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20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目的:明确P13K/Akt信号通路在缺血缺氧心肌细胞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模型,施加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干预,观察心肌细胞活力、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碘化丙啶(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模拟缺血缺氧后细胞活力下降,LDH及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增加。LY294002干预复合缺血缺氧后,细胞活力急剧下降,LDH含量及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进一步显著增加(P<0.01)。结论:应用LY294002加重了缺血缺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效应,提示PI3K/Akt通路参与了缺血缺氧心肌细胞的内源性保护反应,减轻了缺血缺氧损害。  相似文献   
62.
摘要 目的:探究曲妥珠单抗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BNP、cTnⅠ表达的影响。方法: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乳腺癌患者,将其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观察组给予曲妥珠单抗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曲妥珠单抗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前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生活质量、毒性反应、血清脑利钠肽(BNP)和高敏心肌肌钙蛋白(cTnⅠ)水平情况。结果:(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2)观察组毒性反应总发生率为15.3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90 %(P<0.05);(3)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水平均较对照组高,CD8+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4)治疗后血清cTnⅠ、BNP水平逐渐升高,且每一周期对照组血清cTnⅠ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5)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乳腺癌的可行性较好,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同时还能降低血清BNP和cTnⅠ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在缺血条件下,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对心肌起搏离子流(If)的影响以及能否被异丙肾上腺素(ISO)逆转.方法:采用双微电极电压钳制术,在各钳制电位测定并比较缺血心肌加入LPC和LPC加ISO的起搏离子流(If)幅值.结果:缺血降低If幅值,在模拟缺血液中加入LPC 2×10-5mol/L,If幅值在Ec -80~-120 mV水平进一步显著降低(n=5,P<0.05),加重了缺血对If离子流的抑制作用.在模拟缺血液中同时加入LPC 2×10-5mol/L和ISO 1×10-6mol/L,If幅值在Ec -90~-120 mV水平比模拟缺血时有显著增加(n=8,P<0.05),但未能达到缺血前基础水平.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时,毒性代谢产物 LPC 加重起搏离子流的受抑程度,即使局部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和积聚,也不能完全逆转上述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64.
Lin WH  Ye R  Ma H  Xu ZH  Xue HW 《Cell research》2004,14(1):34-45
The phosphatidylinositol (PI) metabolic pathway is considered critical in plant responses to many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previ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e involvement of multiple PI-related gene families during cellular responses.Throug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Arabidopsis thaliana genome, 82 polypeptides were identified as being involved in PI signaling. These could be grouped into different families including PI synthases (PIS), PI-phosphate kinases (PIPK),phospholipases (PL), inositol polyphosphate phosphatases (IPPase), inositol polyphosphate kinases (IPK), PI transfer proteins and putative inositol polyphosphate receptors. The presence of more than 10 isoforms of PIPK, PLC, PLD and IPPase suggested that these genes might b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during plant cellular responses o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ccordingly, DNA chip technology was employed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various isoforms.In total, 79 mRNA clones were amplified and used for DNA chip generation. Expression profil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samples that represented multiple tissues or cellular responses. Tested samples included normal leaf, stem and flower tissues, and leaves from plants treated with various hormones (auxin, cytokinin, gibberellin, abscisic acid and brassinosteroid) or environmental factors (temperature, calcium, sodium, drought, salicylic acid and jasmonic acid).Results showed that many PI pathway-related genes we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under thes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In particular, the different isoforms of each family were specifically expressed in many cases, suggesting their involvement in tissue specificity and cellular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is work provides a starting point for functional studies of the relevant PI-related proteins and may help shed light onto the role of PI pathways in development and cellular responses.  相似文献   
65.
