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0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146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9 毫秒
991.
盾叶薯蓣总皂苷超声提取及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溶剂用量、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超声频率对盾叶薯蓣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研究了以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或水作溶剂从盾叶薯蓣中超声提取总皂苷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扩散过程中超声提取薯蓣总皂苷的动力学模型满足非定常扩散方程,相关系数为r=0.95,最佳超声时间为40min。  相似文献   
992.
为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细胞内谷氨酸代谢的调控机制,以黄色短杆菌GDK-9为供试菌株,应用MATLAB软件和代谢流分析方法定量研究添加苹果酸后L-谷氨酸发酵中、后期胞内的代谢流迁移。在L-谷氨酸发酵中、后期添加2.0g/L苹果酸后,合成副产物L-丙氨酸和乳酸的代谢流量明显减少,分别降低了22.1%和16.5%,EMP途径和乙醛酸循环的代谢流分别减少了2.26%和9.09%,HMP途径的代谢流增加了2.26%,而L-谷氨酸生物合成的代谢流从73.59%增长至79.92%,较未添加前提高了6.33%。添加适量苹果酸能使关键节点发生代谢流迁移,提高了L-谷氨酸合成中心代谢途径的代谢流量。  相似文献   
993.
康云  张明理 《植物研究》2009,29(1):25-32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国产黄耆属簇毛黄耆亚属16种1变种的叶表皮特征。结果表明,气孔器在各种植物的上、下表皮均有分布,多为无规则型,也有不等细胞型;叶表皮细胞形状有不规则形与多边形,表皮细胞垂周壁有平直、浅波状、波状或深波状。叶表皮细胞形状与垂周壁的式样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与亚属的分组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扫描电镜下可见表皮细胞上有角质层,气孔下陷,气孔的外拱盖及其内缘特征在亚属内都比较一致。表皮细胞角质层的纹饰在个别类群中有一定的变异,对种类的鉴定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4.
郑丽  蔡霞  胡正海 《植物研究》2009,29(6):659-664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根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并对其1年生与多年生根的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狭叶柴胡根的发育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和次生生长4个发育阶段。原分生组织由3群原始细胞组成,其细胞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的细胞学特征;初生分生组织包括根冠原、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初生木质部多为二原型,少数为三原型。次生结构为:从外到内由周皮、中柱鞘薄壁细胞环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次生生长主要是依靠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活动来完成,其木栓形成层由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多年生根与一年生根的结构基本相似,但在各部分的细胞数量和组成上存在差异。分泌道在一年生的根中仅分布在中柱鞘薄壁组织中,而在多年生的根中,在中柱鞘薄壁细胞和次生韧皮部中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995.
杜梨叶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及其初步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杜梨叶总黄酮提取的工艺及其初步定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浸提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杜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效果的影响,和正交试验进行优化,所得结果采用方差分析.采用颜色反应的方法进行杜梨叶中黄酮的初步定性分析.结果:确定了最佳单因素水平,正交实验确定了以乙醇为浸提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22,温度80℃,浸提时间1h,在此条件下黄酮含量为5.03%.结论:杜梨叶中含黄酮类化合物,颜色反应试验表明,其成分主要集中在黄酮醇类和二氢黄酮类.  相似文献   
996.
中国瓦韦属药用植物的叶表皮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稚颖  张宪春 《植物学报》2009,44(3):331-337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中国瓦韦属(Lepisorus)17种药用植物及邻近2属3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瓦韦属药用植物不同种间的叶表皮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 表现为气孔器全部分布在叶下表皮, 即全为下生气孔。此外, 所研究的瓦韦属植物的基本气孔器类型为极细胞型、共环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及聚腋下细胞型。瓦韦属不同药用植物在叶表皮细胞的大小、形态、垂周壁式样以及气孔器类型、气孔器大小、气孔指数等特征上存在差异, 据此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叶表皮特征研究为中国瓦韦属药用植物的分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其药用价值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7.
上海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鉴定及嫁接接种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curl virus,TYLCV)是一种由烟粉虱(Bemisia tabaci)和嫁接传播的双生病毒,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给番茄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根据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引物,运用PCR技术从上海地区的感病番茄中扩增出一条575bp的特异带,而健康植株无此带.测序表明该序列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具有极高的同源性(97%~99%).将健康接穗嫁接到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番茄砧木上,间隔15 d和30 d,分别提取接穗的DNA,并用PCR法检测病毒,发现嫁接15 d后在部分接穗中检测到TYLCV病毒,嫁接30 d后在所有的接穗中均检测到病毒,因此,嫁接法可以作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接种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998.
记述小头叶蝉属Placidus Distant 3新种,即叉茎小头叶蝉P.furcatus sp.nov.,白斑小头叶蝉P.feu;omaculatus sp.nov.和龙王山小头叶蝉P.longwangsha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999.
缘脊叶蝉亚科生物地理学研究(同翅目,叶蝉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缘脊叶蝉亚科的组成,族、属和种的地理分布,以及起源与扩散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缘脊叶蝉亚科由7族57属323种组成,只分布于旧世界(Old World).7个族在非洲区均有分布,古北区有4个族、东洋区3个族、澳洲区2个族.依种类分布情况对4大动物区的相似性分析表明,东洋区与古北区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澳洲区,与非洲区的相关性较小,这与地球演化历史是相吻合的.通过对各族地理分布及起源时间分析,它们的起源时间依次是:Drabescini、Paraboloponini、Selenocephalini、Ianeirini、Adamini、Dwightiini和Hypacostemmini.文中给出了各族的地理分布图.  相似文献   
1000.
记述采自广西九万大山的青蜂科1新种:广西叶腿青蜂Loboscelidia guangxi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大学寄生蜂标本室.广西叶腿青蜂,新种Loboscelidia guangxiensis sp.nov.(图1~6)新种与采自越南的亚细亚叶腿青蜂L.asiana Kimsey,1988近似,但其体色暗褐色、额突前观呈梯形、颈突侧观近直角弯曲、前翅缺M脉与cu-a脉.正模♂,广西九万大山,2003-07-31,王义平采,No.20037702.副模1♂,广西九万大山,2003-07-31,王义平采,No.200377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