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利用基因转染技术,研究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为载体介导的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基因体外转染肺癌细胞,检测感染细胞内TPO蛋白的表达,为放射性碘治疗肺癌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获得的含TPO基因的质粒pcDAN3.1-hTPO进行扩增、纯化,并经酶切鉴定和DNA测序.将肺癌A549细胞在体外复苏与培养并分为两组:转染质粒peDAN3.1-hTPO的为实验组,转染空质粒pcDAN3.1的为对照组.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为栽体,介导TPO基因转染肺癌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肺癌细胞中TPO蛋白的表达.结果:①酶切鉴定和DNA测序结果表明质粒pcDAN3.1-hTPO中插入的基因为hTPO基因,其片段大小和方向正确.②体外培养的肺癌细胞活力及数量正常,细胞活力为96%,细胞生长密度为1× 106/ml,满足实验要求.③质粒转染A549细胞后,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显示:在实验组中,肺癌A549细胞有TPO蛋白的表达,而在对照组中无表达.④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在实验组的肺癌A549细胞中,TPO蛋白表达阳性且主要分布于细胞膜上,阳性表达率可达75%,而在对照组中TPO蛋白表达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①获得的hTPO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GeneBank报道完全一致.②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的介导下,TPO基因能够有效地转染肺癌细胞.③转染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基因的肺癌细胞能够在体外成功地表达TPO蛋白.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观察硒对H2O2诱导的人甲状腺上皮细胞凋亡和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取良性甲状腺腺瘤旁正常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加硒(10^-7mol/L)或不加硒后加入不同浓度H2O2(0~800μmol/L)刺激单层培养的甲状腺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甲状腺细胞凋亡率并在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经过H2O2作用24h的人甲状腺细胞,随H2O2浓度升高,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电镜下甲状腺细胞超微结构呈损伤型改变,甚至出现凋亡、死亡。预先加入10^-7mol/L硒可降低细胞凋亡率,可明显减轻亚细胞结构损伤。结论:硒可减轻H2O2诱发的人甲状腺细胞的氧化损伤,拮抗其导致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3.
甲状腺激素对白头鹎基础产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基础产热有调节作用,甲状腺活性的增加往往与基础代谢的增加相伴行。通过每日饲喂甲状腺素(T4)研究了甲状腺机能亢进对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代谢产热的影响。代谢率的测定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测定,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采用铂氧电极-溶氧仪测定,反应温度为30℃,肝脏和肌肉的线粒体状态4呼吸采用铂氧电极-溶氧仪测定,反应温度为30℃,线粒体蛋白的测定以牛血清蛋白作为标准,采用Folin-phenol方法,测定肝脏和肌肉组织的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相比,甲亢组的基础代谢率(BMR)明显升高;肝脏及肌肉组织状态4呼吸增加;肝脏和肌肉线粒体的COX活力升高。  相似文献   
124.
探讨青少年甲状腺肿物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甲状腺癌的复发、转移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的可能相关因素。按WHO病理分型标准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标准回顾性分析青少年甲状腺肿物124例及其中部分甲状腺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随访资料。124例甲状腺肿物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 3,甲状腺癌39例(31.5%),其中乳头状癌35例,滤泡癌3例,髓样癌1例;甲状腺腺瘤59例(47.6%),结节性甲状腺肿11例(8.9%),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7例(5.6%),甲状腺炎5例(4%),甲状舌管囊肿3例(2.4%)。本组资料显示,青少年甲状腺癌以乳头状癌为主,其复发、转移与组织学亚型为弥漫硬化型及甲状腺包膜和其外软组织受侵状态相关。虽然常见淋巴结转移、肺转移以及局部侵犯周围软组织,但患者总体预后较好。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复发与病变弥漫位于双叶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和是否伴有乳头样及腺瘤样增生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探究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肠道菌群特征,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8例为甲减组,选择同期健康妊娠期妇女14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对象孕晚期粪便样本,采用16S rRNA测序法对其肠道菌群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对象肠道...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甲状腺钙化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甲状腺姑节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的7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检查与病理对照分析显示:良性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恶性56例,其中乳头状癌50例,乳头状增生1例。良性结节中超声声像图钙化多表现为均匀强回声光斑,光团或弧形光团,后方伴声影。恶性结节中钙化表现为“针尖样”、“砂粒样”、“点状”的微钙化,后方声影可有可无。结论:依据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的形态大小,可以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27.
甲状腺术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术后出血是甲状腺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般多发生在甲状腺次全切或根治术后的24-48h之间,其主要原因有术中血管结扎脱落,止血不彻底,术后病人过度咳嗽、呕吐、活动频繁等。发现不及时,可引起病人窒息甚至死亡。因此甲状腺术后急救及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其预防措施分为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术中的严格止血、术中憋气及引流物的放置是预防术后出血的关键,而术后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可将危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28.
麝甲状腺超微结构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麝甲状腺的超微结构观察,认为麝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所合成的甲状腺球蛋白,可由粗面内质网囊泡(RERV)和由粗面内质网(RER)与高尔基器形成的分泌泡二条途径直接进入滤泡腔。经微吞饮作用,由胶质小泡将滤泡腔中胶体再摄入滤泡上皮细胞,同溶酶体融合,分解产生甲状腺激素。  相似文献   
129.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联合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胸苷激酶1(TK1)、Lemur-酪氨酸激酶3(LMTK3)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诊断价值及与肿瘤侵袭和增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1例PTC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9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开展UE检查,对比两组UE参数,同时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TSH、TK1、LMTK3水平以及组织标本中侵袭基因、增殖基因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UE参数、血清TSH、TK1、LMTK3与侵袭基因、增殖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UE联合血清TSH、TK1、LMTK3对PTC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超声弹性评分(ES)、弹性系数(S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TSH、TK1、LMTK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9(ADAM-9)、BCL6共抑制因子样蛋白1(BCORL1)、Xklp2靶蛋白(TPX2)及Twist1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ES、SR及血清TSH、TK1、LMTK3均和ADAM9、BCORL1、TPX2、Twist1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ES、SR及血清TSH、TK1、LMTK3联合检测对PTC诊断的灵敏度为91.52%,特异度为87.34%,曲线下面积(AUC)为0.894,联合诊断的效能均优于上述五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UE联合血清TSH、TK1、LMTK3对PT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上述指标异常升高与PTC肿瘤侵袭、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30.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环加氧酶-2(COX-2)、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sTNFR-P55)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9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5年,其中2例失访,107例完成随访。根据5年内患者复发转移情况将其分为复发转移组(n=31)和未复发转移组(n=76)。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术前血清CA12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术前血清COX-2、sTNFR-P5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A125、COX-2、sTNFR-P55对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转移组肿瘤直径>5 cm、浸润性非特殊癌、脉管癌栓、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无内分泌治疗构成比、TNM分期IIIA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4~9个构成比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复发转移组血清CA125、COX-2、sTNFR-P55水平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浸润性非特殊癌、TNM分期IIIA期、脉管癌栓、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4~9个、CA125升高、COX-2升高、sTNFR-P55升高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18、1.213、1.223、1.137、1.257、1.241、1.313、1.351,P<0.05)。血清CA125、COX-2、sTNFR-P55均可有效预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749、0.761,三指标联合预测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91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4、0.83。结论:肿瘤直径、浸润性非特殊癌、TNM分期、脉管癌栓、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以及术前血清CA125、COX-2、sTNFR-P55异常升高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术前血清CA125、COX-2、sTNFR-P55联合检测可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复发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