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有壳肉足虫的结构、运动以及生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有壳肉足虫的中外研究简史,并结合示意图详述有壳肉足虫的主要形态结构、运动以及生殖。  相似文献   
102.
筛选得到3株适用作为禽类饲料添加剂的枯草芽孢杆菌,分别命名为B395、B605和BM1。该3株菌株均能够在42℃正常生长,能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且能耐受0.3%胆盐,能产生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通过饲喂试验,观察到菌剂组可明显促进肉鸡生长,有效降低料肉比。选取B395作为试验菌株,以培养后活菌数为指标,得到其最佳固体发酵条件为麦麸∶稻糠为3∶2、葡萄糖0.5%、尿素2%、KH2PO40.5%,含水量45%、接种量5%、温度37℃、培养时间3d。按上述培养条件,对B395进行培养,摇瓶式发酵可使活菌数可达到(1.3±0.1)×1010CFU/g,浅盘式发酵可使活菌数达到(1.3-1.4)×1010CFU/g;并对B605和BM1进行培养,得到活菌数均超过109CFU/g。  相似文献   
103.
以45个硬肉桃品种为试材,利用25对位于桃遗传参考图谱上8个连锁群的SSR引物进行了硬肉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25对SSR引物共获得152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46个,多态性高达96.05%,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2283,Shannon信息指数(H0)为0.3609。长江流域桃区的硬肉桃品种群体具有最高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0.2211)和Shannon信息指数(0.3476),其次为华南亚热带桃区和云贵高原桃区,最低的为华北平原桃区。UPGMA聚类分析结果虽然体现出一定的生态区划特征,但不完全与地理起源相吻合,不同生态区的硬肉桃品种存在一定的交叉;长江流域桃区和云贵高原桃区的硬肉桃品种亲缘关系较近,其次为华南亚热带桃区,最远的为华北平原桃区。本研究鉴定结果更倾向于认为长江流域的硬肉桃可能来源于北方硬肉桃群体,还可能来源于云贵高原生态区和华南亚热带生态区的硬肉桃群体。  相似文献   
104.
Newly regenerated thalli were used to study the phototropism of Bryopsis hypnoides Lamouroux under different qualities of light. Positive phototropism in the thalli and negative phototropiam In the rhizoida of B. hypnoid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in terms of bending. Both thaiii and rhlzoids developed from thallus segments exhibited typical tip growth, and their photoreceptive sites for phototroplam were also restricted to the apical hemisphere. The bending curvature of rhizoids and thalli were determined with unilateral lights at various wavelengths and different fluence rates after a fixed duration of Illumination. The trends of bending from the rhizoid and thallus were coincident, which showed that the action spectrum had a large range, from ultraviolet radiation (366.5 nm) to green light (524 nm). Based on the bending curvatures, blue light had the highest efficiency, while the efficiency of longer wavelengths (〉500 nm)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External Ca^2+ had no effect on the bending curvature of thalli and rhlzolda. Blue light (440 nm) induced thallus branching from rhizoids, while red light (650 nm) had no such effect. Fast-occurring chloroplast accumulation In the outermost cytoplasmic layer of the blue light (440 nm)-Irradiated region In the rhizoid was observed, from which protrusions (new thalli) arose after 4 h of the onset of illumination, and this action was thought to be driven by the dynamics of actin microfilamenta.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预测B型肉毒毒素蛋白抗原表位,研究表位合成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结合Anthwine分析软件及网络平台,预测B型肉毒毒素蛋白重链的B细胞抗原表位。人工合成4条(P1,P2,P3,P4)表位多肽,与抗B型肉毒毒素类毒素的马血清反应;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用合成肽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免疫血清与合成肽的结合;对免疫小鼠腹腔注射B型肉毒毒素。结果:合成的多肽能与抗B型肉毒毒素的类毒素的马血清结合;多肽免疫小鼠后能产生针对多肽的抗体,其中P1、P3、P4产生的抗体对受毒素攻击的小鼠具有保护作用。结论:成功预测了抗原表位,合成的表位多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06.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肉鞭虫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2月~2006年5月,用"非淹没培养皿法"和活体观察法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肉鞭虫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肉鞭类原生动物84种,其中包括2个未定名种和23个国内土壤肉鞭虫新纪录种,隶属于2亚门5纲13目32科49属。鞭毛亚门以动基体目的物种占优势,肉足亚门以变形目的物种占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土壤肉鞭虫物种丰富,特有和稀有物种较多,物种组成具有独特性。分析了保护区土壤肉鞭虫物种多样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7.
B型肉毒毒素重链C-端片段(BoNTB/Hc)经金属螯和层析法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从其脾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用抗体可变区混合引物进行全套抗体重、轻链可变区基因的扩增,体外随机装配成单链抗体(scFv)。将其克隆至pCANTAB5E中,构建单链抗体噬菌体抗体库。结果表明经过4轮"吸附-洗脱-扩增"的富集过程,筛选获得高亲和力的克隆。序列测定符合抗体可变区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08.
王泓 《生命世界》2003,(1):48-48
现如今,多肉植物在花卉市场的销售中占有相当的份额。它们以其多元的类群,奇特的外形,丰富的色彩而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广大消费者。现依据多肉植物本身的特点并结合目前的市场销售情况,向普通家庭的购买者介绍几点选购多肉植物的常识,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对首次自E型肉毒中毒食品中分离到的一株神经毒素原性酪酸梭菌(LCL155)所产生的神经毒素,同E型肉毒梭菌(E153)所产生的神经毒素进行了精制及特性比较,发现(1)两菌神经毒素的分子量,Native-PAGE测试均为320kDa;SDS-PAGE测试则均为147kDa,非毒性非血凝素部分均为128kDa;用胰蛋白酶激活神经毒素后发现两菌神经毒素均由分子量为103kDa的H链和48kDa的L链组成。(2)两菌神经毒素柱层析图像基本一致,但在菌体毒素提取效果及精制效果诸方面,分离的酪酸梭菌却都较差。(3)胰蛋白酶激活试验表明:两菌神经毒素达到最大毒力所需激活时间不等。在相同温度下,分离的酪酸梭菌毒素只需5min,而E型肉毒梭菌毒素却需30min,提示两菌神经毒素激活动力学上存在差异。(4)琼脂双扩散试验结果表明两菌神经毒素的抗原性是一致的,没有发现沉淀线呈交叉或部分交叉现象。  相似文献   
110.
本文描述了异肉科吸虫一新种,即犍为异肉吸虫,新种Allocreadiumqianweiensissp.nov,同时报道了采自四川省鱼类的34种复殖吸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