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的光肩星天牛类群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蔚文  蒋书楠 《昆虫学报》1998,41(3):284-290
该文讨论我国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lpennis(Motschulsky)类群的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的主要鉴别特征,寄主、地理分布、起源及其演化。光肩星天牛主要分布在山西吕梁山、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平原地区,寄主广泛,主要有榆、复叶槭、杨、柳、五角枫等。黄斑星天牛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北,山西吕粱山太行山以西的陕甘宁地区,向东已扩展到河南、河北;主要为害杨树,也为害柳、榆。四川星天牛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的西部地区,北限在陕西太白山到甘肃天水一带;主要为害柳。在秦岭以北到天水之间是黄斑星天牛和四川星天牛的重叠分布区,山西太行山两侧南北走向的狭长地带是光肩星天牛和黄肩星天牛重叠分布区,两个狭长地带交会处,大约在秦岭以北的陕西和(或)山西境内有三个种的重叠分布区域.在云、贵、川地区广泛分布着四川星天牛,至今还没有发现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和蓝角星天牛,后者应该是一个值得怀疑的种。  相似文献   
72.
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利用ImageJ软件测量,观察并获取了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雌雄成虫触角、口器及跗节感器的长度、数量和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雌雄成虫触角均发现有感器类型5型17亚型,即刺形感器8亚型、锥形感器5亚型、毛形感器2亚型、耳形感器以及B9hm氏鬃毛各1亚型。雌雄成虫口器均分布有感器类型6型10亚型,即刺形感器2亚型、锥形感器4亚型、毛形感器、钟形感器、板形感器以及B9hm氏鬃毛各1亚型。雌雄成虫跗节表面均有感器类型3型6亚型,即刺形感器3亚型、锥形感器2亚型以及毛形感器1亚型,且雌雄虫间各部位感器无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73.
锦天牛属阳茎内囊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蔚文  石旺鹏 《昆虫学报》1999,42(2):172-175
采用显微解剖和冰冻组织切片方法研究锦天牛属Acalolepta三种天牛阳茎内囊的结构,发现内囊骨化结构物,尤其端部骨化结构物,及其控制内囊伸缩的加厚侧带和有聚集精子作用的射精管壶腹结构,在探讨天牛科分类和系统发育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蒲富基 《昆虫学报》1999,42(1):78-85
该文记述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 5新种,即十星星天牛Anoplophora decemmaculata sp. nov;黄斑肖墨天牛Xenohammus flavoguttatus sp. nov.;波纹肖锦天牛Perihammus undulatus sp. nov;黑带灰天牛Blepephaeus nigrofasciatus sp. nov;及黑角密缨天牛Mimothestus atricornis sp. nov同时记载我国1新纪录种,即硕天牛Ioesse sanguinolenta Thomson。  相似文献   
75.
76.
松褐天牛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颖  张青文  路大光 《昆虫知识》2005,42(6):681-685
利用扫描电镜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触角上的感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触角上共存在着6种感器,即毛形感器(Ⅰ型和Ⅱ型)、B hm氏鬃毛、锥形感器、耳形感器、钟形感器、角形感器。并对松褐天牛触角不同种类感器的形态、分布以及雌雄感器在分布和数量上的差别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77.
云斑天牛对补充营养寄主的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选择性试验,研究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Hope)成虫在补充营养阶段对多种寄主植物的选择性。林间调查结果表明,云斑天牛成虫对法国冬青(V.awabuki)和光皮桦(B.luninifera)有较强的嗜食性,林间最高取食选择率分别为100%和92.4%。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云斑天牛成虫对法国冬青、核桃(Jugians regia L.)、光皮桦和杨树(Populus tomentosa)等寄主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生测结果与林间调查及室内选择结果一致,法国冬青和光皮桦的挥发物对云斑天牛引诱效果明显,并且枝条挥发物引诱力高于叶片挥发物,引诱效果最佳的组合为:采用蒸馏法,用二氯甲烷提取的冬青枝叶粗提物;采用浸提法,用乙醚提取的冬青和光皮桦枝叶粗提物和二氯甲烷分别提取的冬青枝和叶的粗提物。  相似文献   
78.
寄主植物对松墨天牛幼虫体内酶系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采用在马尾松、黑松、火炬松、湿地松和雪松皮下接入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幼虫的方法,探明5种寄主植物对松墨天牛幼虫的存活、钻蛀取食及纤维素酶、酯酶、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寄主植物对松墨天牛幼虫存活和钻蛀取食有显著影响,接种于马尾松的天牛幼虫存活率100%;接种于雪松的松墨天牛幼虫存活率仅55.56%。松墨天牛取食不同寄主后,其体内纤维素酶、酯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取食火炬松的Cx酶活性最高,为(4.5754±0.1975)μmol·g-1(FW)·min-1,C1酶和β-l,4-葡萄糖苷酶活性以取食马尾松的松墨天牛幼虫消化道中最高,分别为(2.8199±0.0510)μmol·g-1(FW)·min-1与(3.0793±0.1733)μmol·g-1(FW)·min-1;而以取食黑松和马尾松的酯酶、羧酸酯酶活性最高,分别为1372.74mmoD/min·μg和744.82mmoD/min·μg。  相似文献   
79.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fkutai Miwa etSonan)对桑枝条的气味反应敏感,受桑天牛危害的桑枝条比未受害的桑枝条对长尾啮小蜂有更强烈的引诱作用;刻槽的形状对长尾啮小蜂对寄主卵的搜索行为也有一定的引诱作用,而卵对长尾啮小蜂的引诱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0.
《昆虫知识》2009,(5):672-672
全世界天牛约有45000种,至2005年,中国天牛记录已有3100余种。由华立中,奈良一(日),G.A.塞缪尔森和S.W.林格费尔特(美)编著的《中国天牛总科彩色图鉴》,包括1406种中国天牛成虫(其中含204种模式标本,并有6种中国新记录)的彩图和每种的中、英文特征简述,原始文献资料,国内外分布及已知寄主名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