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摘要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盐酸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于我院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400例,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罗哌卡因TPVB,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右美托咪定,对比两组疼痛、炎性因子、免疫学指标、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6 h(T5)~术后48h(T8)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插管后5 min(T1)~术毕(T3)时间点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较麻醉诱导前(T0)时间点升高(P<0.013),观察组T1~T3时间点HR、MA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8时间点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T0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8时间点CD4+、CD4+/CD8+均较T0时间点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均较T0时间点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盐酸罗哌卡因TPVB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可稳定血流动力学,且可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术后炎性损伤及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FM-SRP)对慢性牙周炎(CP)患者龈下牙周致病菌和龈沟液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到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C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FM-SRP,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牙周指标、龈下牙周致病菌和龈沟液炎性因子情况,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0.73%(29/41)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24%(37/41)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水平(AL)、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伴防线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比例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FM-SRP治疗CP患者,可有效消除致病菌,缓解炎性反应,恢复牙周生态平衡,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盐酸双氟沙星(difloxacin, DIF)在异育银鲫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及其与药代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实验采用超滤法测定了DIF在异育银鲫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 运用HPLC测定其对应时间点药物浓度, 并分析了血浆蛋白结合率变化对DIF体内处置的影响。实验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异育银鲫为感染组, 健康异育银鲫为对照组。结果显示: 感染组各时间点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均高于对照组, 感染组与对照组DIF血浆蛋白结合率与总药物浓度呈对数关系: y=-9.01ln x+74.34和y=-4.81ln x+65.15, DIF血浆蛋白结合率与游离药物浓度的对数关系式分别为: y=-6.36ln x+64.91和y=-4.36ln x+ 60.63; 感染组和对照组血浆药时曲线均可使用开放性二室模型描述; 感染组DIF的吸收和消除慢于对照组, 其表观分布容积和曲线下面积大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异育银鲫体内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促使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升高; 血浆蛋白结合率升高导致药物以结合药物的形式储存于血液中可能是导致药物组织分布受限、消除缓慢、长时间滞留于血液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强化控糖后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先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控糖治疗,患者血糖达到目标值后(FPG〈7.0 mmol/L,2 h PG〈10.0 mmol/L),改为三餐前门冬胰岛素联合睡前甘精胰岛素继续强化治疗,1周后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继续使用三餐前门冬胰岛素联合睡前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一组在三餐前门冬胰岛素联合睡前甘精胰岛素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吡格列酮30 mg/日(治疗组)。1~4周我院住院治疗,5~12周门诊随访,若出现FPG及2 h PG明显下降或低血糖反应,则减少胰岛素用量。观察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以及治疗12周时FPG、2 h PG、HbAlc、胰岛素用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明显下降,与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的胰岛素用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组与对照组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后FPG、2hPG均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组HbAlc有所下降,与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HbAlc也有所下降,差异明显(P〈0.05),但治疗后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加用盐酸吡格列酮后,治疗组TG下降,HDL-C升高,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强化控糖血糖达标后,加用盐酸吡格列酮继续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胰岛素的使用剂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且能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对于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益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盐酸多柔星脂质体注射液与葡萄糖和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盐酸多柔星脂质体注射液分别和5%的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配伍。观察缓和溶液外观、PH值以及脂质体粒径、包封率等相关情况。结果:观察发现,在盐酸多柔星脂质体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一定时间内混合溶液的外观、PH值脂质粒径并无明显的变化,但是包封率会下降5%;而盐酸多柔星脂质体注射液与5%葡萄糖住着也配伍后,一定时间内混合溶液的外观、PH值、脂质粒径以及包封率等并无明显的变化。结论:在临床用药中,盐酸多柔星脂质体注射液不应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会对药效的发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布洛芬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予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布洛芬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龈沟液TNF-α、IL-1β、IL-8水平,治疗前后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水平,采用健康检查简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龈沟液TNF-α、IL-1β、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LI、G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布洛芬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确切,且有效降低患者龈沟液TNF-α、IL-1β、IL-8水平,有利于牙周组织的重建和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水温(28±1)℃条件下, 以20 mg/kg剂量的盐酸氯苯胍口灌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盐酸氯苯胍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结果显示, 在单次口灌给药后, 盐酸氯苯胍在斑点叉尾鮰血浆中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特征, 其药动学方程为C= 7.69e–0.02t+ 0.13e–0.01t–7.82e–0.27t。盐酸氯苯胍在斑点叉尾鮰血浆、肌肉、皮、鳃、肝脏和肾脏中的T(peak)分别为10.03、15.79、11.10、2.61、12.89、7.87h; Cmax分别为5.76 μg/mL、2.91、2.90、3.05、3.04、0.42 mg/kg, 消除半衰期分别为58.63、23.57、35.37、19.74、29.34、43.30h;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326.74 (μg/mL)/h、157.58、183.72、95.09、174.82、29.85 (mg/kg)/h。在连续口灌给药5d后, 停药后盐酸氯苯胍在斑点叉尾鮰肠道中的浓度最高, 肌肉中浓度最低, 盐酸氯苯胍在体内各组织中的消除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血浆、鳃、脑、肌肉、皮肤、肝脏、肾脏、肠。若将10 μg/kg作为盐酸氯苯胍的最高残留限量, 在试验条件下, 建议盐酸氯苯胍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休药期至少应为23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痴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和联合组(n=60,盐酸多奈哌齐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认知功能评分、事件相关电位、血清BDNF和IGF-1水平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N1潜伏期、P2潜伏期均缩短,P3波幅均升高,且联合组治疗3个月后P2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3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N1潜伏期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3个月后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IGF-1水平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在盐酸多奈哌齐基础上联合综合康复训练,认知功能可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还可调节患者事件相关电位及血清BDNF、IGF-1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测试黄连素片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高效液相方法,并对此方法进行系统的方法学验证,以确保应用该方法测试的结果准确、可靠。方法:采用色谱柱:Agilent TC-C18柱(4.6 mm ×150 mm,5μm,Agilent,美国),流动相: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45∶55,含5%的0.05 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检测波长为265 nm。结果:盐酸小檗碱在2.5~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Y=421 .5X+17.32,相关系数为0.9997(n=6);低、中、高浓度批内精密度的RSD值分别为0.30%、0.58%、0.30%,批间精密度的RSD为0.80%;重复性RSD为0.27%;低、中、高浓度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6%、99.88%、99.98%;供试品溶液室温放置8h稳定,RSD为0.41%。结论:本方法测定黄连素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准确、可靠,操作简单、用时短,可用于黄连素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盐酸戊乙奎醚在急性有机磷中毒重度中间综合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重度中间综合症患者34例,依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例。2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给予氯解磷定+阿托品+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氯解磷定+盐酸戊乙奎醚+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肌无力症状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肌无力症状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快速有效缓解急性有机磷中毒重度中间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