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采用松树花粉诱集法从乐清湾红树林分离到一株纯培养物,其特点为:营养菌体为椭圆球形,单核;营养菌体的细胞壁由许多紧压在一起的致密鳞片层构成,在细胞壁不连续处可分辨鳞片;营养菌体形成外质网,它产生于外质网形成体;营养菌体以产生游动孢子行无性繁殖,游动孢子为双鞭毛;无性繁殖过程中形成四分体结构。据此鉴定为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sp.)。  相似文献   
22.
不同土壤生境下斑茅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Cu、Zn、Pb、Cd多重金属离子的富集植物,对不同土壤生境(铜铁矿、钨矿、铅锌矿和无矿场污染)的优势种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Retz.)Jeswiet)对Cu、Zn、Pb、Cd离子富集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斑茅对Cu、Zn、Pb、Cd离子有富集优势并以Cu富集显著,斑茅根系土壤与斑茅地上部Cu含量存在相关性(P<0.05),斑茅对Pb和Cd的富集与转运存在极显相关性(P<0.01);在强酸、多金属污染弃耕农田土壤中,斑茅不仅符合Cu超富集植物的特征,而且其对Zn、Pb和Cd3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1。在Cd、Cu、Pb和Zn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1995)的弃耕农田中,斑茅对Cu、Zn和Cd的富集系数均>1。研究表明,斑茅可以作为Cu、Zn、Pb、Cd多金属污染土壤的富集植物进行人工修复。  相似文献   
23.
起始生物量比对3种海洋微藻种间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杰  赵文  杨为东  葛玉 《生态学报》2012,32(4):1124-1132
为深入了解饵料微藻与赤潮微藻间的种间竞争关系,通过微藻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起始生物量比(1:4、1:1和4:1)对3种海洋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湛江等鞭金藻)两两之间种间竞争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3种海洋微藻表现出种间竞争的相互抑制效应;②在与塔玛亚历山大藻(简称A)的种间竞争中,蛋白核小球藻(简称C)和湛江等鞭金藻(简称I)均在竞争中占优势,蛋白核小球藻随自身起始生物量比的提高,其竞争优势越加明显,湛江等鞭金藻在A:I=1:1时竞争优势最为明显;在蛋白核小球藻和湛江等鞭金藻的种间竞争中,当C:I=1:4时,湛江等鞭金藻在竞争中占优势,C:I=1:1时,初期湛江等鞭金藻占竞争优势,随蛋白核小球藻的迅速生长,后期蛋白核小球藻占竞争优势,C:I=4:1时,蛋白核小球藻占绝对竞争优势;③由种间竞争抑制参数比较得出:3种微藻的种间竞争强弱依次为蛋白核小球藻>湛江等鞭金藻>塔玛亚历山大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湛江等鞭金藻在起始比例C:I=1:1时,可共培养利用,在海产经济动物育苗中可对其进行适时采收投喂;两种饵料藻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为开发利用饵料藻进行赤潮生物防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以2007年烟台四十里湾海域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 Hirasaka)赤潮为对象,研究赤潮消长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大量陆源降雨污水输入后,海水盐度急剧下降、营养盐大幅增加,特别是活性磷酸盐浓度明显增加,促进了血红哈卡藻的生长繁殖并最终形成赤潮。赤潮发生前海区第一优势种为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 Halse),优势度0.47(0.42—0.52),多样性指数2.63(2.43—2.89);赤潮发生时血红哈卡藻密度范围1.05×105—4.10×106个/L,优势度0.92(0.83—0.99),多样性指数0.27(0.15—0.64);赤潮消退后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Cleve)为第一优势种,优势度0.49(0.43—0.55),多样性指数2.46(2.19—2.84)。赤潮的发生、发展、消亡与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DIP)、富营养化指数(E)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赤潮前、后该海域为贫营养、P限制、叶绿素a含量中等,赤潮期间该海域为富营养、P限制、叶绿素a含量高。通过影响力评定,活性磷酸盐、COD、盐度是此次赤潮发生的主要诱发因子,当活性磷酸盐含量低于0.3μmol/L时,硅藻逐渐取代甲藻,此次赤潮消散。  相似文献   
25.
