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3 毫秒
41.
湖北拟隐脉叶蝉属一新种(同翅目:叶蝉科:隐脉叶蝉亚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记述湖北省拟隐脉叶蝉属一新种,双枝拟隐脉叶蝉Sophonia biramosa 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42.
湖北的主要板栗品种资源及其野生近缘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地调查及引种观察的基础上 ,对湖北 1 2个主要地方板栗品种的经济性状进行比较 ,并对其中的 6个主栽优良大果形品种作较详细的描述。此外 ,对湖北境内的野生板栗 ( Castanea mollissima Bl.) ,茅栗 ( C. se-quinii Dode) ,锥栗 ( C.henryi Rehd.& Wils)的特性及利用价值进行评价 ,首次报道了一种适合于嫁接栽培板栗的茅栗居群。  相似文献   
43.
农田生态系统中 ,营养元素循环与平衡的研究已经受到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主要集中于N ,P ,K三要素的研究[1 ,2 ] 。微量元素养分循环的研究虽有一些报道[3 ,4] ,但主要集中于B和Zn元素 ,而对Mn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微量元素Mn具有植物营养和污染危害双重作用。在我国 ,Mn肥的应用研究 ,包括肥效、施肥技术、丰缺诊断等已取得较大进展 ,Mn对环境污染及危害影响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随着Mn肥应用面积日益扩大 ,研究其在土壤 植物系统中循环与平衡 ,以维持Mn肥对作物适量供应 ,促进农田生态系统Mn肥的良性循环以及控制土…  相似文献   
44.
湖北宜昌寒武系纽芬兰统岩家河组小壳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壳化石在寒武纪早期地层时代划分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寒武系纽芬兰统的区域和洲际对比以及第二阶全球界线层型的确定方面,它们是重要的生物地层对比化石。湖北省宜昌滚子坳剖面寒武系纽芬兰统岩家河组含大量的小壳化石,根据小壳化石带可知岩家河组第1-3层为幸运阶,第5层硅磷质结核灰岩中出现Aldanella yanjiaheensis,表明第5层应属于第二阶。由于第4层炭质灰岩中缺乏化石记录,而不能确定幸运阶和第二阶的地层界线位置。笔者首次在湖北宜昌寒武系纽芬兰统岩家河组第4层上部炭质灰岩处理出一批微体古生物化石,弥补了这一层位化石记录的空缺。通过28个样品的系统分析,笔者获得上千枚小壳个体,系统鉴定和描述了6属10种,其中包括1个未定种和1个新种,新种为肿瘤形盘织金壳Zhijinites tumourifomis sp.nov.。据材料中出现的纽芬兰统第二阶的标准分子Zhijinites longistriatus、其它共生化石组合以及碳同位素地层学等证据,可以推测第4层上部应该属于纽芬兰统第二阶,因此幸运阶和第二阶间的界线位置应该在第4层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45.
后河自然保护区位于鄂西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境内,北纬30°03′至30°08′,东经110°30′至110°35′,面积约1万公顷。保护区内海拔最高1934m,最低980m,整个地势周围高,中间低。区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复杂。本区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31℃,年积温为38079—49843℃,无霜期约250天,年降水量约1460mm,年相对湿度为76%。该区发育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落叶混交林。经调查,这里有维管植物2002种,隶属810属190科。其中蕨类19…  相似文献   
46.
二叠纪钙质海绵礁的研究已逾百年,但缺乏埋藏学方面的研究。本文选取鄂西利川典型钙质海绵礁剖面,对造架生物的属种组成、保存状态(直立还是倒伏)、个体大小、古石孔藻包壳和泥晶含量进行统计研究。共鉴定出17个属种的钙质海绵和一个属种的水螅;通过统计研究发现,含钙质海绵的灰岩厚98m,其下部4/5厚度所含钙质海绵以倒伏的为主,上部1/5厚度以直立的为主;含倒伏钙质海绵的灰岩中藻包壳(古石孔藻)不发育,钙质海绵以直立为主的灰岩中,藻包壳发育;钙质海绵的个体大小由海绵灰岩下部而上增大不明显;泥晶基质的含量自海绵灰岩的下部而上明显减少。由此推断:下部的钙质海绵灰岩形成时由于没有藻包壳,大多被风浪打倒。上部具有藻包壳的钙质海绵灰岩,尽管形成时的水动力能量更强,但由于有藻包壳,其抗风浪能力得到加强,所以大多直立保存。  相似文献   
47.
