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9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建立对投菌生物强化处理废水的效应评估方法。方法:在流化床生物反应器系统处理油脂废水过程中,投加高效油脂降解菌进行强化处理,采用RISA法对生物强化处理油脂废水的效应进行了评估。结果:投加强化菌后,载体表面的球形菌明显增加,丝状菌减少;油脂去除率提高了15%~21%,CODCr去除率提高了20%~23.5%;RISA分析表明,投加的强化菌5d后在系统中还能被检测到,但在第8d时,强化菌的特征谱带已检测不到。结论:投加的强化菌对系统原有菌群结构产生的影响很小;本实验数据可为生物强化技术应用于实际污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脱氮菌株P6的分离鉴定及其处理氨氮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帆  荚荣  查诚 《生物技术》2007,17(5):64-68
目的:从污水处理池的污泥中分离得到去除氨氮效果较好的菌株,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去除氨氮的最佳条件的研究。方法:根据维诺格拉斯基柱法分离出几种纯菌株,选取其中脱氮效果较好的一株,经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其分类地位。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该菌生长的影响,用滴定法测定不同条件下其对氨氮的去除率。结果:获得一脱氮菌株P6,初步推测该菌为产碱杆菌。其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29℃,初始pH值7.5以及摇床(100r/min)培养,且在温度29℃、废水的初始pH值11、接种量与废水体积的比例为1.2g/150mL、添加乙酸钠浓度为0.1%、废水的氨氮浓度为600mg/L和摇床(100r/min)的条件下,3d后该菌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45%。结论:P6菌有一定的去除氨氮能力,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UASB-化学混凝技术处理草浆造纸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UASB-化学混凝技术组合对草浆造纸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接种颗粒污泥的二级启动,大大缩短了反应器的启动时间。在水力停留时间(HRT)6 h,进水COD逐渐提高的情况下对颗粒污泥进行驯化,20 d后pH、COD去除率趋于稳定。另外,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混凝中4因子影响大小的排序,并在最优条件下对UASB反应器出水进行混凝处理。组合技术处理的出水水质指标符合国家造纸工业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4.
1《胱氨酸厂废水利用研究资料》本刊编辑部收集了我国30年来关于“胱氨酸厂废水利用研究”中代表性的资料,集中介绍了废水的成份、去盐的方法和系统分离其他氨基酸、氨基酸饲料添加剂、氨基酸肥料生产工艺等。每套收复印费、邮寄费80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5.
【目的】从嗜盐古菌中筛选可产生生物絮凝剂的菌株,对发酵液、上清液、菌悬液、胞外聚合物的絮凝作用进行检测,筛选能够适应高盐废水处理,且具有广谱盐度及pH作用范围的微生物絮凝剂。【方法】以新疆乌勇布拉克干盐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纯培养方法对嗜盐古菌进行分离,对絮凝菌株进行初筛及16S rRNA基因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初步判断菌株分类地位;复筛检测不同生物材料的絮凝效果;选择絮凝效果较好的生物材料,检测其盐度、pH的絮凝效果稳定性。【结果】采用纯培养方法共分离到28株嗜盐古菌,絮凝初筛共筛选出16株嗜盐古菌,分布于碱线菌属(Natrinema)、盐缓长菌属(Halopiger)和盐土生菌属(Haloterrigena)。菌株发酵液、上清液、菌悬液、胞外聚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絮凝效果。菌株A279-1、A133、RP33、NGA0064、RM-152、A389的发酵液、上清液的絮凝效果较好,其中菌株A389的发酵液絮凝率为61.06%,上清液为67.92%。所有菌株菌悬液的絮凝率达到80%以上。菌株所产胞外聚合物表现出较好的絮凝效果,菌株RM-152所产胞外聚合物的絮凝率最高,达89.86%,其次是A389 (81.53%)。菌株A389所产胞外聚合物的产量最大,达12.53 g/L,具有广泛的盐度和pH适应性。【结论】乌勇布拉克干盐湖沉积物中蕴含丰富的可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嗜盐古菌资源。嗜盐古菌菌株发酵液、上清液、菌悬液及胞外聚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尤其是胞外聚合物表现出较好的絮凝效果,具有广谱的盐度和pH耐受性。嗜盐古菌所产生物絮凝剂的发现对于后续高盐废水功能材料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圆红冬孢酵母利用生物乙醇废水-木薯粉水解液发酵产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获得能够高效降解生物乙醇废水化学需氧量(COD)的圆红冬孢酵母菌株,评估废水初始COD浓度对驯化菌株生长的影响,将木薯粉生产微生物油脂和高浓度有机废水降解过程整合,以生物乙醇废水为水源制备生物乙醇废水-木薯粉水解液培养基,明确产油效率高、生物乙醇废水COD降解率高的初始还原糖浓度。