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体细胞核移植胚胎核重编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正田  沈伟  邓继先 《遗传学报》2004,31(6):641-646
尽管在多种哺乳动物种系中成功制备了体细胞克隆后代,但当前的克隆技术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大多存在许多发育异常,造成了妊娠早期高流产率和出生后高死亡率。有研究认为,克隆胚胎发育障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供体细胞的遗传重编程不完全。哺乳动物种系中,DNA甲基化是胚胎发育期转录调节的必需步骤,除了单拷贝基因序列外,在基因组很多的区域都可以观测到克隆胚胎的异常甲基化。此外,克隆胚胎的基因印迹也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92.
西藏中部退化土壤在不同培肥措施下的肥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西藏中部春播条件下就不同培肥方式对退化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影响以及土壤肥力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化肥、有机肥 ,特别是有机 -无机肥配合施用在协调土壤环境 ,促进以细菌为主导的土壤微生物繁殖以及土壤有机质、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和土壤养分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退化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呈现出变化特征的相对一致性 ,并在总体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恢复态势 ,突出地反映了高原高寒以及干旱、半干旱条件下退化土壤所具有的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肥力恢复及结构重建的可能性及其潜力。石灰性土壤条件下 ,耕层土壤有机质以及不同土层全氮、有效氮、全磷、有效磷的绝对增长量较大。同时 ,不同培肥方式对不同土层土壤真菌、固氮菌以及耕层土壤放线菌的繁殖普遍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不同土层土壤固氮菌与纤维素分解菌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3.
成熟促进因子对克隆重构胚核重编程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晓明  王锋 《四川动物》2004,23(4):397-400
成熟促进因子(maturation promoting factor,MPF)由催化亚单位P34cdc2和调节亚单位cyclin组成,对细胞周期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在核移植研究中发现:供体核在MPF的作用下发生核膜破裂(nuclear envelop breakdown.NEBD)和早熟染色体凝集(premature chromosome condensation,PCC),促进了核、质蛋白质因子的交换,有利于核重编程的进行。PCC还会对供体核的倍性及形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4.
林植华  计翔 《动物学报》2004,50(4):541-550
用15条2002年6月中旬捕自浙江丽水的怀卵滑鼠蛇研究繁殖输出及孵化热环境对孵出幼体表型特征的影响。母体在捕后3周内各产一窝柔性卵。窝卵数、窝卵重和卵大小均随母体体长增加而增大,平均值分别为13.3(枚卵)、332.4g和24.8g。窝卵数和卵大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18和0.13。窝卵数与产后母体状态呈正相关,卵数量和大小无关。每窝部分可孵卵分别用恒温(24、27、30、33℃)和21.0-39.0℃(平均28.3℃)范围内的波动温度孵化,每隔5d记录恒温孵化卵的重量。孵化热环境对卵与环境之间的水分交换有显著影响,并影响孵化卵重量的时间变化。24、27、30、33℃和波动温度的平均孵化期分别为105.4、78.0、57.8、51.3和58.6d。不同热环境下的孵化成功率和幼体畸形率有一定差别,但统计上不显著。24℃和30℃孵出幼体雄性比例较高,27℃、33℃和波动温度孵出幼体雌性比例较高,但没有证据表明孵化温度能决定滑鼠蛇性别。除孵出幼体灰分含量外,孵化温度对其它幼体特征均有显著影响。33℃孵出幼体SVL较小,但剩余卵黄和其中的灰分含量大于其它温度孵出的幼体。24℃和30℃孵出幼体的总干重、总能量、躯干干重、脂肪体干重总体上小于27℃和波动温度孵出幼体。24℃孵出幼体特征性具有最小的剩余卵黄,33℃孵出幼体则特征性地具有最大的剩余卵黄。24℃和30℃孵出幼体特征较为接近,27℃和波动温度孵出幼体较为接近。对9个幼体特征变量做主成分分析发现,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共解释81.2%的变异。幼体SVL、湿重、干重、脂肪含量、能量、躯干干重和脂肪体干重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56.9%变异),剩余卵黄干重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24.3%变异),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分值均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进一步显示,24、30和33℃孵出幼体总体上小于27℃和波动温度孵出幼体[动物学报50(4):541-550,2004]。  相似文献   
95.
“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 Italian Ryegrass)—水稻(Oryza sativa L.; Rice)”草田轮作(IRR)系统是我国南方农区新型的轮作模式之一。利用冬闲田种植多花黑麦草不仅能够生产大量的优质青饲料, 缓解冬季畜禽饲草紧缺的问题, 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 提高养分循环效率, 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积极影响。通过讨论种植多花黑麦草对土壤团聚体结构、容重、pH、腐殖酸、有机质、碳氮比、土壤氮、磷、钾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等的影响, 系统总结了黑麦草在土壤培肥方面的作用效应, 并进一步探讨了南方农区利用IRR系统发展“草牧业”的困难与挑战, 旨在为IRR系统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6.
几种重金属离子对光合细菌生长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光合细菌因其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意义与较大的应用价值 ,一直受到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的重视 ,无论基础研究 ,还是应用研究 ,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其应用研究主要为 3方面 :①用于高负荷有机废水处理 ;②用于水产养殖。它具有作为养殖水质净化剂、用于鱼虾贝幼体培育、作为动物性生物饵料的饵料、作为成鱼成虾的饲料添加剂、防治病等方面作用[6] ;③在农业上的应用。在光照嫌气条件下 ,大多数细菌能有效地固定N2 ,故在淹水的耕作土壤(如水稻田 )里 ,它能提高土壤N素水平 ,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光合细菌还能氧化或分解土壤中H2 S和胺等有毒化…  相似文献   
97.
无斑肥螈消化道五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布与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用S-P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无斑肥塬消化道五-羟色胺(5-HTIR)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5-HTIR细胞从食道到直肠的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其中,幽门部密度最高,十二指肠次之,直肠最低。5-HTIR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梭形、纺锤形或烧瓶形,梭形、纺锤形或烧瓶细胞有较长的胞突,有时胞突可见明显分叉。同时讨论了5-HRIR细胞的分点特点、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
蝙蝠的采集标记与重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毅  徐剑 《动物学杂志》2001,36(5):33-35
介绍了不同栖息环境中蝙蝠的采集方法,并对蝙蝠的标记方法,标记工具,注意事项以及蝙蝠重捕后对标记环的回收等进行了介绍,可为蝙蝠生态,分类等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徐州双山山地麻蜥的数量统计及种群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重捕次数 ,对双山山地麻蜥种群数量进行了初步统计。结果表明 ,1 997~ 1 998年度 ,该种群数量为 2 0 0余只 ;1 999~ 2 0 0 0年度 ,该种群数量为 60余只。并初步分析了该状况的成因 ,提出保护该蜥种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0.
植物向重性的研究一直受到关注,主要的研究集中在双子叶模式生物拟南芥中,而对单子叶植物的研究却很少。植物对重力感受的方式存在多种解释,但目前大量证据表明淀粉体一平衡石理论较为合理,它认为淀粉体作为平衡石在植物向重性反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过100多年的研究,现已从生理学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