湖北单子叶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1~2013年对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发现若干湖北植物新记录。该研究报道了湖北单子叶植物2个新记录属——顶冰花属(Gagea Salisbury)和筒距兰属(Tipularia Nuttall),8个新记录种分别为:少花顶冰花[Gagea pauciflora(Turczaninow ex Trautvetter)Ledebour]、凤凰蜘蛛抱蛋(Aspidistra fenghuangensis K.Y.Lang)、卷瓣重楼(Paris undulata H.LiV.G.Soukup)、筒距兰(Tipularia szechuanica Schlechter)、大黄花虾脊兰(Calanthe sieboldii Decaisne ex Regel)、小杜若[Pollia miranda(H.Léveillé)H.Hara]、长耳南星(Arisaema auriculatum Buchet)、大针薹草(Carex uda Maximowicz)。包含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卷瓣重楼、筒距兰、大黄花虾脊兰。IUCN将筒距兰列为易危级别,卷瓣重楼和大黄花虾脊兰被列为极危级别,其中大黄花虾脊兰还是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资源。该文对这些物种分布新区域的报道,扩大了这些植物的分布范围,也丰富和加深了对湖北植物多样性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48.
卧息地选择是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的行为适应。为了探讨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夜间卧息地选择的季节变化, 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 采用跟踪调查法与直接观察法, 对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麋鹿184个夜间卧息样方和184个对照样方的生态因子信息进行了观测记录。结果表明: 麋鹿春、秋、冬3个季节夜间卧息时均选择隐蔽度较高、草本盖度较高、食物丰富度较高、距隐蔽物(芦苇或树林)较近的林地生境(P < 0.05), 并且春、秋季夜间选择在距道路距离与距居民点距离上的差异不显著(P > 0.05); 夏季夜间选择在草本盖度较低、食物丰富度较低、隐蔽度较低、距隐蔽物较近、距道路与居民点距离较远、距水源较近的滩涂生境卧息(P < 0.05); 冬季夜间选择在风速较小、距道路与居民点较近的生境卧息。判别分析表明: 草本盖度、食物丰富度、距道路距离、隐蔽度、风速、距水源距离以及距隐蔽物距离这7个因子组成的判别函数可区分不同季节麋鹿的夜间卧息地, 且麋鹿在不同季节的夜间卧息地特征存在部分重叠, 这可能与不同季节间食物、水、温度与人为干扰等因子的差异性有关。建议该保护区扩大饲料基地面积、保留麋鹿卧息隐蔽环境、减少人为干扰、控制长江故道水位。  相似文献   
49.
新元古代大塘坡组黑色页岩中的甲藻甾烷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塘坡组黑色页岩为中国扬子地台新元古代间冰期沉积。在湖北长阳古城和湖南花垣民乐的大塘坡组黑色页岩中检测到沟鞭藻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甲藻甾烷,这是目前国内地质时代最早的甲藻甾烷的检出报道,结合其它化石资科,表明沟鞭藻与其它真核藻类的系统发生至少在新元古代就已经完成、这与真核生物在新元古代冰期结束前就有很大发展的推测相一致。  相似文献   
50.
体外研究蓝舌病毒湖北株3(BTV-HbC3)对鼠乳腺癌细胞MA782的感染性并探讨BTV-HbC3靶向性溶癌的机制。观察MA782细胞感染BTV-HbC3的病变效应(CPE);MTT法研究病毒致细胞病变率的特征;透射电镜观察感染病毒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研究病毒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特点;凋亡染色(TUNEL法)观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病毒对MA782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证明BTV-HbC3感染MA782细胞后有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病毒蛋白主要表达在细胞的胞膜及胞浆内;凋亡染色发现大量的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可见明显的亚二倍体峰。故认为BTV-HbC3在体外能有效的感染MA782细胞,并能诱导MA78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