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目的研究缓解-复发型EAE大鼠的基本病理改变。方法对缓解-复发型EAE大鼠进行HE染色、Weil髓鞘染色和改良的Bielschowsky染色,以免疫组化方法标记GFAP和MMP-2、MMP-9。结果组织内可见多个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呈袖套样分布,伴有大片状脱髓鞘,部分脱失的髓鞘内有炎细胞浸润,轴索呈空泡样缺失,GFAP染色证明在旧病灶的周围部分可见星形胶质细胞增生,MMP-2、MMP-9在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炎细胞及脑(脊)膜内呈阳性表达。结论①缓解-复发型EAE大鼠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与临床表现一致,有活动性和非活动性病灶并存的现象。②MMP-2、MMP-9在活动性病灶内表达,参与疾病的发生。③缓解-复发型EAE病理改变与MS相似,是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26岁.因躯干部皮损逐渐增多半年,于2004年12月5日来本院就诊。半年前患者发现躯干部出现点状红褐色皮损,微痒.未予诊治.之后皮损逐渐增多。发病以来,患者饮食、睡眠可.二便如常。既往体健.无家族史。体格检查:躯干部皮肤散在性分布多数与毛囊一致的红褐色扁平丘疹,直径于0.5cm左右.有光泽.细屑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蜡块制作由人工操作转向全自动密闭式脱水机的广泛使用,组织的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已进入恒温、恒湿化操作,有效地提高和稳定了病理制片的质量,但在各实验室石蜡HE制片中的试剂使用尚未统一实现标准化操作,影响了制作的蜡块质量稳定性。现将石蜡切片试剂标准化使用问题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06.
介绍一种改良的Masson氏三色染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sson三色染色法目前仍是胶原纤维染色的主要方法之一,在病理检查中有着重要的位置;而且,随着目前。肾穿刺标本的不断增多,Masson三色染色法对判断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也有着重要意义。传统的Masson三色染色法操作程序多,染色效果不太稳定。我们在长期工作中摸索出一种改良Masson三色染色法,经实践证明染色时间较短,染色结果稳定且不易褪色,可长时间保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7.
真核细胞对外界压力刺激会做出一系列应答反应,如暂停蛋白质翻译系统,从而使细胞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压力。通过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SG)的形成包裹未被翻译的mRNA是该适应性调节的重要方式。研究表明,环境压力导致eIF2α上游激酶的激活从而磷酸化eIF2α,翻译起始受阻,随后,TIA-1、TTP等蛋白迅速与mRNP结合聚集成SG,并在微管蛋白的帮助下进一步向细胞核聚集,形成成熟的SG。当压力消失,SG依赖微管及其动力蛋白进行解聚,释放包裹的mRNA及蛋白。细胞内成熟的SG在转录后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其组成蛋白在肿瘤凋亡、病毒侵染、免疫、炎症反应及由蛋白错误折叠引起的疾病中发挥作用。该文首次综述了压力颗粒研究进展,为充分认识SG的病理生理性调节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哺乳动物大脑皮层内的神经环路在神经发育、学习记忆、神经和精神疾病过程中表现出令人惊异的结构和功能可塑性。随着新的成像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在细胞和突触水平上观察活体皮层内神经环路的动态结构变化成为可能,因此近十年来有关活动依赖的神经环路结构可塑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该文综述了该方面的部分实验结果,重点阐述个体生长发育、丰富环境、感觉剥夺、病理状态以及学习和记忆等过程和条件下树突的结构可塑性特点,尤其是树突棘的形态和数量变化特征;并简单介绍轴突的结构可塑性,以及结构可塑性相关的分子和细胞机制,最后提出未来该领域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9.
陈敏  郭晓东  聂影  刘阳  王瑞芳  张大鹍 《生物磁学》2012,(28):5473-5475
目的:利用超声造影研究高分化和低分化肝癌患者的肿瘤血流灌注情况,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癌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原发性肝癌(HCC)患者65例并根据活检肝细胞癌病变和肿瘤分级不同分为A组37例(高分化组)和B组28例(低分化组),对两组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超声造影的血流灌注状态。结果:A组与B组病灶的到达时间(AT)、峰值时间(TTP)和峰值强度(PI)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tAT=7.266,PAT=0.000;tTTP=5.966,PTTP=0.000;tPI=8.219,PPI=0.000)。A组与B组间的病灶增强时间(1)、增强斜率(2)、清除时间(3)、清除斜率(4)具有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266,PI=0.000;t2=317,P2=0.000;t3=8.880,P3=0.000;t4=6.178,P4=0.000)。结论:超声造影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肝癌分级方法,对于早期诊断肝癌和获得肿瘤分级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病理分期在颌颈部淋巴结核治疗中的价值,以期寻找颌颈部淋巴结核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科近5年的临床资料,对颌颈部淋巴结核患者的发病及治疗情况作一临床统计,并结合淋巴结核的病理分期对之加以分析,寻找治疗规律。结果:所有颌颈部淋巴结核患者按病理分期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均达到较佳治疗效果,处于病理初期和中期的患者,临床治疗周期明显小于常规化疗。结论:遵从病理分期治疗颌颈部淋巴结核是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