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科学评价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观赏活动对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本研究定量测定并分析了在牡丹不同发育时期(展叶、初花、盛花和末花期)大学生观赏前后的生理指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指尖脉搏)和心理指标(焦虑和心境状态)。结果表明:与其他时期相比,在盛花期观看牡丹后大学生的血压、心率和指尖脉搏均下降显著(P<0.05),消极情绪(焦虑、愤怒、抑郁和疲劳)均显著降低,积极情绪(精力)明显提高(P<0.05)。各时期女生生理指标值较男生变化明显,男生心理指标值较女生变化明显。由此可知,开花时牡丹观赏活动能缓解大学生紧张情绪,使之身心放松状,并对男、女生生理和心理状态有不同的影响。该研究首次对不同发育期牡丹花对人的康复性进行探讨,这对牡丹康复景观的营造具有指导性。  相似文献   
22.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步行的功能,严重时会造成偏瘫等现象,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寻找新的有效的下肢康复训练方法。目前临床常用的下肢康复训练方法有肌电生物反馈与综合康复训练结合法、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法、电刺激疗法和步态训练法。本文针对近年来下肢康复训练方法的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回顾及总结,尤其对早期介入的减重步态训练康复模式进行了综述及展望。  相似文献   
23.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心肺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中的康复效果及对心肺功能、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11月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接收的择期行CABG的患者100例,根据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心肺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早期心肺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疗法,观察两组康复效果、心肺功能指标变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认知功能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6 min内行走的最大距离(6WMT)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心肺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干预CABG术后患者,可促进心肺功能改善,减轻认知功能损伤,调节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4.
生物反馈技术对人体自主神经系统具有良性调节作用,还可对患者人格及行为、应激性进行调节,具有对抗应激及矫正A型行为的效果,能够降低骨骼肌的紧张水平、消除患者的抑郁、焦虑和紧张情绪。同时也降低了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病等心身疾病的目的。短、中期效果确切,长期效果、治疗方案、评价标准、应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拓宽。  相似文献   
25.
摘要 目的:探讨自适应性生物反馈训练(ABF)对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肛肠动力学、胃肠激素水平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104例OO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固定式生物反馈训练(FBF)治疗,观察组采用ABF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肛肠动力学指标(直肠肛门压力梯度、直肠初始感觉阈值及直肠排便感觉阈值)、胃肠激素[P物质(SP)、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及负性情绪[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便秘症状评分和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2.69%(P<0.05)。治疗后两组直肠肛门压力梯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直肠初始感觉阈值及直肠排便感觉阈值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P、MTL、GAS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AMA、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BF可有效改善OOC患者临床症状、肛肠动力学、胃肠激素水平及负性情绪,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其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9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气虚证患者(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30例/组的A组、B组、C组,A组实施常规盆底肌锻炼,B组采用盆底治疗仪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C组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中药补中益气汤治疗,比较三组的疗效、盆底肌力评分、阴道最大收缩压、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组间临床疗效、证候疗效比较,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证候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B组(P0.05),而A组与B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C组的盆底肌力评分、阴道最大收缩压、性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B组(P0.05),A组与B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C组的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等发生率均低于A组、B组(P0.05),而A组与B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盆底肌力和阴道压力,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预防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的发生,改善其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价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为脑卒中后急性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探寻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将35例生命体征平稳、无意识障碍的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偏瘫侧上肢加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对偏瘫侧上肢进行Bm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简式Fugl-Meyer(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和腕背伸时肌肉最大收缩时肌电(EMG)幅值的测定.结果:经2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偏瘫侧上肢的Bnnnstrom分级、FMA及EMG幅值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文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经康复治疗后,偏瘫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提高.但在脑卒中患者的急性期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较单独使用常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的功能,更显著地促进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恢复及分离运动的产生,同时对促进腕关节背伸肌力的恢复方面提供了电生理学依据.总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更显著地促进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为脑卒中急性期肢体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到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患者实施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予患者实施生物反馈联合针刺治疗。以上两组患者均实行基础的康复训练、清洁间歇导尿及反射性排尿训练,并实行定时定量的饮水计划。分别于治疗前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比较患者的膀胱内压力、残余尿量,记录患者的日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以及患者的LUTS(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最大排尿量、日排尿次数、残余尿量、膀胱内压力以及LUTS评分的数据进行对比,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9.
李凤 《蛇志》2023,(1):101-103+119
目的 观察渐进式康复护理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步态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渐进式康复护理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的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步态功能[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Berg平衡量表(BBS)]及生活质量[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情况。结果 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的TUGT均低于干预前,BB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的PDQ-39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渐进式康复护理联合生物反馈疗法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和步态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0.
摘要 目的:探讨膀胱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改善前列腺癌根治术(RP)后患者控尿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5月~2022年6月期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RP术后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5例。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膀胱训练,研究组接受膀胱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尿失禁程度、尿动力学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77.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漏尿次数、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漏尿量、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总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膀胱容量(MCC)、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和腹压漏尿点压(VLPP)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有效改善RP术后患者控尿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