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1 毫秒
201.
大豆灰斑病菌DNA指纹图谱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学敏  惠东威 《遗传学报》1998,25(4):362-366
大豆灰斑病菌具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鉴定病菌生理小种对于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从大豆灰斑病菌一毒力较强菌株的DNA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出2个含重复顺序的克隆,并用其对16个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了Southern分析,获得了基因组特异的指纹图谱,对指纹图谱和毒力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202.
苏铁豆荚灰蝶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演均  李健 《生态科学》1998,17(2):86-88
豆荚灰蝶(EnchyrsopscnejusFabrCius),别名鸡豆蝶,分布于我国大陆南部、台湾省、以及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缅甸、斯里兰卡等国.据文献记载,豆荚灰蝶仅为害豆科的几种植物,包括台湾野葛(Puerarialobata(Wild.)Oh...  相似文献   
203.
黎天山  李西丽   《广西植物》1998,18(3):303-305
本文报道了广西灰象取食36科66种植物,对该虫的形态特征及防治也作了简要的描述。广西灰象是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04.
工灰蝶属GoneriliaShirzuetYamamoto为线灰蝶亚科Theclinae的1个小属,目前已知4种,本文记述采自陕西秦岭的1个新种,即佩工灰蝶,并对该属各种的寄主植物及地理分布进行了总结,讨论了该属的分类地位。佩工灰蝶Goneriliapesthis,新种(图1)♂前翅长14.0mm,触角长5.5mm。新种与银线工灰蝶GoneriliathespisLeech相近似,主要区别为前翅正面顶角处的黑斑大,前缘黄色;缘毛黑色;翅反面底色黄褐色,较暗;雄性外生殖器抱器基部宽,颚形突镰状。正模♂,陕西省周至县,1994-VI-14,王敏采。存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5.
岩原鲤消化能力和营养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用常规方法测得岩原鲤(Procyprisrabaudi)比肠长222±0.251,比内脏重0.0743±0.00752,比肝胰重0.0294±0.007711,比肠重0.0243±0.00591。体重与体长关系为:y=0.02635X2.977,肠道前部pH值68-70,中部8-9,后部7.0-7.6,岩原鲤消化道器官组织具有较高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活力大小顺序对蛋白酶和淀粉酸在肠道均为前肠<中肠<后肠。岩原鲤含肉率73.9±025%,肌肉粗蛋白质75.9±3.0%,粗脂肪14.4±4.33%,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与必需氨基酸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岩原鲤为淡水鱼类中营养价值最好的一种鱼。  相似文献   
206.
灰仓鼠的室内繁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实验室饲养的灰仓鼠资料和观察对该鼠的繁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鼠的好斗习性经过5年驯养已较温顺。性成熟为50d,动情周期4~4.5d,交配高峰在晚上23.00点至次日1.00点,妊娠周期19d(16~21),平均产仔间隔39.25d.窝仔数4.59只/窝(1~10),离乳成活率64.5%,雌雄性比0.883(242/274),并就以上三个指标在不同季节、不同胎次和不同繁殖代数进行了比较。雌体繁殖高峰3~12月,雌、雄体最长繁殖年限分别1.5和2.0年,寿命2.5年以上。  相似文献   
207.
通过平板抑菌试验和孢子萌发试验研究了芳樟醇对灰葡萄孢的生长抑制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芳樟醇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 芳樟醇能够显著抑制灰葡萄孢菌丝的生长,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值为0.581 mL·L-1。孢子萌发试验中,芳樟醇能够有效抑制灰葡萄孢孢子的萌发,并表现出浓度依赖性。芳樟醇处理提高了灰葡萄孢菌菌丝体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说明芳樟醇可引起氧化损伤效应导致灰葡萄孢菌的膜系统被破坏;芳樟醇处理后灰葡萄孢菌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27.4%、68.9%和26.0%,说明芳樟醇抑制了灰葡萄孢菌体内的抗氧化系统。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芳樟醇处理的病斑直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番茄叶片中的SOD、CAT、POD、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DA含量下降了41.5%,说明芳樟醇可减轻灰葡萄孢菌对番茄植株造成的氧化损伤以提高植物抗病性。综上,芳樟醇对灰葡萄孢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抑菌剂防控番茄灰霉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8.
用5种代表性大豆为捕集植物从湖北潜江灰湖土中经盆栽试验分离筛选出50株贾氏中华根菌菌,对它们的生长速度、耐盐性、PH生长范围、天然抗药性、碳氮源利用和共生效应等同时进行了比较研究,证实了同一土壤环境中工中华根瘤菌群体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9.
本文研究了中国盖碗菌属10种粘菌,其中1个为国内新记录种:四方盖碗菌Perichaenaquadrata;2个为新种:片丝盖碗菌perichaenafrustrifiarissp.nov;灰盖碗菌Perichaenagriseasp.nov,增补了一些种的超微结构特征;增添了新分布区;讨论了种与种之间的关系。新种有拉丁文描述及扫描电镜照片,模式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JAU),长春。  相似文献   
210.
以玉米为研究对象,运用灰关联分析和因子分析对10份玉米种质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探讨这两种统计分析方法在玉米种质综合评价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综合评价较好的2个品种分别是Suwan1和下层云优78,两种分析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从而提高了综合评价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