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1.
井水湾旧石器遗址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井水湾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埋藏于长江右岸的第Ⅱ级基座阶地内,在1998—2002年间经历了5次系统发掘,揭露面积2121m2,出土石制品910件,动物化石58件。古人类因地制宜地选取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石锤和断块等;剥片技术为锤击法;石器以大型和中型为主,石器毛坯多为完整石片,砍砸器和刮削器是石器的主要类型;石器加工较简单,多数单向加工,且以正向为主。石器工业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鲜明特点。环境分析显示古人类生活在温暖湿润的针叶、阔叶混交林-草原环境条件下。光释光年代测定表明,井水湾遗址使用者生活在距今约8万年前,属旧石器时代中期。  相似文献   
212.
姜胜  周凯  杜虹  黄长江 《生态科学》2002,21(1):45-49
2000年7月至2001年7月的周年调查结果表明,粤东柘林湾浮游桡足类29属57种,其中,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和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 brevicornis为优势种,合计占浮游桡足类总个体数的66.7%.柘林湾是一个浮游桡足类相对丰富的海湾,年均总个体数达5.4×103ind.·m-3.浮游桡足类的种类数和总个体数均表现为湾外大于湾内的平面分布格局,周年变化基本上为单峰型,高峰期位于5~10月,最低谷位于冬季1月。  相似文献   
213.
福建省兴化湾滨海养殖塘冬季水鸟的栖息地利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D7年12月至2008年3月对福建省兴化湾东北部江镜华侨农场(25°29′~25°33′N,119°23′~119°26′E)滨海养殖塘水鸟的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选取了6个养殖塘作为样地,总面积360 hm2,共记录到水鸟6目8科25种.潮汐变化是影响养殖塘内越冬水鸟栖息的重要因素.高、中、低3种不同潮位下养殖塘水鸟群落特征差异较大.水鸟的种数和数量随潮水的涨高而显著增加,优势种则减少;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随潮水的涨高而降低,优势度则增大.养殖塘的水深是影响水鸟栖息的另一个重要因素.4个不同水深区域水鸟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密度差异显著,鸻鹬类、鸥类、鹭类等鸟类在中等水位区和浅水区栖息,鸭类主要栖息在深水区,而无水区仅有少数鹭类活动.在潮汛期间,滨海养殖塘是水鸟良好的临时栖息地,科学管理可使养殖塘人工湿地与潮间带滩涂共同满足越冬水鸟的栖息需求.  相似文献   
214.
浙江乐清湾泥蚶的繁殖习性和生长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乐清湾泥蚶雌雄异体,在外形上难以区别,成熟时性腺包被整个内脏团,雌性性腺呈红色或桔黄色,雄性性腺呈乳白色,无性变现象。一般2龄性成熟,但在条件较好的蓄水塘中养殖的泥蚶也有1龄性成熟的现象。自然繁殖期为6月上旬至8月下旬。卵生,体外受精。产卵量大,一颗壳长为2~3em的亲蚶可产卵200—300万颗。乐清湾泥蚶终身生长,但生长速度较慢,且受水温、饵料、潮区、底质和养殖密度等因素影响,一般2年或3年方能达到商品规格。壳长生长前期快,后期慢;体重生长前期慢,后期快。壳长L(mm)与体重W(g)符合W=0.0004L^2.9949(R^2=0.9964)关系。  相似文献   
215.
椒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0月,运用生态位理论,对椒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法分析了各采样断面自然因子(盐度、水温、沉积物温度、滩涂宽度和沉积物粒度)和污染因子(油类、重金属含量)对环境异质性的影响以及环境因子与各类群生物数量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按取食方式可分为穴居底表捕食型、底表啮食型、底内滤食型和底内吞食型四大类群;各优势种群间生态位宽度的差异较大,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428和0.168,表明各类群动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在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6水平上,日本大眼蟹与明秀大眼蟹(第一类群)间和微黄镰玉螺、泥螺、习见织纹螺、勋章饰孔螺、短拟沼螺、彩拟蟹守螺(第二类群)间以及光滑河蓝蛤、中国绿螂、彩虹明樱蛤(第三类群)间的生态位重叠较为显著,对环境资源利用方式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216.