磷脂酰甘油分子种与杨树抗寒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分析了杨树叶磷脂酰甘油(PG)的分子种组成,用酶解和气相色谱(GC)方法分析了PG脂肪酸定位,比较了抗寒性不同的杨树叶片PG分子种。结果表明,杨树叶片PG主要含有以下的分子种脂肪酸组成(sn-1和sn-2):18:18:2(18:2/18:3),18:3/16:1(3t);18:3/16:0;18:2/16:1(3t);16:0/18:2,18:2/16:0;18:1  相似文献   
66.
PH结构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H结构域是一种存在于多种信号转导蛋白和细胞骨架蛋白中的大约由120个氨基酸组成的功能性区域.不同蛋白质中的PH结构域在一级结构上的同源性并不很高,但其空间结构中肽链主链的折叠方式基本相同,而主要差别存在于其中的三个可变环上,含有这些环的侧面带有正电荷,被认为可能是其配体的结合部位.目前已知的配体有G蛋白βγ亚单位(Gβγ)、蛋白激酶C(PKC)和磷脂酰肌醇衍生物(PIP2或IP3),所以PH 结构域可能介导信号蛋白与这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网络的构成.  相似文献   
67.
本文用荧光光谱技术和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PAMP和脂质体的相互作用。PAMP与带负电磷脂作用后,其内源性荧光光谱峰位兰移,其荧光强度更不易被碘离子猝灭,提示PAMP和脂作用后其发荧光的色氨酸可能由水相移至疏水相。我们用自旋标记磷脂的猝灭实验测量了PAMP的插膜深度。FTIR实验表明,PAMP和带负电磷脂双层作用后将诱导PAMP的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68.
本文用FRAP(fluorescencerecoveryafterphotobleaching)技术,测量了静息状态和刀豆素A刺激不同时间后巨噬细胞膜磷脂、ConA受体扩散系数和荧光恢复率的变化。结果显示ConA刺激后膜磷脂和ConA受体的扩散系数和荧光恢复率均较静息状态的巨噬细胞明显降低,磷脂流动性的变化与ConA受体流动性的变化呈正相关。提示受体介导内吞导致的膜磷脂流动性的降低,可能是由于配体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形成配体-受体复合体,增加了受体的负荷,使受体的流动性降低,进而使膜磷脂的流动性降低。巨噬细胞内吞过程中膜磷脂和ConA受体流动性的降低,可能还与ConA刺激后巨噬细胞胞浆pH值有关。  相似文献   
69.
参麦注射液抗心肌缺氧-再给氧损伤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Langendor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对大鼠心肌缺氧—再给氧损伤中抗自由基酶SOD和GSH-Px,过氧化产物MDA、心肌酶CPK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同时探讨了参麦注射液的保护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心肌缺氧灌注40min,富氧再灌5m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严重,线粒体数目减少,大部分空泡变性,嵴消失,糖原颗粒减少,心肌收缩结构受到严重破坏。同时CPK活性明显升高,SOD及GSH-Px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2)预先给不同剂量参麦注射液进行灌注,与模型组比较,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线粒体数目较多,嵴密集,未见肿胀变形,糖原颗粒丰富,心肌收缩结构基本正常。CPK活性明显降低,心肌SOD及GSH-Px活性明显增高,心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且参麦大剂量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液(P<0.05)。我们推测其保护作用机理可能是稳定心肌细胞膜,保护心肌线粒体,增加能量供应,提高抗自由基酶活性,从而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肌的损害  相似文献   
70.
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疱疹病毒中最大也是最常见的一种,HCMV感染危害性大,亚洲与非洲地区的人群感染率高,目前临床仍缺乏专属性强的治疗药物。在其治疗过程中,抗病毒药物长期应用导致耐药问题存在,而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与病毒耐药发生率关系密切,因此HCMV防治过程中,抗病毒抗氧化协同治疗势在必行。洁罗维注射液(阿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Ⅱ)是一种"抗病毒+抗氧化+营养支持"三重作用机制的新型复方抗病毒输液,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病毒耐药性,有利于临床诸多科室HCMV感染的预防与治疗,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