恐怕就没人见过了吧?还好,在地层中保存的化石告诉我们在地球上的确存在过长六个角的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2.
探讨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与哺乳动物演化之间的关系是目前古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而哺乳动物化石牙齿釉质的碳、氧同位素分析是恢复古环境和古气候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往的哺乳动物化石牙齿釉质稳定同位素分析多集中在大哺乳动物化石,这主要是受到技术手段的限制,所需的样品量较大所决定的。但最近几年随着激光和离子显微探针技术的应用,对小哺乳动物化石(如啮齿类和兔形类)的牙齿釉质碳、氧同位素的分析和应用日趋成熟和广泛。除了传统的化学处理方法之外,对小哺乳动物化石牙齿釉质碳、氧同位素的分析还有以下三种方法:1)激光剥蚀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分析;2)直接激光氟化技术;3)离子显微探针技术(SHRIMPII)。这些技术需要的样品量少,对标本的破损小,准确度和精密度高,所以在小哺乳动物化石和一些珍贵标本(如古人类化石)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对于大哺乳动物化石,小哺乳动物化石数量多、演化速度快,更能反映多个层位长时间序列的古环境和气候变化;而且小哺乳动物通常没有长距离迁徙的行为,栖息地局限,所以更能准确反映化石埋藏地点的古环境和气候状况。  相似文献   
3.
戴氏貘科(Deperetellidae)是亚洲中始新世地层中常见且特有的貘类,目前包括了5个属。但已知的戴氏貘材料大部分都是破损的上、下颌骨,仅有Deperetella保存有部分头后骨骼。仅依据牙齿的特征,戴氏貘在貘超科中的系统发育位置有很大争议,比如沼貘科的Colodon,脊齿貘(lophialetids)或红山貘(rhodopagids)都被认为可能和戴氏貘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最近几年,在内蒙古二连盆地不同地点和层位采集到数量丰富的戴氏貘化石,其中包括头骨和头后骨骼材料。本文即是对其中采自沙拉木伦地区乌兰胡秀地点全脊貘(Teleolophus)头后骨骼的研究报告,材料包括前足、后肢及后足。通过对全脊貘头后骨骼的形态描述,以及和相关类群(Deperetella,Lophialetes,Heptodon,Helaletes和Colodon)的比较,表明全脊貘属和戴氏貘属具有很多相似特征,支持了两者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些特征主要包括长而纤细的四肢,后足三趾;月骨较长而窄,其近端桡骨关节面内侧缘略凹;巨骨近端的头状隆起位置靠前,外侧具有和Mc IV的关节面;股骨滑车略微不对称;腓骨非常退化,甚至和胫骨愈合;Mt III与骰骨关节;Mt II主要在后方与外楔骨关节。虽然全脊貘头后骨骼也有一些和脊齿貘(Lophialetes)相似的特征,但考虑到两者臼齿上明显的区别,它们在骨骼上的相似特征可能归因于平行演化的结果。和全脊貘相比,Colodon的头后骨骼和Heptodon的更为接近,表明后两者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但戴氏貘科在貘超科中的系统发育位置以及和沼貘科(Helaletidae)的亲缘关系,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形态特征和后肢的"三元图"分析都表明,全脊貘已经具有较为快速的奔跑能力,这和同时期的脊齿貘相似。  相似文献   
4.
白滨 《化石》2008,(1):47-48
自从2007年5月在导师王元青的鼓励和支持下,计划来美国参加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Society of Venebrate Palaontology of North America)第67届年会之后,心里就总惦记着这件事,盼望着能顺利成行.小时候看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时就对美国有了很深的印象,长大之后周围的同学若是出国,首选也是美国.  相似文献   
5.
白滨  金迅 《化石》2010,(1):33-34
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东北约50公里处,有一处高耸的红色台地,沉积了从晚古新世至渐新世的地层,当地人称之为“大红山”,但其官方名称却是“脑木更平台”或“神圣高地”(图1、2)。尤其是“神圣高地”这一名称,每次听到总令人肃然起敬,给人以无限遐想。  相似文献   
6.
