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价格的日益降低使得系统发育组学更深层次的研究成为可能。在系统发育组学分析中,至关重要的步骤是直同源预测,这是因为进行系统发育重建的先决条件是进行比对的基因是直同源的。这里我们简单地回顾了直同源的定义和直同源预测的不同方法,与此同时,我们还给出了一些选择更合适的直同源预测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2.
从线粒体16S rDNA序列探讨绒螯蟹类的系统发生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测定了绒螯蟹类各物种的线粒体16SrDNA部分片段的序列,构建了NJ树、ML树和MP树。序列歧异数据比较和各系统发生树都支持新绒螯蟹属(Neoeriocheir)为一个独立的属。在3种系统发生树中,直额绒螯蟹(Eriocheir recta)都是绒螯蟹属(Eriocheir)所有其它成员的姐妹群,并且广东珠江1只直额绒螯蟹标本的16SrDNA部分序列与台湾产台湾绒螯蟹(Eriocheir formasa)的相应序列相同。这些结果不支持平绒螯蟹属(Platyeriocheir)是一个有效的属,并表明E.formosa是E.recta的同物异名。绒螯蟹属(Eriocheir)所有其它成员聚为一个单系的分支,支持中华绒螯蟹、合浦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属于同一个物种Eriocheir japonica。16SrDNA部分序列的比对表明,产于台湾的日本绒螯蟹的此段序列与合浦绒螯蟹的相同,产于崇明岛的和产于美国旧金山海湾的中华绒螯蟹的此段序列与中华绒螯蟹单元型B的序列相同。  相似文献   
63.
罗布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秋天地上部枯死,翌年由根状茎上萌发不定芽。根据多年的观察,各品种的凋枯期一般在9月下旬或10月,甚至11月,其先后次序依次为:新疆,甘肃的白红麻-吉林,辽宁,山西,江苏,山东,河南,陕西的红麻。病害是造成罗布麻地上部分凋枯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斑枯病易侵染白麻的茎而导致其枯死,严重的锈病能使叶片早期脱落。在陕西的在中平原,罗布麻常因严重的病害而在霜冻前枯萎。如遇到病害流行的年份,罗布麻的叶片甚至在夏季干枯,脱落。其中,陕西关中平原的地方品种抗病和较强,地上部分枯死较迟。凋枯期的迟早对罗布麻来年的产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赤狐直针毛显微形态学特征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扫描电镜及偏振光显微镜对赤狐背部和腹部直针毛的髓质指数及鳞片花纹类型进行研究,并观察了赤狐颈部和臀部的髓质指数.结果 表明,赤狐4个部位的髓质花纹区别不显著,背部的髓质指数为61.3%,腹部的髓质指数为46.2%,颈部的髓质指数为73.3%,臀部的髓质指数为80.5%,4个部位髓质指数区间为40.9%~80.9%;鳞片花纹类型较单一,背部主要鳞片类型为杂波型,腹部主要鳞片类型为长瓣型,其次均为方瓣型,而扁平型、过渡型和冠状型在2个部位均不够显著.与同科的其他种类相比,主要鳞片的类型存在差异,可为物种的识别提供依据,但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65.
66.
3种獐牙菜属植物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春迎  刘建全等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1):112-116,T003,T004
獐牙菜属的红直獐牙菜、抱茎獐牙菜和四数獐牙菜3种植物花蜜腺都属花被蜜腺,其结构相似,均由分泌表皮和产蜜组织组成,为结构蜜腺,是花冠其部薄壁组织恢复分和能力形成的,分泌表皮无气孔器,原蜜汁由蜜腺周围的维管束提供,经产蜜组织加工后,由分泌表皮外薄的角质层泌出。四数獐牙菜花蜜腺裸露,凸起,而另2化蜜腺凹限为囊状、;红直獐牙菜为脱落蜜腺、而抱茎獐牙菜和四数獐牙菜为宿存蜜腺,其花蜜腺的性状基本印证了3种獐牙菜属植物的系统位置。  相似文献   
67.
郑发科 《昆虫学报》2002,45(Z1):48-49
 首次记述并图示苟氏直缝隐翅虫Othius goui Zheng雄虫, 检视标本由苟正跃1983年在四川卧龙采得。  相似文献   
68.
珍稀濒危植物,中国山茶属(山茶科)一新变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表了山茶属(山茶科)西南山茶一新变种,即攀西黄花茶(Camellia pitardii Cohen Stuart panxiensis J. L. Liu)。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价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2种生态型食物对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建立莲草直胸跳甲在水生型和旱生型空心莲子草上的实验种群两性生命表。【结果】2种生态型空心莲子草对莲草直胸跳甲2龄和3龄幼虫的历期、产卵前期、产卵期、雌虫寿命、雄成虫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取食水生型空心莲子草的莲草直胸跳甲具有较短的蛹历期(6.28 d)、较高的幼虫期存活率(99.00%)和较高的成虫前期存活率(95.00%);取食旱生型空心莲子草的莲草直胸跳甲在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都显著低于水生型食物,但莲草直胸跳甲的净增殖率(R_0)和平均世代周期(T)在旱生型和水生型食物间并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旱生型空习莲子草相比,水生型空心莲子草是莲草直胸跳甲的较适宜食物,但旱生型空心莲子草并不显著影响莲草直胸跳甲的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70.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是一种广泛分布的腐生真菌, 是黄曲霉毒素B (aflatoxin B, AFB)和圆弧偶氮酸(cyclopiazonic acid, CPA)的主要产生菌, 也是动植物的条件致病菌。全球的玉米、花生和棉籽均不同程度地遭到黄曲霉及其毒素的污染。黄曲霉菌株间在形态学、遗传学和产毒特性上变异较大, 且其居群遗传结构也尚不明确。为了揭示黄曲霉居群遗传结构及其产毒素特性的规律, 本研究选取了从我国26省区(包括大小兴安岭)不同环境中分离的黄曲霉88株, 结合模式菌株和国际权威菌株9株, 基于钙调蛋白基因(CaM)和β-微管蛋白基因(benA)进行多基因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 使用MEGA 6.0和Structure 2.3.4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和居群结构推导, 并结合菌株的产毒特性(AFB和CP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的97株黄曲霉可分为3个居群, 即黄曲霉居群I、黄曲霉居群II和米曲霉居群, 该97株黄曲霉共有17个序列型(sequence type, ST), 其中我国的88株菌分布于15个序列型。米曲霉居群均不产AFB, 黄曲霉居群I和II的菌株绝大多数都产AFB和CPA, 其产毒特性只具有菌株特异性, 与居群和序列型无关。黄曲霉菌株产毒特性与地理分布或农作物类型间存在一定关系。我国东北玉米产区、西北干旱棉花产区和南方花生产区的黄曲霉居群I和II菌株均产AFB和CPA, 我国青海可可西里和四川阿坝地区的黄曲霉仅产CPA而不产AFB, 不产AFB的米曲霉居群大部分来自我国气候和地理环境多样的华北地区, 该地区也是我国农村传统酿造黄豆酱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