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不同地区尖音库蚊复合组抗药性的分子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刘俊娥  乔传令 《昆虫学报》2001,44(3):290-296
通过生物测定、蛋白质电泳和单个蚊虫基因组Southern杂交三种方法对三个不同地区的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Culexpipienscomplex的抗性水平、抗性相关基因在种群中的分布及抗性分子特征进行了研究。采自山东高密、北京和云南昆明的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 4龄幼虫对敌敌畏、对硫磷 (有机磷类 )和仲丁威 (氨基甲酸酯类 )的抗性水平的测定结果表明 :与北京敏感系相比 ,高密种群对敌敌畏、对硫磷的抗性水平很高 ,北京种群对敌敌畏的抗性水平也很高 (约 30倍 ) ,三个种群对仲丁威的抗性与北京敏感系没有明显的区别。淀粉电泳的结果表明 :高密和北京种群中存在过量产生的非特异性酯酶Estβ11,昆明种群中存在过量产生的非特异性酯酶Estα2和Estβ2 ,单个蚊虫基因组Southern杂交的结果表明 :酯酶Estβ11、Estα2和Estβ2的结构基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扩增导致酯酶的过量产生  相似文献   
72.
刘俊娥  乔传令 《昆虫学报》2001,44(3):290-296
通过生物测定、蛋白质电泳和单个蚊虫基因组Southern杂交三种方法对三个不同地区的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Culex pipiens complex的抗性水平、抗性相关基因在处群中的分布及抗性分子特征进行了研究。采自山东高密、北京和云南昆明的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4龄幼虫对敌敌畏的抗性水平也很高(约30倍),三个种群对仲丁威的抗性与北京第三系没有明显的区别。淀粉电泳的结果表明:高密和北京种群中存在过量产生的非特异性酯酶Estβ1^1,昆明种群中存在过量产生的非特异性酯酶Estα2和Estβ2,单个蚊虫基因组Southern杂交的结果表明:酯酶Estβ1^1、Estα2和Estβ2的结构基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扩增导致酯酶的过量产生。  相似文献   
73.
74.
袁志明 LeRo.  CN 《昆虫学报》1998,41(4):337-342
根据Bacillus sphaericus 2362二元毒素基因核苷酸序列合成的一组寡聚核苷酸为引物,通过PCR扩增出1.1 kb的DNA片段作探针检测了C3-41、IAB881、IAB872、BS-197和lPl-G菌株中二元毒素基因。Southern杂交表明C3-41、IAB881、IAB872和BS-197菌株中3.5kb Hind III及LPl-G中4.7kb Hind III的酶切片段分别带有与探针有高度同源性的二元毒素基因。SDS-PAGE和Western印迹杂交表明所有菌株都能产生41.9kD和51.4kD的毒素蛋白。C3.41、IAB881、BS.197和2362的全发酵液和碱抽提液对敏感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subsp.Pipiens幼虫毒性高,但对抗性幼虫几乎无毒,LPl-G对敏感和抗性蚊幼虫具有相同的中度毒杀作用;IAB872对敏感幼虫毒性高,对抗性幼虫的毒力同LPl-G相似。这两株菌对抗性蚊幼虫的毒性可能是由Mtx毒素蛋白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75.
抗苄呋菊酯淡色库蚊对其它拟除虫菊酯的交互抗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朝远 《昆虫学报》1986,(2):131-138
1978年秋末从上海闸北区采得淡色库蚊用苄呋菊酯选育获得高达960倍的抗性品系(Res品系),它对被测定的其它拟除虫菊酯具有不同程度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从7倍(天然除虫菊酯)至7,342倍(戊氰菊酯)。交互抗性大于90倍以上的是醇部位中带有3-苯氧基苄基的二氯苯醚菊酯及其顺、反异构体或醇部位中带有`α``-氰基-3-苯氧基苄基的溴氰菊酯和戊氰菊酯。具有高抗性的4种杀虫剂(包括苄呋菊酯)分别与增效剂增效醚(Pb)或磷酸三苯酯(TPP)以1:1的比例混用后的结果表明,抗性机制与多功能氧化酶和酯酶皆有密切关系,但氧化酶抑制剂增效醚(Pb)的增效效果明显地要强于酯酶抑制剂磷酸三苯酯(TPP)的增效效果。  相似文献   
76.
论淡色库蚊敌百虫抗性品系的抗药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刚 《昆虫学报》1989,32(1):44-51
分别测定了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敏感品系(SEN)及敌百虫抗性品系(RD)雌成蚊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对硫代乙酰胆碱(Atch)的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SEN雌成蚊头部AchE的Km=1.2×10-4mol/L,Vmax=7.7×10-3mol/L(产物);胸部的Km=0.8×10-4mol/L,Vmax=6.5×10-3mol/L(产物).RD雌成蚊头部AchE的Km=5.7×10-4mol/L,Vmax=25×10-3mol/L(产物);胸部的Km=0.8×10-4mol/L,Vmax=9.5×10-3mol/L(产物).结果表明:1.SEN和RD二者的雌成蚊,它们自身头、胸间AchE是不同质的,是以同工酶的形式存在,因此RD雌成蚊头部AchE的性质与SEN雌成蚊的头部有显著差异也是由AchE同工酶的变异所造成.2.RD雌成蚊头部AchE在量上与SEN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可以认为RD雌成蚊对有机磷产生抗性的主要机理是头部AchE在质和量上产生了变异.由于羧酸酯酶不是对具有磷酸酯键的有机磷制剂作用的靶子酶,因而不是敌百虫抗性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7.
