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5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78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308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抗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60例,以及60例体检没有冠心病的健康者,对患者的VEGF和Hp-IgG进行检测,观察两组的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Hp-IgG阳性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Hp-IgG阴性的例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73,P0.001);观察组患者Hp-IgG阳性血清VEGF(t=20.37,P0.05)和Hp-IgG阴性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9.02,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HD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与H.pylori感染情况有很大关系,对VEGF和Hp-IgG实施检测,对冠心病疾病的发展、病变、诊断、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
微藻与细菌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藻类是水生环境中的初级生产者,它的生长常常伴随着细菌并受菌的影响。有研究者指出藻类和细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些研究表明与藻相关的主体细菌是特定的细菌群体,特别是α-变形菌频繁地发现,说明这类菌可能能够开启和维持共生关系。最近的研究提出了营养物质交换是菌藻共生的基础,这类相关化合物是复杂的和特定的分子,可能参与信号处理和监控作用,而不只是被动扩散。同时,这种作用很明显不是静态的,它的开启和终止可能是对环境和发育的响应。需要指出的是明确菌藻关系的作用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篇综述结合新提出的理论,对细菌与微藻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概括了微藻与菌的作用关系(进化关系,营养依赖,代谢互补和协作生物合成),这种作用关系涉及到的菌的分类(膜菌和藻际微环境菌,促生菌PGPB和溶藻菌)以及菌藻作用的应用(废水处理和生物燃料生产)的情况,并对菌藻关系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3.
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小果叶下珠(Phyllanthus microcarpus)由种特异性细蛾科(Gracillariidae)昆虫头细蛾(Epicephala)专门为其传粉,具体包括:头细蛾在雄花上积极采粉,然后为雌花授粉并在其内产卵等极其不同的传粉行为。花气味在维持小果叶下珠与传粉头细蛾专性传粉互利共生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分别收集小果叶下珠雌花和雄花气味,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法与内标法进行定量,最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比较两者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小果叶下珠花气味中共分离出17种化合物,主要以萜类和脂肪族物质为主;顺-β-罗勒烯在雌花和雄花中含量均最高,为主要气味成分;(2)雌花气味释放量显著高于雄花;(3)雌花和雄花之间气味化学成分存在明显的差异,即具有两性异形性。初步推测花气味出现两性异形性是植物为适应传粉头细蛾极其高度特异的传粉行为(雄花采粉,雌花传粉并产卵)而选择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
工业生态学研究足迹迁移——基于Citespace II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国鹏  宁鹏  黄玮  石磊 《生态学报》2016,36(22):7168-7178
由于工业发展与环境关系愈发恶化,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有必要通过回顾工业生态学研究来寻找理论指导。利用引文空间分析工具Citespace Ⅱ,通过绘制工业生态学知识图谱,以定量与定性结合方法,系统梳理国内外工业生态学研究成果,挖掘工业生态学的知识基础、发展脉络和研究热点。研究发现:工业生态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涉及环境科学、生态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生态工业园仍为工业发展重要方向,需要结合生态系统理论与工业流程重构对其加以改善;城市、农业、共生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生命周期评估、投入产出分析和工业代谢仍为重要分析工具;我国工业生态问题将成为未来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95.
竹产业生态系统结构及演化规律——以贵州省赤水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喜  文弢  李丹  李继伟  霍达  姜霞  杨守禄  沈晓君  袁克礼 《生态学报》2016,36(22):7310-7322
以"中国竹子之乡"命名的贵州省赤水市为例,研究了竹产业生态系统结构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竹子各构件都有开发价值,包括生态服务、食药、竹材加工和文化产品等5方面,产业系统呈3级链环模式,第二、第三产业链环由近200家加工企业及6大系列近300个竹加工品种组成,包括一般加工和深加工产品,第一产业链环主要由占全市森林面积47.3%的竹林资源构成。第一产业链环是环境保障与原材料的基础,第二和第三产业链环是产业化能力,三者互相依存。(2)竹产业生态系统由环境资源、原生产业、外生产业、共生产业和产业创新5个子系统组成,子系统间相互作用、重要性不同,出现原生产业子系统为主(Ⅰ)、外生-原生产业子系统为主(Ⅱ)、原生-外生产业子系统为主(Ⅲ)和外生产业子系统为主(Ⅳ)4种状态,赤水市竹产业生态系统处于Ⅱ→Ⅲ级状态。竹外生产业子系统产值占全市GDP的40%以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4年竹产业生态系统中原生、外生和共生产业子系统产值分别为0.95×10~9、2.85×10~9元和2.30×10~9元,总产值6.10×10~9元。(3)依据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及生产要素转化过程,赤水市竹产业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原始发展阶段(约1950年以前)处于Ⅰ级状态,手工利用阶段(1951—1980年)整体处于Ⅰ级、毛竹林资源及加工利用部分有向Ⅱ级转化的趋势,工业利用阶段(1981—2000年)处于Ⅱ级状态,系统利用阶段(2001年至今)整体处于Ⅱ级、杂竹林资源及加工利用部分有向Ⅲ级转化的趋势。现时竹产业发展需提高原生产业子系统规模与生产力,依靠产业创新子系统引领竹产业生态系统走创新驱动之路。  相似文献   