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游泳动物多样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在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的调查资料,统计渔获物物种组成,计算该海域各物种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相对资源密度、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种类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的物种组成比例与台湾海峡大体一致。秋冬春夏4个季度优势种种类数均较少,分别为4、2、1、3种,且季节更替明显。不同季节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各季Margalef种类丰富度均值为3.54,Shannon-Weiner种类多样性均值为1.99,Pielou均匀度均值为0.71;各调查站位Margalef种类丰富度均值为7.87,Shannon-Weiner种类多样性均值为2.94,Pielou均匀度均值为0.75,表明该海域生物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分析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游泳动物多样性,可为今后开展海洋工程建设渔业资源损益评价、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和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和海洋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钦州湾秋季和春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碧剑  李天深  蓝文陆  黎明民  骆鑫  陈莹 《生态学报》2018,38(17):6204-6216
为了解钦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4年10月和2015年3月进行了秋季和春季两航次的调查。结果表明:该海湾的浮游动物群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共鉴定出12类87种,其中优势种有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肥胖三角溞(Evadne tergestina)、亨生莹虾(Lucifer hanseni)、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和长尾类幼虫(Macrura larvae);春季共鉴定出11类48种,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太平洋纺锤水蚤;秋季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528.92个/m~3、110.60 mg/m~3和2.22)均高于春季(48.30个/m~3、61.10 mg/m~3和1.70)。空间分布上,钦州湾外湾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皆高于内湾。多维尺度分析表明,秋季内湾群落相似性较高,春季外湾浮游动物群落相似性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盐度与营养盐是影响钦州湾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与2011—2012年数据相比,钦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已趋于单一化和小型化,以致生物量明显下降。这一现象主要与钦州湾海水富营养化以及大面积高密度牡蛎养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崂山湾人工鱼礁区星康吉鳗摄食生态及食物网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于崂山湾人工鱼礁区地笼网和延绳钓捕获的279尾星康吉鳗样本,从胃含物组成、食性类型、摄食等级、营养生态位和营养级等方面对其摄食生态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海区许氏平鲉、大泷六线鱼、斑头鱼、褐菖鲉、花鲈等9种鱼类的胃含物分析结果,构建人工鱼礁区鱼类关键种的简化食物网模型.食性研究结果表明:星康吉鳗共摄食7类30余种饵料,虾类是其最主要的饵料类群,其次为鱼类和头足类,大泷六线鱼、方氏云鳚、鹰爪虾、玉筋鱼和日本鼓虾等是其优势饵料.星康吉鳗的饵料生物组成随肛长和季节发生显著变化.四季均以鱼类和虾类为主,春季胃含物中包括头足类,秋季包括头足类和蟹类,冬季亦有蟹类出现.肛长≤120 mm的星康吉鳗主要摄食鱼卵和鹰爪虾,120~130 mm肛长组主要摄食玉筋鱼和日本鼓虾,肛长>130 mm的星康吉鳗主要摄食大泷六线鱼和方氏云鳚.其摄食强度也随季节和肛长而变化,空胃率的季节性差异显著,平均胃饱满系数的季节性差异不显著,不同肛长组的空胃率和平均胃饱满系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人工鱼礁区简化食物网结构显示:鱼类关键种的营养级均在3级以上,星康吉鳗的营养级为4.636,处于海区食物网的最顶端.虾类、蟹类、端足类和软体动物等是鱼类关键种的主要饵料,甲壳类、方氏云鳚、大泷六线鱼和玉筋鱼是高营养级鱼类花鲈和星康吉鳗的主要饵料.  相似文献   
28.
