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6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209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李钦  李丽 《微生物学报》1989,29(1):39-44
Two strains of Pseudomonus sp. having the extracellular catechol 1, 2-dioxygenase activity were selected from 112 bacterial strains. The conditions for enzyme production of the strains were examined. The optimal temperature and pH for enzyme formation were 30 degrees C and pH 6.8-7.0 respectively. Enzyme formation was enhanced by sodium benzoate, and was markedly inhibited by glucose, maltose and glycerol. Ammoniacal nitrogen sources were essential for cell growth and enzyme production. Sodium succinate was an effective inducer for enzyme formation. When the organism was grown in 0.15% sodium benzoate medium (pH 6.8-7.0) at 30 degrees C for 72 hours, about 10 units of catechol 1,2 dioxygenase per ml was obtained.  相似文献   
32.
从能利用正十二烷产生1,12-十二碳二元酸的热带假丝酵母突变株D28出发,经两次紫外线照射诱变,选育到一株从正十三烷产生1,13-十三碳二元酸较高的突变株2—23号菌。该突变株较出发菌株提高产酸率20%,达40.4g/L。突变株2—23也能将一定链长的长链烷烃以较高的产率转变成相应的单一二元酸。此外,在产酸摇瓶条件试验中观察到烷烃的诱导作用,使突变株产酸能力得以提高。用烷烃预培养的种子发酵正十三烷,其产生1,13一十三碳二元酸的量较糖质碳源培养的种子发酵时要提高30%。  相似文献   
33.
青霉素半连续发酵过程状态与参数在线辨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建立了带有噪声的适合于工业规模青霉素(丝状菌)半连续发酵数学模型,以排气CO2释放速率(GER)作为在线观测量,应用推广Kalman滤波器(EKF)进行状态与参数在线辨识,为过程的自适应优化控制奠定了基础。试验表明:滤波得到的状态值与实测值相当吻合,证明滤波器是一种较好的发酵状态及动力学参数变化的在线观察器。  相似文献   
34.
絮凝法固定粟酒裂殖酵母实现乙醇连续发酵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利用了粟酒裂殖酵母的絮凝颗粒,依此作为固定化手段,在悬浮床生物反应器中,对淀粉糖化液进行了连续发酵的实验研究。对发酵过程中的酵母絮凝颗粒特性作了初步考察。三个月以上的不间断运转,证明该反应器操作可行可靠,酵母浓度可达40-60g(干重)/L,设备的生产强度可达20—24g(乙醇)/L.H,超过一般用载体包埋法固定化酵母的指标。悬浮床反应器由空气为驱动力,由此而供人的有限量氧提高了酵母的发酵活性和对乙醇的耐受性,可使乙醇的比生成速率提高6—8%。本文还根据连续发酵所获得实验数据分别整理出了该发酵体系的动力学方程式,它们是 对通空气情况, V=1.02S-18.2+S(1--112P) 对完全厌氧情况:V=0·943 -24.9+S-S(1-108—P)  相似文献   
35.
单柱法分离L—缬氨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6.
优良外生菌根真菌的筛选及其菌剂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21株外生菌根菌依次有选择地进行了生长能力,拮抗作用,生态适应性,激素分泌等系列筛选实验。所筛选出的Suillus frevillei(KI.)Sing.能在3种类型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对Rhizoctonia solani Kuhn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对各种生态条件有较好的耐受能力,离体培养能产生乙烯和玉米素。实验表明,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制备的S.grevillei固体菌剂,对油松幼苗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筛选程序与准则。  相似文献   
37.
枯草芽孢杆菌β—1,3—1,4—葡聚糖酶基因(bglS)在酵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8.
对美味丝葚霉D-100进行了最佳生长条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间歇发酵最适生长周期为12-16小时,最适发酵温度为28-340℃。D-100菌体味美,它可以按一定比例(20-50%)加人肉类制品,制成美味的肉丸子、肉松等食品。通过安全毒理试验证明它无毒。D-100的营养价值相当子黄豆粉。  相似文献   
39.
胡瑞卿   《微生物学通报》1990,17(2):84-85
本文对八孢裂殖酵母、酿酒酵母和异常汉逊酵母等三株酵母菌的子囊孢子形成条件及染色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认为,八孢裂殖酵母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和醋酸钠琼脂培养基上均能产孢,而且在接种8小时以后就能产生孢子。酿酒酵母和异常汉逊酵母只在醋酸钠琼脂培养基上产孢,而且在接种24小时以后才能产生孢子。三种酵母菌的子囊孢子用碘液浸片法染色后着色效果不同,对八孢裂殖酵母的孢子染色是成功的,对酿酒酵母和异常汉逊酵母则不理想。  相似文献   
40.
利用中空纤维超滤装置过滤培酵母和乳酸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产中空纤维超滤装置构建过滤培养微生物细胞的实验系统。经过滤培养克氏酵母(Kloeckcra magna)和乳脂链球菌(Ssrepsococcus cremorrs)菌体浓度分别达到160和170OD570nm是分批培养的8倍和17倍。整个系统运转稳定,未发现过虑速度减缓和超虑膜被堵塞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