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有丝分裂细胞死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胞死亡有坏死、凋亡、裂亡、自体吞噬等多种方式。细胞裂亡指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才开始死亡的现象。本文综述了对于细胞裂亡这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2.
动脉粥样硬化是脂代谢紊乱和炎症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可以观察到细胞死亡,并且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炎症是先天免疫的主要反应,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者和驱动者。尽管大量研究揭示了凋亡、自噬和细胞坏死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但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死亡机制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细胞焦亡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通过促使炎性因子释放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进展,并与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本文就细胞焦亡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
目的:在小胶质细胞与H37Ra结核菌株共培养模型中,探讨NLRP3-Caspase-1通路是否参与到小胶质细胞的损伤过程中,并观察钾离子对该过程的影响。方法:将H37Ra菌株与大鼠小胶质细胞共培养以模拟结核杆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造成的损伤,并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ELISA,MTT等相关方法评估该过程中Caspase-1,NLRP3,IL-1β,IL-18等的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分泌的变化规律;随后给予细胞外高钾干预,观察其对该模型中NLRP3-Caspase-1相关通路的影响。结果:通过小胶质细胞与H37Ra共培养:(1)小胶质细胞中NLRP3,Caspase-1,IL-1β及IL-18等的转录,表达及活化较前明显增加;(2)在应用细胞外高钾干预后,小胶质细胞中活性Caspase-1明显减少,同时其下游的活性IL-1β、IL-18产生及分泌也明显减少。结论:小胶质细胞与H37Ra共培养后,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被激活,而通过细胞外高钾的干预能够抑制该过程中Caspase-1的活化,以及下游的IL-1β、IL-18的产生及分泌。  相似文献   
24.
化石研究的新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的根本特性在于任何时候都将照明光与探测到物体表面的光限制在物体某一个相同点上。如果这个点非常小又在极小衍射范围内,那么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系统的分辨率要比任何传统显微镜高许多。通过变换焦距,可做一系列虚拟断层切面。利用这个特点,对那些用常规手段无法进行切片磨面的微体化石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新技术进行研究,获得了对小壳化石、昆虫、孢粉等化石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25.
焦亡是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形式,其特征表现为细胞的裂解并伴随细胞因子、损伤和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的释放.细胞焦亡能够促进炎症免疫反应发生,消除细胞内的病原菌,在细胞抵御病原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长期的军备竞赛中,病原体已进化出抑制宿主细胞焦亡的机制,以增强它们生存和致病的能力.本文从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宿主防御中的作用,以及病原菌抵御宿主细胞焦亡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和探索细菌病原体和细胞焦亡相互作用的机制,并为将来开发基于细胞焦亡抵抗病原体感染的新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6.
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嵌合基因GFP-mTn(mTn是微丝结合蛋白Talin的微丝结合域,可以显示活体细胞中微丝的结构)导入蓝猪耳。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转基因植株的各种不同组织中融合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在叶片的表皮细胞、保卫细胞、根部的皮层细胞中有融合蛋白的不同程度表达。但仅在保卫细胞中微丝标记状况良好,显示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经光诱导处于开放态的气孔的保卫细胞微丝呈网状结构,在细胞内无规则分布;经黑暗诱导处于关闭态的气孔保卫细胞中微丝束沿保卫细胞纵轴排列,呈卷曲状分布,并观察到螺旋和环状的微丝结构。在转基因植株的其他部位,例如茎表皮细胞、根毛细胞和花粉粒中,未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本研究获得的转基因植株为研究气孔运动过程中微丝动态变化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27.
热玫瑰小双孢菌来源的丙酮酸磷酸双激酶的表达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热玫瑰小双孢菌基因组DNA为模板, 通过PCR扩增得到了编码PPDK的基因, 将此基因片段插入到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得到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PPDK, 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PPDK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 经过IPTG诱导, 重组菌成功表达了N端带有6-His Tag的重组PPDK。经SDS-PAGE分析, 重组PPDK单体分子量为101 kD。经过镍亲和层析和超滤后, 重组PPDK蛋白基本达到电泳纯, 并被成功应用于焦测序中。  相似文献   
28.
藻红蛋白亚基光敏剂对小鼠移植瘤作用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探讨藻红蛋白(R-PE)β亚基光动力学抗肿瘤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方法:用不同密度的波长为496nm的氩离子激光对S180小鼠移植瘤进行β亚基光动力学治疗,并对治疗后的瘤体进行透射电镜的形态学观察。结果:用100μg/m1的β亚基,在200J/cm2激光照射剂量条件下治愈了瘤体直径为0.5cm-0.7cm大小的小鼠移植瘤,发现瘤组织中引起细胞死亡的途经有差异,被PDT抑制的肿瘤内部细胞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细胞特征。结论:R-PE β亚基具较强的光动力学抗肿瘤效果,光动力治疗机理可能涉及肿瘤内部细胞死亡主要是凋亡途径而瘤周为坏死,且与血管系统破坏及白细胞参与的抗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29.
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c/reperfusion, I/R)最常见于缺血性脑卒中恢复血流再通后以及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rdiac arrest/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A/CPR)后,在再灌注的病理因素条件下引起的脑功能损伤,最终会导致细胞死亡。大量研究表明,脑I/R诱导的细胞死亡形式包括凋亡、焦亡、自噬、坏死性凋亡、铁死亡等,研究细胞死亡可以揭示脑I/R损伤的病理机制,从而为寻找治疗靶点来改善神经功能提供线索。儿茶素作为抗氧化剂能够抑制因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死亡,而脑I/R诱导细胞死亡的形式存在多样性表明其病理机制具有多样性。因此,本文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旨在揭示其规律,以期能为研究开发治疗脑I/R损伤的药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0.
丹参悬浮培养细胞原生质体的制备和活力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楠  刘俊  张馨宇  董娟娥 《生物工程学报》2014,30(10):1612-1621
对丹参悬浮培养细胞原生质体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利用FDA染色和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装载对制备得到的原生质体的活力和功能进行了检测。丹参悬浮培养细胞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为:悬浮培养细胞酶解的适宜酶液组合为纤维素酶1.5%、果胶酶0.3%和离析酶0.5%;适宜的甘露醇浓度为0.4 mol/L;酶解时间为12 h;在600 r/min转速下离心5 min收集,纯化得到原生质体,其产量为1.1×106/g FW,FDA检测显示其活力为95%以上,荧光探针Fluo-3/AM可成功装载到原生质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