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8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在原有的标本制作方法上,通过改进发明一种新昆虫浸渍液标本的保存方法.其试用效果十分理想。弥补了过去2种传统模式方法保存标本的一些不足。本标本的制作方法值得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62.
目的:用液质联用色谱法(LC-MS)分析石菖蒲去挥发油水提液的成分.方法:在Meth:H2O(5:95),pH10(氨水调),流速400μ L/min,柱温室温(24℃)的条件下进行全扫描,根据文献选择一些已知化合物做选择离子监测(SIM),并对从选择离子监测结果中选出数个信号相对较强的可能化合物作二级质谱全扫描.结果:LC-MS共监测到9个已知化合物:4,5,8-trimethoxy-xan-thone-2-o-β-D-gluco-pyranosy(1→2)-o-β-D-gdactopyranoside(Ⅰ)、3β,22a,24,29-tetrahydroxyole-12-en-3-o-{-β-D-arabinosy-(1→3)}-β-D-arabinopyranoside(Ⅱ)、Luteolin-6,8-C-diglucoside(Ⅲ)、1β,2α,3β,19α-tetrahydroxyurs-12-en-28-oic acid-28-o-{-β-glu-copyranosil(1→2)}-β-glactopyranoside(Ⅳ)、菖蒲碱乙(Ⅴ)、高良姜素(Ⅵ)、细辛醛(Ⅶ)、1,2-dimethoxy-4-(E-3'-methyloxiranyl)benzene(Ⅷ)、菖蒲碱甲(Ⅸ).结论:石菖蒲去油水提液9个成分中,可能包含有治疗癫痫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63.
种子醇溶蛋白提取及检测条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麦、小麦、玉米、高粱和苏丹草的种子为材料提取种子的醇溶蛋白,分析了不同提取剂及不同固液比[种子粉末样品质量(g)与提取剂的体积(mL)的比例]对种子醇溶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SDS-PAGE检测醇溶蛋白中的不同胶浓度、厚度以及样品上样量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0%的正丙醇、乙二醇、异丙醇和叔丁醇分别是小麦、大麦、玉米以及高粱和苏丹草的最佳提取剂,将1∶6比例提取的种子醇溶蛋白以15μL上样,0.5mm厚度的15%分离胶电泳可以得到清晰的电泳检测图谱.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索脑内远位触液神经元在吗啡依赖和戒断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化学性神经元毁损、侧脑室引入霍乱毒素亚单位B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CB-HRP)神经示踪、TMB-ST呈色反应,Western blot、nNOS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毁损大鼠中缝背核内远位触液神经元后,纳洛酮催促的戒断症状明显减弱,戒断症状评分较戒断未毁损组降低约38%(P<0.05);给予溶媒和毁损触液神经元旁侧的大鼠戒断症状与戒断组比较未见明显变化(P>0.05)。毁损组脑片触液神经元密集区局部细胞损坏明显,仅在其毁损区边缘观测到少量CB-HRP阳性细胞。未毁损组CB-HRP标记细胞位置及数量恒定,形态清晰。毁损触液神经元后,脊髓背角nNOS阳性神经元计数及nNOS蛋白表达较戒断未毁损组减少明显(P<0.05),而较正常组和依赖组增加仍显著(P<0.01)。结论:毁损大鼠中缝背核内部分远位触液神经元可减弱吗啡戒断症状和脊髓背角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提示中缝背核内部分远位触液神经元可能参与了吗啡依赖和戒断的形成,NO介导脑内触液神经元与脊髓水平对吗啡依赖和戒断的调节。  相似文献   
65.
大黄醇提液抗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及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检验大黄醇提液抗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及脂肪肝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健康白兔随机分为5组(n=6):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三个大黄组给予高脂饲料同时分别灌胃不同药量的大黄醇提液。实验过程中进行一般性指标观测,检测不同阶段五组家兔血脂水平,检测脂肪肝病变程度。结果:大黄醇提液具有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并且大黄醇提液的以上作用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大黄醇提液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血脂水平、降低脂肪肝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6.
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对影响细胞系均一性和质量的细胞团块形成的克服方式一般有2种。一是分级过滤继代,即用不同目数的细胞筛除去大的细胞团块和细胞碎片,将小细胞团和单细胞转移到新培养基中作继代培养。此方法操作  相似文献   
67.
朱晓艳  韩苗  韩天富  韩峥  王钢 《微生物学报》2022,62(8):3124-3136
【目的】环境中无处不在的气-液界面能够影响细菌的运动和养分的传输扩散,进而调控微生物的种群互作和群落结构。因此,系统地认知微生物在微观界面的运动特征对于理解和解析微生物多样性的产生、维持机制以及生态功能至关重要。【方法】本文基于微流体显微系统(超高速荧光显微镜和数字全息显微镜),以具备主动运动能力的模式菌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O1)为研究对象,观测并解析了细菌细胞在气-液界面的二维运动特征和气-液-固界面的二维与三维运动特征。【结果】PAO1既能在气-液界面处执行近似直线轨迹的运动,也能在气-液界面下方执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圆周运动(最小曲率半径Rmin=3μm)。在气-液-固界面处,6.45%的不运动细胞聚集于气-液-固界面边缘处,并在该处完成不可逆附着;同时,游动细胞由于受到液滴内部毛细管流和马兰戈尼(Marangoni)涡流运动的综合作用,直线游动至距界面约40μm内的区域后,其运动轨迹转变为垂直界面方向返回或以近似界面平行方向运动并附着,这些行为显著调节了PAO1的空间分布,促使了其朝向气-液-固界面的迁移,表明个体PAO1的鞭毛在此...  相似文献   
68.
本文旨在观察MrgA (Mas-relate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A)在正常大鼠触液核的分布及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条件下的表达变化,为触液核通过MrgA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信息传递或调节提供形态学依据。按照文献建立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sciatic nerve, CCI)大鼠模型,用Von Frey电子测痛仪和热痛敏刺激仪监测大鼠痛行为,用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追踪和免疫荧光标记相结合的方法来检测并比较MrgA在正常和CCI大鼠触液核的表达及变化。结果显示,CCI大鼠第5、7、10、14天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显著降低,MrgA在正常大鼠触液核有分布,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达到峰值时触液核Mrg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触液核可能通过MrgA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信息传递或调节。  相似文献   
69.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对苯扎溴铵与艾叶水提物的协同杀菌效果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研究发现,0.1%苯扎溴铵与艾叶水提物混合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胞杆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黑曲霉均呈现出显著的协同杀菌作用。结果表明,苯扎溴铵与艾叶水提物具有良好的协同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70.
近日,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新一代HIV唾液快诊产品,即口腔粘膜渗出液HIV1+2型抗体检测试剂,可快速检测艾滋病。唾液样本的非损伤性采集容易操作,非常适合在儿童、肥胖者、静脉萎缩者和其他一切不宜使用静脉采血的人群中使用。另外,也非常适用于医疗条件有限、采血困难的边远地区,同样适用于对大规模人群的初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