96.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6,36(Z1):107-119
(Ⅰ)对荨麻科楼梯草属的苞片和小苞片的形态进行了全面研究。(Ⅱ)该属原始群疏伞楼梯草组的雄聚伞花序苞片在每花序为15~90枚,纸质,绿色,狭卵形、狭三角形或条形,长0.5~4 mm,扁平,无任何突起,而与楼梯草族的冷水花属和赤车属的聚伞花序苞片极为相似,因此,上述各种形态可以视为楼梯草属苞片的原始特征,并据此观察到总苞苞片的以下演化趋势:(1)近等大,形状相似,在花序托边缘轮生形成一层→排列为二层,外层2苞片对生,较大,内层苞片较小,形状稍不同;(2)狭卵形,狭三角形或条形→宽卵形或宽三角形,或扁半圆形→由于长度强烈缩小,宽度增大而最终消失;(3)扁平→顶端兜形→船形→船形,顶端突起成细筒;(4)无任何突起↗背面有1龙骨状突起,或有1~6条纵肋或狭翅 ↘顶端具短到长的角状突起→背面顶端之下具角状突起;(5)分生→基部合生→由于长度强烈缩小,宽度强烈增大,总苞苞片合生成一横条形狭片;(6)在数目上,由每花序的7~45枚,一方面增加到50~180枚,另一方面则减少到5枚以下。同时,观察到小苞片形态以下演化趋势:(1)膜质,半透明,白色↗具褐色线纹或呈褐色→呈黑色 ↘薄膜质,透明,无色;(2)扁平→顶端兜形→船形;(3)无任何突起→顶端或在背面顶端之下具角状突起;(4)在数目上,由每花序的7~45枚一方面增加到100或数百枚,甚至达1千到数千枚,另一方面则减少到5枚以下,甚至到0枚。上述演化趋势有助于了解属下各级分类群的演化水平。  相似文献   
97.
李潇丽 《化石》2016,(2):18-22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气候、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生存产生的重大影响。面对日益多变的气候变化,人们采取如何的应对策略是目前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今天的气候变化的特点是晚新生代地球环境演变而来的,那么在漫长的人类起源和演化历史上,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我们祖先的起源、演化和灭绝等事件呢?古人类学研究表明,人类起源和演化具有阶段性,随着考古发现和环境科学的发展,科  相似文献   
98.
志贺菌基因组进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志贺菌属(Shigella)是引起全球范围内细菌性痢疾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多重耐药型和新血清型志贺菌的不断出现给志贺菌的监测和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为深入了解志贺菌的进化来源、变异机制及传播规律等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对控制细菌性痢疾的蔓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首先从遗传来源角度探讨志贺菌与大肠杆菌的进化关系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随后对福氏、宋内和1型痢疾志贺菌的基因组进化进展进行了总结,详细描述了它们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耐药基因变异在进化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期为志贺菌的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通过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不同产地灵芝子实体的功效性特征进行评价,为寻找灵芝中活性三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高效液相分析方法,结合样品对肿瘤细胞L1210的增殖抑制率,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11批不同品种灵芝子实体中的三萜活性成分。样品与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共标定了12个共有物质峰,其中与抗L1210肿瘤细胞活性关系密切的三萜物质有灵芝酸C2、灵芝酸G、灵芝烯酸B、灵芝烯酸A、灵芝酸K、灵芝酸A、灵芝酸F和灵芝醛A。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孕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与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药物终止妊娠的妇女150例,患者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终止早期妊娠。将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时间≤14 d作为对照组(n=75),14d作为异常组(n=75)。比较两组患者在药物流产后10 d、14 d、18 d、22 d血清中孕激素和h CG含量,分析两组患者孕激素和h CG含量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月经周期、孕次、受孕天数、体重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异常组在药物流产后10 d、14 d、18 d、22 d血清孕激素和h C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药物流产后10 d、14 d、18 d、22 d孕激素含量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P0.05)。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流产后10 d、14 d、18 d、22 d血清hCG含量逐渐降低(P0.05);异常组在药物流产后10 d、14 d血清h CG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药物流产后18 d、22 d血清hCG含量低于药物流产后10 d、14 d,且药物流产后22 d低于药物流产后18 d(P0.05)。对全部样本的全部时点数据合并进行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孕激素和h CG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妇女血清的孕激素、hCG含量较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药物流产后10 d、14 d监测血清HCG值无明显下降提示有异常子宫出血的可能,联合监测孕激素、hCG含量有利于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预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