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1.
文县疣螈资源现状、威胁因素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县疣螈Tylototriton wenxianensis分布在文县、平武、青川、阆中、奉节和雷山,但只有文县、青川、平武3县相连成片,为岷山栖息地,面积约1800km2,数量约30000条。文县疣螈对海拔1000~1400m的潮湿陆地森林或泥底的水域环境选择较强,以森林或林缘地带积水不深、植被良好、基底多泥的小水塘为繁殖发育场所。文县疣螈面临茶园扩张、薪柴、干旱和分布区狭窄的威胁。调整茶叶发展战略,加强林地保护,推动茶叶集约化加工,研制并推广小型节能炒茶炉,人工增建小泥塘,保护和扩大最适栖息地,资助社区保护组织是缓解这些威胁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肉鞭虫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2月~2006年5月,用"非淹没培养皿法"和活体观察法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肉鞭虫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肉鞭类原生动物84种,其中包括2个未定名种和23个国内土壤肉鞭虫新纪录种,隶属于2亚门5纲13目32科49属。鞭毛亚门以动基体目的物种占优势,肉足亚门以变形目的物种占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土壤肉鞭虫物种丰富,特有和稀有物种较多,物种组成具有独特性。分析了保护区土壤肉鞭虫物种多样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笔者于92年6月21日在文县范坝乡采到绞花林蛇(Boiga Kraepelini Stejneger)雌性标本一条,海拔800米,标本号92010,保存于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该蛇上颌齿8枚,最后三枚较大;上唇鳞9枚,2-3-4式,第3、4、5枚入眶;下唇鳞11枚,  相似文献   
4.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甘肃省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但是境内的藻类资源状况未见报道过。在实地调查取样的基础上,初步鉴定出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藻类共4个门60属161种:硅藻门种类最多,有91种,占总种数的56.5%;绿藻门次之,有41种,占25.5%,其次是蓝藻门,有26种,占16.1%;裸藻门最少,共3种,占1.9%。从分布上看,铁楼的种类最多,有81种,然后依次是刘家坪有73种,邱家坝61种,石林谷48种,碧口47种。我们的名录对于了解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5.
李晓鸿 《蛇志》1992,4(4):24-25
笔者于91~92年7月初步调查了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经104°17′~105°25′、北纬32°36′~33°15′)的蛇类,采集标本30余号,经鉴定为2科12属18种(包括甘肃新纪录绞花林蛇1种),另有资料记载4属6种,共计2科16属24种,占甘肃蛇类的75%。  相似文献   
6.
文县疣螈繁殖初探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2006年4~9月、2007年4~9月,在四川青川初步观察了文县疣螈(Tylototriton wenxianensis)的繁殖习性,并研究了其主要特点,包括繁殖期雌雄差异、繁殖迁徙、交配与产卵、幼体发育等,同时在甘肃文县观察了其幼体的生长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文县疣螈的繁殖期一般为4月上旬至9月上旬,繁殖期成体性比不断变化.该螈具有繁殖迁徙现象,迁徙及求偶行为由雄性占主动.求偶、交配及产卵均在水塘周围岸边的陆地上进行,产卵集中在5月初至7月末,雌螈平均产卵数为42.8枚(n=6),卵的平均孵化期为26.8 d(n=119).卵群的平均孵化率为46.3%(n=6).随着气温的升高、相对湿度和降水量的增加,雌螈产卵量和孵化率升高,卵的平均孵化期缩短.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大熊猫数量及栖息地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 0 0~ 2 0 0 3年的调查表明 ,甘肃省野生大熊猫 (Ailuropodmelanoleuca)现有 1 1 7只 ,分布在文县 1 0 3只、迭部县 1 1只、舟曲县 1只和武都县 2只。栖息地呈互不相连的 5块 ,总面积 1 82 7 .3 5km2 ,其中白水江保护区 1 1 65 .1 6km2 、迭部县 5 1 8. 91km2 ,为 2块面积较大的稳定栖息地 ,其余 3块为面积很小、不稳定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8.
2007年6月~2009年5月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尾两栖动物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了解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现存有尾两栖动物西藏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和文县疣螈Tylototriton wenxianensis的分布状况和资源现状.分析了大鲵和文县疣螈栖息地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针对原因从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科学研究、严格执法、加强社区发展项目和合理开发5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2005~2006年在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5个采集点共采到陆生贝类12科26属62种和亚种,均属腹足纲,区系组成上以东洋界物种占绝对优势,约占已知采集种的85%以上。垂直分布以600~1 200 m海拔区间种类丰富,海拔1600m以上种类大减。生境分布呈现出荒坡、灌丛种类多,森林、农田种类少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2009年3月10日和4月21日下午,分别在甘肃省文县城关镇(104°41′06″E,32°57′07″N,海拔960 m)的阳光小区和政府小区路边绿化树上发现两对筑巢小鸟,以佳能40D相机、50-200U加1.4倍增距镜头拍摄了照片。该鸟体型似麻雀,体长约11cm,上体栗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