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51.
根瘤细胞早期发育阶段,以宿主细胞器和根瘤菌转化类菌体的数量增多为特征。随后类菌体增殖到填满宿主细胞内的大部分区域。各个类菌体周膜内含有1至几个类菌体。晚期共生发育阶段,类菌体细胞结构和宿主细胞器数量发生了变化。文中还讨论了根瘤的共生固氮作用。  相似文献   
152.
由丝状真菌葡萄孢属(Botrytis)引起的灰霉病在多种植物生长期和贮存期的重要病害。洋葱灰霉病菌(B. squamosa)因在致病性和生活史方面的独特表现已为研究者所注意。建立这一病菌的转化系统将为进一步研究致病性分子遗传创造条件。 丝伏真菌转化研究始于1979年,Case等首次证实外源DNA同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arassa)染色体基因组整合。  相似文献   
153.
前额蚤灰獭亚种幼虫形态的描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肖柏林  李志仑 《昆虫学报》1993,36(3):375-378
本文对前额蚤灰獭亚种Frontopsylla frontalis baibacina Ji, 1979的幼虫形态进行了描述,并与同属似升额蚤介中亚种和无棘鬃额蚤的幼虫形态作了比较,其结果有共同点也有异点。  相似文献   
154.
灰旱獭年龄鉴定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有关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的年龄鉴定,等(1973)曾以臼齿磨损度作过描述,并划分出6个年龄组,但缺少年龄与个体发育关系的资料。国内以牙齿磨损度鉴定灰旱獭年龄与种群年龄组成尚未见报道。 灰旱獭为天山山地的优势鼠种,分布广,数量多,既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宿主动物,又是重要的毛皮兽。我们于1983年6-8月对该旱獭的年龄鉴定方法及其年龄组成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5.
2013年08月—11月,在西藏昌都地区拍摄到3种鸟类,经过分类鉴定分别为白领凤鹛(Yuhina diademata)、小鹀(Emberiza pusilla)和黑颈(Podiceps nigricollis)。查阅资料后,证实这三种鸟为西藏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56.
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系下部小壳化石的研究集中于黄陵背斜东翼和南翼, 对西翼地区尚未有详细的报道。 作者在黄陵背斜西翼高岚河剖面灯影组天柱山段下部发现寒武纪纽芬兰世的小壳化石, 既包括扬子板块小壳化石第一生物带标准化石Anabarites trisulcatus, 同时也有Eohalobia diandongensisOelandiella korobkovi等第二生物带标志化石, 以及可能为第三生物带或更晚期化石分子的Paragloborilus tenuis等。该化石组合为多生物带的化石混生, 其层位可能相当于峡东地区(黄陵背斜南翼)的岩家河组顶部。在黄陵背斜南翼的滚石坳剖面岩家河组下部发现小壳化石Anabarites ternarius Missarzhevsky in Rozanov et al., 1969、Kaiyangites novilis Qian and Yin, 1984、 海绵骨针和藻类化石, 属于小壳化石第一生物带Anabarites trisulcatus–Protohertzina anabarica组合带。化石组合与沉积记录表明, 高岚河剖面与东翼如泰山庙地区具有相似的潮坪相沉积, 多发沉积间断, 导致不同生物带化石混生; 南翼滚石坳地区水体较深, 早期沉积间断不显著, 可以识别小壳化石第一组合带。上述新化石材料的发现, 为黄陵背斜周缘寒武系下部地层对比与生物古地理分析提供了新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7.
多年生草本,高9—15cm。根直伸,暗褐色,直径8—10mm。茎短缩,不明显。叶奇数羽状,托叶合生,淡褐色;小叶2—3对,卵圆形,长15—24mm,宽10—15mm,顶生小叶较大,长可达30mm,宽20mm,先端钝圆,两面密被绢状毛,上面绿色,下面银白色。总状花序,具短于叶的总梗,有花6—20朵;花序轴密被贴生的绒毛;苞片长圆形;小花梗长约1mm,稍短于苞片;花萼钟状,萼齿较筒部长2—4倍,披针状钴形,密被贴生的毛;花冠淡紫色;旗瓣宽倒卵形,长9—10mm,先端微凹,基部急剧缢缩成很短的瓣柄;翼辦短,约4 mm长,瓣片长圆形,基部有短耳,具长约1 mm的瓣柄;龙骨辦长于旗瓣,约14—16mm长,瓣片近斜三角形,基部有耳,瓣柄很短;子  相似文献   
158.
地衣作为真菌和绿藻/蓝绿藻的成功共生体,广泛分布在陆地生态中的各种栖息地。岩面生地衣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陆地食物链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对岩石的生物腐蚀和土壤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岩面生地衣的多样性和分布格局强烈地受到海拔、湿度、温度、降水量、太阳辐射强度和基物的特征(岩石类型、岩石大小、岩石的化学成分和营养成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研究乌鲁木齐县石人沟山区岩面生地衣群落与基物间的关系,该研究在乌鲁木齐县石人沟山区设立16个样地,计测样地中岩面生地衣的盖度,包括坡度、坡向、光照强度等7个环境因子,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对各群落的物种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石人沟山区的岩面生地衣共有27种,隶属于7目9科15属。其中,黄枝衣目、茶渍目和鸡皮衣目的种类较多,占该地区岩面生地衣总数的74.07%。CCA排序结果显示坡度、坡向、光照强度、湿度、岩石pH值是5个影响岩面生地衣种类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并显示了岩面生地衣与样地间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159.
因早期文献种名使用的混乱及后续的引证错误,长久以来普遍认为四川有金冠地莺(Tesia olivea)而无灰腹地莺(T.cyaniventer)的分布。经调查,初步确定了灰腹地莺在四川的分布,并建议将金冠地莺从四川鸟类分布名录中去除。  相似文献   
160.
湖北省发现灰腹绿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和2017年,在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采集到3条蛇类标本(2♀,1♂),经鉴定为灰腹绿蛇(Rhadinophis frenatus),为湖北省蛇类分布新记录种。标本均保存在湖北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