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7篇
  免费   639篇
  国内免费   4826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58篇
  2022年   337篇
  2021年   457篇
  2020年   409篇
  2019年   506篇
  2018年   326篇
  2017年   440篇
  2016年   424篇
  2015年   477篇
  2014年   614篇
  2013年   506篇
  2012年   644篇
  2011年   703篇
  2010年   605篇
  2009年   737篇
  2008年   872篇
  2007年   786篇
  2006年   802篇
  2005年   787篇
  2004年   742篇
  2003年   646篇
  2002年   506篇
  2001年   435篇
  2000年   443篇
  1999年   385篇
  1998年   248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215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258篇
  1992年   280篇
  1991年   232篇
  1990年   204篇
  1989年   246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107篇
  1986年   97篇
  1985年   102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0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华法令对大鼠体内主动脉的钙化作用。方法:采用华法令(3 mg/g饲料)的饲料喂养诱导大鼠体内动脉钙化。实验分3组(n=6),对照组、6 W钙化组、12 W钙化组。Von Kossa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定量测定钙沉积含量。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主动脉组织内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主动脉组织中生长抑制特异蛋白6(Growth Arrest Specific Gene 6 Protein,Gas 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钙化组钙结节、钙沉积含量及VSMC凋亡均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差异。钙化形成与凋亡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2=0.8853,P0.0001);钙化组Gas 6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下调(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华法令通过下调Gas 6蛋白诱导大鼠体内主动脉钙化形成。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MMP-1、MMP-3 和MMP-13 在慢性睡眠剥夺所致颞下颌关节损伤中表达的变化,探讨慢性睡眠剥夺所致颞下颌 关节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改良多平台(MMPM)建立大鼠慢性睡眠剥夺模型,将90 只成年雄性Wastar 大鼠随机分为小平 台组、网格组和对照组。小平台组和网格组大鼠接受每天18 h的睡眠剥夺和6 h间歇期(10:00-16:00),间歇期大鼠正常笼养。实验 第7、14 和21 d时分别观察动物的行为学观察、检测动物血浆皮质醇(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检测,通过免疫印 迹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RC)检测颞下颌关节软骨中MMP-1、MMP-3 和MMP-13 的蛋白和mRNA表达,并通过HE 染色 法观察颞下颌关节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和网格组大鼠相比,小平台组大鼠第14 d和21 d 时髁突软骨中间部位表面纤维 在出现明显的炎症、松解及脱落现象;第21天时的血浆ACTH 和CORT 水平均显著高于网格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第7、14、21 d时关节软骨MMP-1 和MMP-13 蛋白和mRNA 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慢性睡眠剥夺所致 的颞下颌关节损伤可能与关节软骨中MMP-1、MMP-3 和MMP-13 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究经皮椎弓根空心螺钉微创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2009 年12 月~2013 年12 月收治的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患174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7 例。其 中,观察组施行Quadrant微创通道经皮椎弓根空心螺钉椎间融合术,对照组施行经后入路开放性椎间融合术。评估和比较两组病 患术前和随访结束时的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疼痛评分与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 果:观察组治疗前、出院时及随访一年时的VAS 评分与ODI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 后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其手术所需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20 例神 经根损伤(22.99%),3 例椎间隙感染(3.45%),其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44%),而观察组患者术后仅出现3 例神经根损伤,发生率为 3.4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皮椎弓根空心螺钉微创椎体间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肯定,能减少对病患的创伤,控制术 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氢火焰气相色谱仪(GC112A)内标法测定反式脂肪酸的实验室最佳条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标准曲线法,通过测定反式脂肪酸标准品工作液的标准曲线、重现性和分离度来确定和验证GC112A的最佳色谱条件。结果:实验室最佳色谱条件:毛细管柱,PC-88(100 m×0.25 mm×0.2μm);进样口温度:260℃;载气:高纯N2,压力220 k Pa,流速41.0 m L/min;检测器(FID)温度:290℃,氢气压力100 k Pa,流速21.0 m L/min;空气压力160 k Pa,流速215.0 m L/min;检测器(FID)灵敏度:1010;手动进样,进样量:1.0μL。结论:该方法避免了外标法(国标方法)的国产仪器局限性和操作者人工进样的不确定性,具有受仪器参数变化的影响较小的特点,适合在基层食品检验机构推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我们建立了小鼠脑潜伏巨细胞病毒激活模型,来实现小鼠脑内潜伏的巨细胞病毒(MCMV)的激活,并对潜伏MCMV激活时程进行分析,确定MCMV即刻早期蛋白基因1(ie1)基因转录,完成对ie1基因转录和活病毒产生量时程动力学的分析,以及为进一步阐明原始MCMV在脑中潜伏的细胞类型提供模型。方法:采用出生后两天的BALB/c幼鼠,经右侧耳和眼连线为底边的正三角形的中心将Smith Strain MCMV 500 PFU/5μL注射进入右侧脑室,培养至16周。