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8篇
  免费   582篇
  国内免费   48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91.
中国海洋共附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海洋共附生真菌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取得大量有价值的成果,本文主要综述我国海洋共附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结构和生理活性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92.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是普通光学显微镜、激光、计算机及其相应的软件技术结合的产物,能实现连续光学切片和生物三维结构重组及动态分析.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LSCM技术已经为花粉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新资料,大大地推动了植物生殖生物学的发展.本文综述了LSCM技术在花粉粒形态(形状、大小及三维重建)、花粉的内部结构(如细胞骨架)、花粉的遗传学、花粉的发育、花粉的萌发、花粉自发荧光特性、孢粉研究等方面中的应用,并指出了LSCM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LSCM技术在花粉研究中的应用展望.未来LSCM技术应该与多光子技术、活细胞工作站技术相结合使用,才能更准确地进行花粉动态研究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993.
探讨了多根乌头的性状、显微和粉末特征,以及形态变异的情况.对实地采集的多根乌头样本进行测量,通过数码显微镜观察其根、茎和叶的横切面及粉末特征.多根乌头的根含有特征的9个木质部束环列在髓部外围,形成层呈椭圆形,皮层宽广,韧皮部狭窄,含大量的糊化淀粉粒,黄色或黄绿色的纤维,以及清晰可见的具缘纹孔导管,还发现了其花的三种变异形态.实验结果可为多根乌头的真伪鉴别、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以增强UV-B(10.08 kJ.m-2.d-1)辐射后的小麦根尖细胞为材料,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分析小麦根尖分裂期细胞Ran蛋白在分裂周期的分布及形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正常细胞中,Ran蛋白在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定位于核膜周边,在后期定位于赤道板上和纺锤体上,末期又回到子细胞核膜周边;增强UV-B辐射处理后,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前期有点状荧光分布在核膜的周围;中期和后期点状荧光分布在细胞质中;在末期部分点状荧光又回到核膜的周围,部分仍分散在核内,且出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不均等分裂等染色体畸变类型和异常分裂现象。  相似文献   
995.
提出一种反演生物组织粘弹信息的新型无损光声粘弹显微成像方法,它是以强度调制激光作为激发源,通过检测光声(Photoacoustic,PA)信号的相位重建组织粘弹特性分布的成像方法.实验利用不同浓度的琼脂样品来验证光声粘弹显微测量中相位随浓度变化的依赖关系.利用埋有头发丝的琼脂样品来测试这种显微方法的成像分辨率.利用具有不同粘弹性的离体生物组织来验证系统的成像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方法能够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地重建出具有不同粘弹性的生物组织的光声粘弹显微图像,有望实现组织结晶类病变水平的显微在体检测.  相似文献   
996.
由于光学元件的衍射效应,常规光学显微术的分辨率被限制在半波长左右,无法满足对于亚百纳米尺度的样品进行探测的需求。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术(STED)通过引入一束损耗光以受激发射的方式减小有效荧光的发光面积,可以实现超衍射极限的空间分辨率。自提出以来,STED显微术经过了多方面的改进和发展,已被成功地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学等领域,对样品进行多功能超分辨成像。本文详细阐述了STED的机理及其中的关键技术,综述了STED的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并介绍了其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97.
泥窖池多菌种固态发酵是浓香型白酒的典型特点,其中古菌是重要的酿造功能菌,但目前对发酵过程古菌的群落分布及多样性尚缺乏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酒醅与窖泥中古菌的生物量、群落组成与演替规律,并通过共现性网络分析了古菌与细菌的潜在互作关系。结果表明,窖泥中古菌平均生物量约是酒醅的200倍,两者之间古菌群落的结构差异不显著 (r=0.017,P=0.074),但演替规律存在显著相关性 (r=0.30,P=0.03)。甲烷杆菌属 Methanobacterium 是酒醅与窖泥中丰度占比最高的古菌,其他优势群类依次为甲烷八叠球菌属 Methanosarcina、甲烷粒菌属 Methanocorpusculum、甲烷囊菌属 Methanoculleus 和甲烷短杆菌属 Methanobrevibacter。共现性网络分析显示甲烷杆菌属在酒醅与窖泥中与多数细菌为正相关,特别是与窖泥中主要细菌氢孢菌属Hydrogenispora 和产己酸菌属 Caproiciproducens。研究结果揭示了浓香型白酒窖池中古菌群落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998.