灭幼脲Ⅰ号对致倦库蚊幼虫磷酸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秋雁 《昆虫学报》1990,33(1):71-76
本文用稍加改良的磷酸苯二钠法,测定了经灭幼脲Ⅰ号处理的致倦库蚊4龄期幼虫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的变化,发现被处理幼虫的这两种磷酸酶活力均受到影响.在整个4龄期,灭幼脲Ⅰ号对AKP活力的抑制都比较明显,抑制强度甚至达80%,对ACP活力的抑制则比较弱;但在化蛹前,当对照幼虫的ACP活力增高时,被处理幼虫的ACP活力却下降,致使两者活力也相差一倍以上.由于灭幼脲Ⅰ号对幼虫两种磷酸酶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导致幼虫的生长发育缓慢,幼虫4龄期延长,幼虫不能化蛹而终于死亡.  相似文献   
78.
光活化多炔类化合物对蚊幼虫的毒力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采用自制的光活化实验装置,测定了11个合成的多炔类化合物对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 4龄幼虫的光活化毒力,发现部分化合物在近紫外光照射条件下,能明显地提高光活化毒杀效应,测得化合物5(1-苯基-4-(3,4-亚甲基二氧)苯基-丁二炔)光照与未光照处理LC50分别是0.35 μg/mL和8.89 μg/mL。实验中发现蚊虫先接触药后,再进行光照处理,才能较好地发挥毒效,而且毒杀效应与光照时间呈正相关。模拟田间试验表明,太阳光能显著提高化合物5毒杀蚊幼虫的药效。利用抗氧化剂进行猝灭作用试验,间接地证明化合物5的光活毒杀机理是与过氧化作用有关。分析结构与活性关系,发现二苯基-丁二炔衍生物比二烷基取代丁二炔活性高,苯基上不同取代基也影响光活毒杀效果,它们的活性顺序是:亚甲基二氧基>甲氧基>邻硝基>间硝基>甲基酯。  相似文献   
79.
不同地区库蚊复组群体的同工酶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柯  叶镇清  乔传令 《遗传》2004,26(2):172-176
采用水平切片淀粉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分布于我国5省的8个库蚊复组(Culex pipiens complex)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了4个酶系统7个基因座(ME、MDH-1、MDH-2、MDH-3、GPD、EST-2、EST-3)的酶谱资料。结果显示:(1)群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He为0.098~0.41);(2)较低的基因流水平(Nm=0.64)使遗传漂变起主要作用,造成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Gst=0.303),而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富集于群体之内(Hs/Dst=2)。(3)库蚊群体的遗传结构属于距离隔离模式。(4)群体间的遗传一致性(或遗传距离)反映出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也表明与地理位置存在对应关系。Abstract: Eight field populations of Culex pipiens complex collected from five provinces (Guangdong, Henan, Shandong, Beijing and Yunnan) in 2001 were used to study genetic diversity by starch gel electrophoresis. Data from seven loci (ME、MDH-1、MDH-2、MDH-3、GPD、EST-2、EST-3) of four isozymes were analyzed by software Biosys2.0 and FSTAT(Version 2.9.3).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e values of He (from 0.098 to 0.41) indicated genetic variabilities of different degree in populations.(2)The low level of gene flow (Nm=0.64) could not prevent genetic drift to cause the gen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populations. The genetic diversity between populations attributed to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otal populations is small (Gst =0.303), and the great part is accumulated within populations (Hs/Dst=2). (3)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Culex pipiens complex population was the isolation-by-distance model. (4) The genetic identity (or genetic distance) revealed the scale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populations which related to the collection sites.  相似文献   
80.
云南蚊科三新种 (双翅目:蚊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述了采自云南蚊科3新种,即:蓝带蚊属伪费蚊亚属一新种瞿氏蓝带蚊Uranotaenia (Pseudoficalbia) qui Dong, Dong et Zhou, sp. Nov.,采自西双版纳优乐山竹穴积水中,与新糊蓝带蚊Ur. Novobscura Barraud和二斑蓝带蚊Ur. Bimaculata Leicester近缘;领蚊属一新种类孟连领蚊Heizmannia (Heizmannia) menglianeroides Dong, Dong et Zhou, sp. Nov.,采自云南省景洪县森林竹筒积水中,与孟连领蚊Hz. Menglianensis Lu et Gong, 1986为近缘;库蚊属泰蚊亚属一新种陈氏库蚊Culex (Thaiomyia) cheniDong, Wang et Lu, sp. Nov.,采自云南西北部海拔1795 m的腾冲县竹筒积水,与海南库蚊Cu. (Th.) hainaensis Chen, 1977近缘。讨论了各新种与近缘种的鉴别特征。新种分别存放在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和贵阳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