【方法】采用在高浓度的生物乙醇废水中进行多次驯化的方法,获得能够适应废水环境的圆红冬孢酵母菌株;采用双酶水解法对加入乙醇废水中的木薯粉进行水解;采用重量法监测生物量浓度变化,采用酸热法提取油脂,重铬酸钾法监测COD,DNS法测定废水还原糖浓度,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钼酸铵比色法测定总磷。【结果】通过驯化筛选得到一株能耐受高浓度生物乙醇废水的优势菌株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 D5。以未稀释的废水为培养基,驯化菌株的最终生物量浓度和COD降解率分别为3.8 g/L和75.0%。采用生物乙醇废水-木薯粉水解液发酵时,控制初始还原糖浓度低于30 g/L时,生物量浓度和油脂浓度随初始还原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均在120 h时达到最高COD降解率,初始还原糖浓度对达到的最大COD降解率无明显影响,废水N、P去除率分别达到99%和92%以上。【结论】在未经稀释的高浓度生物乙醇废水中可获得较高的生物量浓度;采用高浓度生物乙醇废水-木薯粉水解液培养基发酵产油,初始还原糖浓度为30 g/L,可在保证高油脂产量的同时,实现废水COD的高效降解,有效回收利用废水中残余的N、P源,从而降低微生物油脂生产和废水处理成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廉价微生物油脂生产技术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27.
造纸废水对芦苇实生苗生长特性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室内水培的芦苇实生苗为材料,研究6种不同化学需氧量(CODcr)浓度造纸废水处理对芦苇生长指标和根系活力的影响,为利用造纸废水修复自然环境中芦苇实生苗种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造纸废水对芦苇各器官鲜(干)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以中等浓度(300mg.L-1)最为明显;随着造纸废水浓度的增加,废水对芦苇各器官鲜(干)重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这种减弱幅度在芦苇不同器官上存在差异。(2)高浓度造纸废水导致芦苇根生物量比、根状茎生物量比降低,但影响二者降低的废水浓度存在差异;低浓度造纸废水导致芦苇茎生物量比下降,并使叶生物量比增加。(3)随着造纸废水浓度的增加,芦苇的根系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以CODcr浓度为300mg.L-1时的芦苇的根系活力最强,CODcr浓度为900mg.L-1时最弱。可见,低浓度造纸废水促进了芦苇的生长和根系活力,高浓度废水促进作用减弱甚至会抑制根系活力,并以CODcr浓度为300mg.L-1时芦苇实生苗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28.
利用大豆乳清废水生产SCP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乳清废水为原料,通过对产朊假丝酵母的培养,使大豆乳清废水中的营养成分被酵母菌吸收利用,从而使菌体生长繁殖产生单细胞蛋白。单细胞蛋白(SCP)产量为8.7 mg/mL,蛋白含量为51.3%;且废水COD去除率达到73.4%,达到了国家乳清废水的标准,从而实现了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9.
高盐条件下废水生物脱氮除磷及其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盐废水是指总含盐量至少为1%的废水,是目前很难处理的废水之一。国内外学者针对高盐废水做了很多研究,我们简要综述了高盐条件下废水的脱氮除磷及工艺进展,希望对高盐条件下废水的同步脱氮除磷研究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30.
造纸废水灌溉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造纸废水含有大量有机营养物质,经生物塘处理后灌溉退化滨海盐碱地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化学性质。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脲酶、磷酸酶、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废水灌溉、清污轮灌和清水灌溉3种处理下,棉田土壤的脲酶、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均有显著提高;同样,清污轮灌模式下,轻度、中度及重度盐碱化土壤的脲酶、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也均有较显著的提高。较之棉田土壤和轻度盐碱化土壤,中度和重度盐碱化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更为显著,具体表现为,与对照相比,中度盐碱化土壤的脲酶、磷酸酶以及脱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44.7%、15.6%、12.4%, 重度盐碱化土壤分别提高了823%、551%、320%。研究证明造纸废水灌溉不但可以提升退化盐碱地的土壤肥力,还可以显著提高退化盐碱地的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