之后,将脂多糖(LPS)依15μg/kg体重(接近致死量)分别经腹腔和侧脑室内注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于注射后的1日,2日,5日,7日,14日和21日分别在LPS组和对照组中选取5只小鼠取脑。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高敏感性病毒空斑实验(结合病毒空斑实验和RT-PCR)测定MCMV即刻早期蛋白1(IE1)mRNA的表达以及活病毒产生定量分析。结果:LPS组中,可于14日和21日的脑内检测到IE1 mRNA的转录,敏感性病毒空斑实验只在14日和21日出现细胞病毒效应(CPE),病毒量约为4.29×104 PFU/μL和5.20×105PFU/μL,相应对应MEF细胞匀浆物的RT-PCR结果检测到7,14,21日有IE1 mRNA转录。结论:该实验成功建立了小鼠脑潜伏巨细胞病毒激活的模型,并证实和分析了即刻早期蛋白基因ie1在潜伏MCMV激活过程中的表达和时程。该模型的建立将为进一步阐明MCMV在脑中潜伏细胞类型以及MCMV在急性感染、潜伏和重激活过程中对中枢神经细胞的影响提供研究平台,并为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趋化因子VEGF的定向迁移能力与其分化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本实验运用采用Percoll分离法在体外培养并扩增大鼠骨髓来源MSCs,应用抗氧化剂诱导方案诱导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运用Boyden chamber及Dunn chamber趋化性迁移装置研究了在趋化因子VEGF诱导下不同分化状态的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迁移,比较了各分化状态下细胞的迁移速度和迁移效率。结果:Boyden chamber实验结果显示下室加入不同浓度VEGF后,不同状态细胞向同一浓度VEGF迁移的数量不同,不同浓度VEGF诱导同一状态细胞的迁移数量也不同;Dunn chamber的实验结果显示在某一分化阶段(预诱导24小时)的MSCs具有更高的迁移效率。结论:MSCs的分化影响了其向VEGF的定向迁移,也就是说,不同分化状态的MSCs显示出不同的迁移行为。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孕期不同剂量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暴露对大鼠胎盘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推断DEHP对胎盘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妊娠第11日起每日给予DEHP灌胃,剂量分别为:对照组(玉米油)、低剂量组(100 mg/kg)、中剂量组(500 mg/kg)和高剂量组(1000 mg/kg),妊娠第19日处死孕鼠,取胎盘组织分别做HE染色和电镜制片,观察各剂量组胎盘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各剂量组胎盘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与DEHP摄入量呈负相关,低剂量组胎盘无明显改变;中剂量组胎盘缩小,空泡化细胞增多,微观结构显示胞质内线粒体水肿;高剂量组胎盘迷路带血窦扩张淤血严重,滋养细胞变性、坏死。结论:DEHP可导致大鼠胎盘形态结构发生改变,这种病理改变是胎盘功能减退的形态学基础,可直接影响胚胎发育和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98.
低温诱导中国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花芽休眠解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研究花芽响应低温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将是揭示这一问题的关键。CBF/DREB转录因子在植物低温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本研究从"短柄"樱桃中克隆了一个CBF/DREB转录因子,命名为PpcC BF。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pc CBF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720 bp,编码239个氨基酸。Ppc CBF具有典型的CBF/DREB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AP2结合域高度保守,聚类分析发现李属植物CBF/DREB转录因子亲缘关系较近。实时定量表达分析发现,Ppc CBF受低温诱导表达,且不依赖ABA。在花芽休眠解除过程中,随着低温积累而表达上调,休眠解除临界期之后下调表达,与花芽休眠解除具有极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9.
Notch信号通路在血管新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治疗病理性血管新生的关键靶标.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与抑制均可阻抑血管新生,但由于体内长期抑制Notch信号通路会导致血管瘤等严重毒副反应,通过激活Notch信号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更具临床应用价值.然而,目前缺乏可在体内高效活化Notch信号通路的Notch配体.在众多的Notch配体中,Delta-like4(Dll4)特异性表达于血管内皮组织,对血管新生具有关键调控作用.本研究表达并纯化了新型可溶性人源Notch配体h D4R,其由人源Delta-Serrate-Lag-2片段和内皮细胞靶向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基序组成.实验证实,h D4R可通过其RGD基序与内皮细胞结合,并可有效激活内皮细胞中的Notch信号.平面管腔形成实验和微球萌出实验显示,h D4R能在体外显著抑制血管新生.更为重要的是,h D4R能在体内有效抑制新生鼠视网膜血管新生和激光诱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综上所述,本研究发明了一种能显著抑制体内外血管生成的可溶性Notch配体h D4R,为治疗过度血管新生性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00.
淀粉样β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在脑内的沉积及其神经毒性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仍缺乏拮抗Aβ的有效药物。最新报道表明,一种新的抗糖尿病药物(D-Ser2)Oxm不仅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也具有促进皮层和海马神经元及其突触发生的效应。然而,(D-Ser2)Oxm是否能拮抗AD时Aβ所致的细胞损伤仍缺乏实验依据。本研究在培养原代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基础上,通过细胞活性和早期凋亡测定、细胞内钙成像以及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研究了(D-Ser2)Oxm对Aβ1-42所致细胞毒性的拮抗效应。结果显示,与单独给予Aβ1-42处理的细胞相比,(D-Ser2)Oxm+Aβ1-42处理组的细胞活力明显提高,而加入GLP-1受体抑制剂exendin(9-39)后,细胞活力则显著下降;(D-Ser2)Oxm可有效拮抗Aβ1-42导致的细胞凋亡,并使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含量显著降低;(D-Ser2)Oxm处理还有效阻止了Aβ1-42引起的海马细胞内钙水平升高、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以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Y216)的活化。以上结果表明,(D-Ser2)Oxm可能是通过激动GLP-1受体对抗Aβ1-42的神经毒性,并且这种保护效应可能与细胞内钙稳态调节和线粒体膜电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