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81.
温度和体重对克氏双锯鱼仔鱼代谢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乐  杨圣云  刘敏  朱小明  王雨 《生态学报》2012,32(14):4516-4524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体重对克氏双锯鱼仔鱼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26和29℃下,仔鱼个体日常呼吸率和排氨率与鱼体重呈幂函数(R=aWb)关系,即鱼体重越大其呼吸率和排氨率越大,b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别为0.8873,0.9033和0.9323(呼吸率),以及0.7625,0.8012和0.8278(排氨率)。温度和体重对克氏双锯鱼仔鱼个体呼吸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可用复合线性公式表示:RR=0.042(±0.007)W0.889(±0.026)×e0.122(±0.005)T,ER=0.002(±0.000)W0.797(±0.029)×e0.115(±0.007)T。比体重呼吸率和排氨率在相同温度条件下随个体增长而降低;在整个仔鱼期,比体重呼吸率和排氨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克氏双锯鱼仔鱼呼吸和排泄Q10值在26—29℃较低,其可能是克氏双锯鱼仔鱼生长发育的最佳温度范围。克氏双锯鱼仔鱼在温度23—29℃时O/N范围为52—57,表明在温度23—29℃时克氏双锯鱼仔鱼代谢底物除了蛋白质外,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能源也占了比较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82.
张怡  曹振东  付世建 《生态学报》2007,27(3):1161-1167
在(22.0±0.5)℃条件下,将人工孵化的南方鲇仔鱼分别于出膜后4、5、6、7天进行首次投喂(其中4d的为对照组),首次投喂前(出膜后4 d)取样测量体长、体重、身体含能量作为初始值,于出膜后7 d(延迟投喂实验)和21 d(继续喂养实验)分别测定体长、体重、身体所含能量和临界游泳速度。结果显示:延迟投喂实验结束时各处理组的体重、身体含能量和体长随首次投喂时间的延迟均呈下降趋势,相对临界游泳速度随首次投喂时间的延迟表现为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绝对临界游泳速度在延迟投喂2d以内无显著差异;继续喂养实验结束时处理组各指标逐渐接近对照组水平,两种临界游泳速度表现为同步变化趋势;另外,体长特定生长率相对百分比(SGRL%)的变化幅度小于身体含能量特定生长率相对百分比(SGRE%)的变化幅度,而绝对临界游泳速度相对百分比(Ucrit%)的变化又小于体长特定生长率相对百分比的变化。结果表明:早期食物资源的短缺会导致南方鲇仔鱼体重、身体含能量产生明显变化,体长生长速度的变化则相对较小,而短期饥饿不会显著降低南方鲇仔鱼的游泳能力。  相似文献   
83.
采用气相色谱仪和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受精卵、卵黄囊仔鱼和开口仔鱼的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总氨基酸组成在受精卵和卵黄囊仔鱼之间变化明显,但是在卵黄囊仔鱼和开口仔鱼之间只有细微的变化。开口仔鱼与其摄食的轮虫的总必需氨基酸组成相关。受精卵、卵黄囊仔鱼、开口仔鱼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39 mg/g、3.6 mg/g和2.5 mg/g,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2.3%、3.6%和2.5%。饱和脂肪酸的总量从受精卵到卵黄囊仔鱼明显下降,但是发育到开口仔鱼含量无显著变化。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在不同发育阶段无显著变化,而EPA和DHA的含量从卵黄囊仔鱼到开口仔鱼有明显下降。这表明在早期发育阶段半滑舌鳎主要利用饱和脂肪酸作为能量代谢的基质,对饱和脂肪酸的利用程度大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半滑舌鳎似乎需要长链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EPA、DHA和ARA。  相似文献   
84.
延迟投饵对史氏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史氏鲟仔鱼阶段的开口摄食习性,为史氏鲟的人工育苗提供基础资料,研究了延迟投饵对史氏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仔鱼6日龄开口,7日龄史氏鲟仔鱼初次摄食,10日龄卵黄基本吸收完毕,16~17日龄,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进入饥饿的不可逆点(PNR)期,故其PNR是16日龄;史氏鲟仔鱼存活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降低,6日龄后,延迟投饵时间在7d内,仔鱼存活率可达60%以上,延迟投饵时间在8~10d内,仔鱼的成活率下降至40%左右,延迟投饵时间为11d,存活率下降至10%,延迟投饵时间为12d及以后,存活率为0;史氏鲟仔鱼全长和体质量在延迟投饵4d内均增加;延迟投饵超过4d则均下降。延迟投喂时间在8d以内,仔鱼全长和体质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延迟投喂超过9d,全长和体质量低于对照组;史氏鲟仔鱼适宜投饵的时间是孵出后9~10d。  相似文献   
85.
