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丙酸睾丸素对小鼠前列腺癌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小鼠尾静脉注射甲基亚硝基脲20mg/kg,皮下注射丙酸睾丸素30、40、50mg/(kg·w),连续9个月。每个月对小鼠前列腺进行骨盆指检,检测血清PSA。结果:注射50mg/kg的小鼠前列腺癌发生率高于其他组。结论:大剂量的丙酸睾丸素对小鼠前列腺癌发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2.
利用重组大肠杆菌表达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SHMT)和色氨酸酶(TPase),并利用双酶法合成L-色氨酸。采用PCR从大肠杆菌K12基因组中扩增上述两种酶的基因,利用pET-28a载体,构建单表达重组质粒pET-SHMT、pET-TPase和共表达重组质粒pET-ST。将上述3种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单表达基因工程菌BL21(DE3)/pET-SHMT和BL21(DE3)/pET-TPase分别在47kDa(SHMT)和50kDa(TPase)处有蛋白表达带;共表达基因工程菌BL21(DE3)/pET-ST在上述两处均有蛋白表达带。与宿主菌相比,单表达SHMT基因工程菌产酶活性提高了6.4倍;单表达TPase基因工程菌产酶活性提高了8.4倍;共表达SHMT和TPase基因工程菌产酶活性分别提高了6.1和6.9倍。利用工程菌所产酶进行双菌双酶法和单菌双酶法合成L-色氨酸。两菌双酶合成L-色氨酸的累积量达到41.5g/L,甘氨酸转化率为83.3%,吲哚转化率为92.5%;单菌双酶合成L-色氨酸的累积量达到28.9g/L,甘氨酸转化率为82.7%,吲哚转化率为82.9%。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黑蕊虎耳草(Saxifraga melanocentra)中岩白菜素衍生物的化学和生物活性,从其地上部分分离纯化得到一个新的岩白菜素没食子酸酯,主要通过1维和2维核磁共振波谱鉴定结构为11-氧-(4-氧甲基没食子酰)岩白菜素[11-O-(4-O-methylgalloyl) bergenin(1)] ,该化合物对丙型肝炎丝氨酸蛋白酶(HCVNS3serine protease)具有抑制活性,其IC50为0.32 mg/mL。  相似文献   
54.
尿卟啉原Ⅲ甲基化酶是一种新型的红色荧光指示蛋白,但是,在大肠杆菌重组表达的SUMT水溶性相对较低,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而且对于结合在蛋白的色素组分尚不清楚。利用定点突变产生玉米尿卟啉原Ⅲ甲基化酶L88R/L89G双突变体和L166A突变体,两种突变体分别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Ni-NTA一步纯化。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和质谱分析确定从纯化的L88R/L89G双突变体蛋白分离的色素组分。L88R/L89G双突变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有酶活,而L166A突变体胞内酶活丧失。结合蛋白的主要组分为三甲基化咕啉。纯化的双突变体蛋白水溶性增加,为提高它作为荧光指示蛋白检测外源融合蛋白的水溶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5.
大戟甲羟戊酸途径关键酶基因hmgr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6种植物8条甲羟戊酸途径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基因同源区域,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技术成功地从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叶中扩增出458bp的基因片段。通过BlastP比较,所推断的大戟HMGR蛋白序列与杜仲Eucommia ulmoides(AAV54051)、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AAP14352)、胡黄连Picrorhiza kurrooa(ABC74565)、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AAU08214)、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ABC71314)、龙胆草Gentiana lutea(BAE92730)的一致性分别达到90%、86%、86%、92%、87%和88%。蛋白质保守区、特征区以及进化树分析,初步证实该基因为hmgr基因,这是首次报道从药用植物大戟中克隆到甲羟戊酸途径关键酶HMGR的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56.
JMJD3 is a histone H3K27 demethylas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iang Y  Zhu Z  Han G  Lin H  Xu L  Chen CD 《Cell research》2007,17(10):850-857
Histone methylation is an important epigenetic phenomenon that participates in a diverse array of cellular processes and has been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cancer. Recent identification of several histone demethylases has proved that histone methylation is a reversible process. Through a candidate approach, we have biochemically identified JMJD3 as an H3K27 demethylase. Transfection of JMJD3 into HeLa cells caused a specific reduction oftrimethyl H3K27, but had no effect on di-and monomethyl H3K27, or histone lysine methylations on H3K4 and H3K9. The enzymatic activity requires the JmjC domain and the conserved histidine that has been suggested to be important for a cofactor binding. In vitro biochemical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JMJD3 directly catalyzes the demethylation. In addition, we found that JMJD3 is upregulated in prostate cancer, and its expression is higher in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 Thus, we identified JMJD3 as a demethylase capable of removing the trimethyl group from histone H3 lysine 27 and upregulated in prostate cancer.  相似文献   
57.
植物表观遗传与DNA甲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观遗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甲基化是基因组DNA的一种主要表观遗传修饰形式,是调节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介绍了植物体中胞嘧啶甲基化现象,RNA指导的DNA甲基化的信号分子、作用机制,以及与RNA介导的基因沉默机制之间的区别和RNA对转座子的表观控制。  相似文献   
58.
用甲基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分析光暗条件下生长的大蒜DNA甲基化水平差异。结果表明,用8对引物组合扩增出343条带,完全一致的带型240条,不一致的103条。在不一致的条带中,光照条件下相同的47条带与黑暗条件下相同的带型有差异,与黑暗相比光照下出现的去甲基化带28条,有56条差异带在2个处理内个体间也有差异。总的趋势是光照引起大蒜DNA去甲基化。  相似文献   
59.
京大戟是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入药部分是其干燥根,但可入药的京大戟资源由于生长缓慢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而越发匮乏,因此解决大戟资源日益紧张的问题是当今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向的重要课题。京大戟含有三萜类、二萜类、黄酮类等丰富的活性成分,一些常见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是三萜类化合物,其在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活性。对植物萜类物质代谢起重要作用的关键酶,如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鲨烯合酶(sqs)、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ps)的基因克隆及活性研究取得了进展和突破,但通过调控萜类物质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来诱导终产物合成的研究鲜有报道。通过研究大戟萜类物质代谢途径进而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升目的物质的产量来解决京大戟药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大戟愈伤组织为材料,使用茉莉酸甲酯分别按时间梯度和浓度梯度进行诱导,将诱导后的愈伤组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提取其总RNA,以actin为内参基因进行反转录,实时定量RT-PCR分析大戟三萜类代谢途径中hmgr、sqs与fps基因的相对表达差异;另一部分用于提取其总三萜并使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实时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可诱导3个基因的表达,但其表达模式不一样。相应的京大戟愈伤组织中总三萜的含量明显提高,最高可较未处理样品增加27%。研究结果可为茉莉酸甲酯促进药用植物大戟三萜类物质积累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三白草不同部位及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共分离鉴定出88个化合物,从三白草地上部分鉴定出36个,根茎中鉴定出31个,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73.38%和95.53%,其中仅13个共有成分;从鱼腥草中鉴定出5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4.59%。三白草地上部分与根茎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有明显差异,且均不含有甲基正壬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