2021年3-6月,从甘肃省的生菜(叶用莴苣)叶片和青海省的莴笋(茎用莴苣)茎秆罹病样本上分离得到腐霉属卵菌。通过Koch’s法则明确了分出菌株的致病性。依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3个菌株鉴定为嗜导管腐霉Pythium tracheiphilum。在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1 (cox 1)和核糖体DNA 28S大亚基(rDNA-LSU)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中,甘肃菌株(LPy-B)和青海菌株(LPy-C和LPy-D)被聚在P. tracheiphilum的不同亚群里,不同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和产孢特性存在差异。孢子囊顶生、间生或侧生,球形,17.13-53.73 μm,或近球形至葫芦状,24.58-56.72×18.62-53.73 μm;休止孢球形,6.70-9.68 μm;藏卵器光滑,顶生或间生,球形,15.64-23.09 μm;每个藏卵器有雄器1-2个,雄器与藏卵器同丝或异丝生;卵孢子满器或近满器,球形,直径13.41-20.11 μm,卵孢子壁厚0.74-2.23 μm。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除莴苣外,嗜导管腐霉还可侵染菊科的华蒲公英和刺儿菜、十字花科的青菜、豆科的蚕豆;不侵染车前科的车前、马齿苋科的马齿苋和苋科的反枝苋;在试验条件下,菌株LPy-C和LPy-D对青菜叶片的致病性强于LPy-B。嗜导管腐霉及其引起的莴苣叶疫和茎腐病在我国和亚洲地区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背景】2013年11月在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的日光温室秋冬茬甜瓜种植棚发现黄萎症状的甜瓜植株,病株率约为1%。【目的】明确甜瓜黄萎病的病原。【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科赫氏法则(Koch’s法则)明确分出病菌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分离得到轮枝菌属真菌8株,轮枝菌属真菌的病株分出率达100%;2个代表性菌株GLTG-2和GLTG-5(显微特征相似但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不同),在温度18-24℃及昼/夜光周期为11.5 h/12.5 h的试验条件下,人工接种可引起甜瓜苗矮化、枯萎;接种后40 d,枯死株率分别为70%和40%;BLASTn分析结果显示,菌株GLTG-2的rDNA-ITS序列与Verticillium dahliae菌株MRHf7的序列相似性达99.78%,菌株GLTG-5的rDNA-ITS序列与V.dahliae菌株MRHf7和Vd414的序列相似性达100.00%。【结论】引起甜瓜黄萎病的病原菌被鉴定为大丽轮枝菌(V. dahliae),这是大丽轮枝菌引起甜瓜黄萎病在我国和亚洲地区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分离自黄瓜的多主棒孢霉不同表型菌株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分离自黄瓜的多主棒孢霉不同表型菌株适宜生长温度、产孢量等表型特征和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为多主棒孢霉侵染引起的黄瓜叶斑病和茎疫病的化学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温度梯度法测定病菌适宜生长温度;采用PDA培养基25°C黑暗培养5 d和21 d,计测不同表型菌株单位面积产孢量;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不同表型菌株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分离自黄瓜的多主棒孢霉不同表型菌株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C;在PDA平板25°C黑暗培养5 d,气生菌丝稀少型菌株cu-4、cu-5即大量产孢,产孢量明显多于气生菌丝丰茂型菌株;在试验浓度下,5个试验菌株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依次为:代森锰锌氟硅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速克灵百菌清嘧菌酯多菌灵。【结论】分离自黄瓜的多主棒孢霉不同表型菌株在适宜生长温度、菌丝生长速度、产孢量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试验浓度下,供试菌株对多菌灵和嘧菌酯的敏感性极低(抑制率40%),这2种杀菌剂已失去对该地区黄瓜褐斑病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描述了内蒙古二连盆地脑木根组上部(早始新世伯姆巴期)两种奇蹄类:脊齿貘类的二连明镇貘(新属新种)Minchenoletes erlianensisgen.et sp.nov.和蹄齿犀类的Pataecops parvus。二连明镇貘区别于其他脊齿貘类的特点是:个体小,颊齿齿冠低,齿脊相对不发育,牙齿较横宽(长宽比小),M3相对较长。两种化石分别将脊齿貘科和犀超科的化石记录提前到最早始新世。最新的地层资料表明,明镇貘仅发现于脑木根组上部,相当于伯姆巴期的地层中;施氏貘(Schlosseria)和脊齿貘(Lophialetes)则分别发现于阿山头组和伊尔丁曼哈组。因此,这些化石在生物地层对比和早期奇蹄类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依据二连地区的新资料和中亚考察团的野外记录,我们认为蒙古的Pataecops parvus标本可能来自比Kholobolchi动物群大多数种类更低的层位,可能相当于伯姆巴期。  相似文献   
10.
利用iCE 3500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仪器测定来自甘肃省、湖南省、江西省和安徽省4个省8个市11个县共119份药食兼用百合样品中 10 种矿物元素(Ca、Mg、Zn、Cu、Fe、Se、K、P、Cd、Pb)的含量,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域来源药食兼用百合样品中矿物元素含量不但与其产地的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密切相关,此外还受品种和栽培措施等因素的影响;确定Ca、Mg、Zn、Cu、Fe为百合的特征元素;建立的判别模型可以明显区分各产地及不同品种的百合,为名特优新农产品产地溯源及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