施氏鲟仔鱼的生长发育可分为两个时期:卵黄囊期(或称为自由胚期),即从刚出膜(0日龄,10.17±0.63 mm)到初次开口(9日龄,18.93±0.74 mm);晚期,从开口摄食至器官发育基本完全(38日龄,41.89±5.09 mm).卵黄囊期仔鱼的感觉、摄食、呼吸、游泳等器官快速分化;晚期仔鱼各骨板分化并发育,在形态上逐渐完成向成鱼的转变.对施氏鲟仔鱼异速生长进行的研究表明,仔鱼许多关键器官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如眼径、口宽、尾鳍长、胸鳍长分别在2日龄、8~9日龄、10日龄、11日龄出现生长拐点,拐点之前器官快速生长,拐点之后生长速度减慢甚至近似等速生长.施氏鲟仔鱼各器官呈现出协调和快速发育的特征,随着重要的感觉、摄食、呼吸、游泳等器官的发育和完善,仔鱼快速地具备了躲避敌害和摄食的能力,其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6.
微流水培养条件下斑鳜仔鱼的摄食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孵化环道连续微流水培养、水温(24±2)℃条件下,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初孵仔鱼全长为(4.87±0.10)mm(n=50),卵黄囊体积为(1.461±0.172)mm3(n=50),油球直径为(0.47±0.04)mm(n=50).仔鱼孵出12h,胸鳍增大,具有一定阵发性水平游动能力,1日龄巡游模式建立;2日龄口膜消失,开始主动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3 日龄外源性摄食关系完全建立.5日龄仔鱼的卵黄和油球全部消失.进入外源营养期;15日龄全长达到(13.72±0.76)mm(n=12).仔鱼发育过程中,其全长生长存在内源性营养阶段的较快速生长,混合营养阶段的慢速生长以及外源性营养阶段的快速生长三个生长期相,平均增长率为0.59 mm/d,对仔鱼全长TL(mm)与日龄D(d)进行同归,其生长模型为:TL=-0.0004D3+0.0283D2+0.2159D + 4.9335(R2=0.985,n=261).2-15 日龄,口宽与全长呈正比关系.仔鱼从初孵到PNR仅为5-6d,具有摄食能力的时间4d,仔鱼依赖外源性营养开始时间较早,对饥饿的耐受力较差.  相似文献   
87.
贝氏高原鳅胚胎和仔鱼的形态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贝氏高原鳅胚胎和仔鱼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结果表明,成熟卵淡黄色,卵径较小(直径0.94-1.10mm),遇水后产生强黏性。在水温9.0-12.8℃下,胚盘在受精后4h20min开始分裂,在19h50min和27h40min时达到囊胚期和原肠期,64h40min胚孔封闭,287h时部分胚胎开始出膜,405h30min全部出膜。初孵仔鱼全长(4.32±0.23)mm,肌节36-38对,眼和躯干部黑色素细胞明显,胸鳍原基发育良好。出膜后第5天仔鱼体侧和头部出现浓密的感觉芽。到第8天时全长(6.05±0.41)mm,卵黄吸收完全。仔鱼鳔一室和鳔二室分别于出膜后第30天和第50天形成。第55天的仔鱼全长(14.05±1.01)mm,肌节52-53对,体侧出现7-8条黑色素带,各鳍鳍条数目与成鱼基本一致,但仍有少量鳍褶存在。仔鱼的卵黄囊体积减小速度为0.027mm3/d,鱼体长度生长、鱼体长度性状间的比例关系并不相同,其中,肛后长/全长比例随胚后发育逐渐增加,由初出膜时的31%增加到最后的42%左右。  相似文献   
88.
对波氏吻鰕虎鱼的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详细描述了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和时序.在水温23.7~26.1 ℃条件下,受精卵历时59 h 28 min 孵出,所需积温为1480.7℃.胚胎发育可划分为6个阶段,33个发育时期.孵化率约50%.初孵仔鱼平均全长3.61 mm.  相似文献   
89.
斑马鱼、剑尾鱼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模式生物,在分子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环境毒理学、免疫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标准化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饲料营养的标准化问题已经是影响实验用鱼质量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斑马鱼、剑尾鱼的营养需求及饲料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斑马鱼、剑尾鱼营养需求方面更深入的研究及营养标准的制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0.
富铝酸水对大西洋鲑卵和仔鱼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培养于不同水质中的大西洋鲑卵和仔鱼在发育过程中的主要离子含量,并比较了它们的死亡率和生长率。在320μg/l无机铝溶液中,当pH值为6.0时,仔鱼死亡率增加。pH为5.5时晚期胚胎和仔鱼对氯和钠离子的摄取明显减少,pH为6.5时,由于Al(OH)_3产生沉淀,因而未见到对卵和仔鱼的离子摄取或排出有任何影响。对钾、钙、镁的影响不明显。加入海水对铝的毒性没有缓解作用。本文还讨论了铝对离子调节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