粘细菌是一类分布广泛的捕食性细菌,能够产生种类多样、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的天然活性物质。但是粘细菌分离纯化困难且耗时,导致其资源匮乏,这已成为粘细菌开发利用的重要瓶颈之一。基于辅助菌的分离方法是当前获得粘细菌资源的重要方法,然而辅助菌多为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等革兰氏阴性菌。为了获得新的辅助菌和粘细菌资源,本研究基于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数据构建细菌共现网络(bacterial co-occurrence network),发现粘细菌-细菌子网络中有27%的连接节点为放线菌。因此,本研究选择革兰氏阳性菌球形节杆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 GDMCC 1.1730作为辅助菌,并在捕食培养基上验证其捕食活性。结果表明该辅助菌能够被所有参与测试的粘细菌(12个物种)所捕食。以GDMCC 1.1730作为辅助菌进行粘细菌的分离,共诱导出11种粘细菌子实体,且包括一种仅由GDMCC 1.1730诱导而大肠杆菌未能诱导出的子实体。本研究基于细菌共现网络和捕食活性验证,提供了一株革兰氏阳性菌作为新的粘细菌辅助菌,该辅助菌能够诱导出土壤中的多种粘细菌子实体,为根据细菌共现网络获取未/难培养微生物资源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9.
以绢毛苣属(Soroseris)植物肉菊(S.umbrella(Franch.)Lipsch)、绢毛苣(S.glomerata(Decne.)Stebbins)、羽裂绢毛苣(S.hirsuta(Anth.)Shih)和金沙绢毛菊(S.gillii(S.Moore)Stebbins)4个种的8个居群为材料,采用WPB和Galbraith's buffer两种裂解液分别处理样品,运用流式细胞术测定DNA含量,并使用常规染色体压片法确定其细胞倍性。结果显示:两种裂解液中,最适于绢毛苣属植物DNA含量测定的裂解液为WPB;4个物种中,羽裂绢毛苣的基因组最小;细胞倍性水平对1Cx-值的影响较小。此外,本研究发现可采用种子萌发形成的幼苗代替难以获取的植物幼嫩叶片作为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通过分析常规稻作田、稻虾共作田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诱集田3种农事操作技术对水稻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为湖北地区新型绿色农事操作技术防控田间害虫、天敌保育和稻田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策略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在水稻抽穗期,采用目测法、扫网法、盆拍法、剥查法对3种农事操作稻田(常规稻作田、稻虾共作田和香根草)内害虫(稻飞虱、稻叶蝉、稻螟虫)和天敌进行搜集和统计。【结果】香根草诱集田内稻飞虱种群数量显著低于稻虾共作田(P0.05),常规稻作田间稻叶蝉、稻螟虫种群数量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田和香根草诱集田数量(P0.05);3种农事操作技术下稻田间天敌种类主要以捕食性天敌蜘蛛类、草蛉类、黑肩绿盲蝽Crytorrhinuslividipennis和青翅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为主。其中,稻虾共作田和香根草诱集田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拟水狼蛛Piratasubpiraticus和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lividipennis种群数量显著高于常规稻作田(P0.05)。【结论】香根草稻作田间稻叶蝉、稻螟虫种群数量显著低于常规稻作田,稻虾共作田间稻叶蝉、稻飞虱种群数量显著低于常规稻作田;3种农事操作技术下稻田间天敌种类主要以捕食性天敌蜘蛛类、草蛉类、黑肩绿盲蝽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