根据2011年5月—2012年4月进行的9个航次(月份)的底拖网调查,研究了莱州湾水域三疣梭子蟹的生物学特征、数量分布以及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 莱州湾三疣梭子蟹生物量密度的月间排序为9月>10月>7月>8月>6月>11月>3月>5月>4月.其中1龄以下个体占绝对优势,2011年7—10月4个航次所占比例平均值为86.1%.9个航次中,三疣梭子蟹的体质量、头胸甲宽及头胸甲长的平均值均以8月最高、4月最低.7—11月,雌、雄个体肥满度均以8月最高,分别为1.030和1.023,7月最低,雌雄均为1.007;雌雄个体肥满度的性别差异不显著.除6—8月外,其他月份性比(雌/雄)均小于1.0.莱州湾三疣梭子蟹5—7月主要集中在黄河口、龙口近岸,8—9月以潍坊及龙口近海密度最高,11月至翌年4月主要集中在湾口深水区.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莱州湾三疣梭子蟹数量分布与表层水温、溶解氧和水深的相关性最高,其次为盐度和浮游动物密度,与浮游植物密度及其他底层渔业生物个体数的相关性最低.与1981年同期对比,2011年莱州湾三疣梭子蟹的头胸甲长显著降低.建议适当降低捕捞强度,提高捕捞规格,进一步加强三疣梭子蟹增殖基础的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增殖放流数量,以利于三疣梭子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9.
2003 年三峡水库蓄水后, 香溪河入库区段形成典型的水库型库湾, 磷污染严重, 导致水华频发。异养细菌是水体物质循环的重要参与者, 其中无机磷细菌释放结合态磷加重了水体富营养化。为了研究异养细菌和无机磷细菌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在库湾设置7 个采样点, 2015 年 4 月、6 月、9 月和12 月分别采集水样, 测定样品总氮(TN)、总磷(TP)、磷酸盐(PO4-P)及表层(水面下方0.5 m)水体叶绿素a(Chl.a)浓度, 实验室培养异养细菌及无机磷细菌。利用SPSS 17.0 对水体可培养异养细菌和无机磷细菌的时空变化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并用SPSS 软件分析细菌含量与总氮浓度、总磷浓度、磷酸盐浓度和叶绿素 a 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异养细菌和无机磷细菌含量与叶绿素 a 浓度无显著相关性; 无机磷细菌与氮磷相关性均高于异养细菌, 说明香溪河库湾无机磷细菌与水体氮磷关联性大于异养细菌。  相似文献   
30.
2014年秋、冬两季,每个季节在大潮期和小潮期对水东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4门57属134种。其中硅藻门42属106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数的79.1%;甲藻门13属26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数的19.4%;蓝藻门1属1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数的0.8%;针胞藻纲1属1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数的0.8%。优势种15种,主要为尖布纹藻Gyrosigma aluminatum、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和舟形鞍链藻Campylosira cymbelliformis等。4个航次共有种类数在18—40种,Jaccard种类相似性指数范围在0.200—0.404,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平均值分别为2.60和0.60。秋季大、小潮期多样性指数差异较显著(P0.05),冬季细胞丰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大、小潮期均无明显差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0.95×10~4个/L—28.0×10~4个/L,平均为6.86×10~4个/L,平均丰度冬季小潮期(9.46×10~4个/L)秋季小潮期(7.56×10~4个/L)冬季大潮期(5.97×10~4个/L)秋季大潮期(4.44×10~4个/L)。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盐度和营养盐可能是影响水东湾海域生态环境的主导因子。对水东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主要环境因子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细胞丰度与盐度在秋季大、小潮期为负相关,在冬季大、小潮期呈显著正相关;与无机氮和磷酸盐在冬季大、小潮期呈极显著负相关,在秋季大、小潮期均无相关性。冬季小潮期水温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细胞丰度均呈正相关;从测定结果来看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与叶绿素a含量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