造礁石珊瑚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及响应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验室生态模拟,研究了低温胁迫下三亚湾5种造礁石珊瑚(十字牡丹珊瑚、佳丽鹿角珊瑚、花鹿角珊瑚、强壮鹿角珊瑚、澄黄滨珊瑚)的耐受性,分析了造礁石珊瑚对低温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造礁石珊瑚耐受低温能力与其骨骼类型有关,枝状珊瑚最先死亡,块状珊瑚的耐受能力明显高于枝状珊瑚;14 ℃持续3 d是三亚湾枝状造礁石珊瑚的致死低温;14 ℃持续3 d为块状澄黄滨珊瑚的致白化低温;12 ℃持续10 d为叶片状十字牡丹珊瑚的致死温度;块状澄黄滨珊瑚受到低温胁迫时表面形成粘膜,阻止了珊瑚进一步排出共生虫黄藻. 耐高温的珊瑚对低温也表现出较强的耐受能力,珊瑚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模式与对高温的响应模式基本一致, 即珊瑚首先不伸展触手,紧接着不断释放粘液并排出共生藻,最后白化、死亡.  相似文献   
217.
盘锦芦苇湿地空气动力学参数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盘锦芦苇生态系统观测场的涡动相关通量和小气候梯度系统的观测资料,采用涡动相关与小气候梯度观测相结合的方法估算了研究区芦苇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估算芦苇湿地的空气动力学参数;芦苇湿地零平面位移(d)和粗糙度(z0)的季节变化均呈先增后减的单峰曲线变化. z0和d均在9月达到最大,分别为0.24和1.85 m; 12月达最小,分别为0.03和0.02 m.芦苇湿地z0和d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株高(h)和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 d随h的增加而线性增加,z0与h呈二次曲线关系.d/h和z0/h均与LAI呈幂函数关系,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9和0.78.  相似文献   
218.
太湖梅梁湾冬季浮游细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鑫  奚万艳  杨虹 《生态学杂志》2006,25(10):1196-1200
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太湖梅梁湾2005年3月冬季水体中的浮游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提取水样中细菌基因组总DNA,以细菌的16S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分子克隆、酶切归类分析、测序和序列分析,对水样中的细菌群落建立了针对16SrDNA的克隆文库和系统发生树。基于细菌16SrDNA克隆文库和系统发生树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域的优势细菌类群为拟杆菌(Cy-tophaga-Flavobacterium-Bacteroides,44.3%)和β、γ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β-Proteobacteria,25.3%和γ-Proteobacteria,27.8%),其中大部分细菌与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食酸菌属(Acidovorax)细菌的关系密切。与国外富营养化湖泊的研究报道相比较,γ-Proteobacteria类群为水体中的优势类群,是严重富营养化的太湖在冬季所具有的独特种群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19.
本文对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鲤鱼墩新石器时代遗址所出土的5例人类头骨进行了形态学分析。这些个体在种族特征方面较为一致, 应属于蒙古大人种的范畴, 可被视为"古华南类型"群体, 较接近于现代的南亚类型。岭南地区6组史前时期人群的聚类分析(马氏距离)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鲤鱼墩组、东湾仔北组、鱿鱼岗组与河宕组之间存在相对较近的形态学关系; 柳江人和甑皮岩组关系最为密切。在更为广泛的地理空间范围内, 对18组不同时期人群进行的聚类分析(马氏距离)和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 鲤鱼墩人群与其他人群保持了相对较远的形态学距离。另外, 岭南地区的古人类从晚更新世阶段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颅骨的绝对测量值上反映出一个短颅化、狭颅化和高颅化的过程, 而颅指数反映的却是长颅化的趋势, 说明该地区古人类的颅宽值较之颅长值减小得更快, 形成了颅骨尺寸在绝对值上的减小, 在颅指数上却反映出长颅化趋势的现象。由此可以推测, 现代南亚类型居民的典型长颅型特征可能是在全新世之初开始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220.
马丽  李吉鹏  陆志强 《生态科学》2013,32(2):212-217
论文对杏林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有机碳和硫化物含量进行了检测,对数据作了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并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Cu与Ni、Pb与Ni、Pb与Cr以及Cr与Hg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6(P﹤0.05)、0.783(P﹤0.05)、0.937(P﹤0.01)和0.770(P﹤0.05)。重金属与有机碳及硫化物的相关性较差,表明该地区重金属污染来源与硫化物和有机碳并不相同。既有人为输入,又有自然的沉积过程。因子分析进一步解释了该水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根据Eri均值大小,Hg的危害风险最大,Cr最小。6种重金属潜在生物毒性风险大小依次为:Hg > Pb > Cu > Cd > Ni > Cr。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均较小,尚属轻微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