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联合PPI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PPI三联疗效治疗(奥关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组在常规PPI三联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菌,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检测胃液pH值,对胃液细菌进行培养,检测Hp抑杀情况,评定消化性溃疡复发.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96.0%)、Hp抑杀率(8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2.0%、64.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6.899、5.848,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液pH值、胃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率为10.0%,对照组为26.0%,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1.584,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PPI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评估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因素,并进行分析探讨,提出护理安全问题,制定有效防范措施。结果:患者住院期间有效避免和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及不安全事件发生。结论:通过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护理安全,使护理隐患得到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体外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分离应激耐受多系分化细胞(Muse cells)及其扩增培养的技术方法.方法 分离、扩增、鉴定BMSCs,应用长时间应激方法酶消化分离Muse细胞,悬浮扩增培养4d后Western blot鉴定特异性抗原.结果 第3代生长良好的BMSCs中表达CD29、CD90而不表达CD45的占细胞总数的97.89%.长时间酶消化结合悬浮培养后,以酶消化8h组细胞表达CD105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符合Muse细胞特征.结论 Muse细胞可由BMSCs经消化分离扩增获得,可望为其进一步研究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4.
黑腹绒鼠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能量获得与分配的效率和速率是决定动物能量收支的主要因子,对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是至关重要的(Karasov, 1986;Weiner,1992).动物的消化道容纳和处理食物的能力,以及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是限制其能量收支的重要因素,也是理解生活史进化和最优资源分配理论的关键(Derting and Bogue,1993;Derting and Noakes,1995).  相似文献   
105.
污泥厌氧消化是在消化污泥微生物组的协调下将剩余污泥中有机物转化为甲烷的微生物过程。与传统厌氧消化过程不同,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进料底物为含有大量微生物细胞及胞外多聚物等复杂大分子有机物的剩余污泥。因此,厌氧消化污泥微生物组的种群组成、功能及种群间互作关系等异常复杂,使厌氧消化污泥微生物组分析成为难点问题。但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的快速发展为消化污泥微生物组研究提供了契机,并迅速推动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本文从4个方面梳理、总结厌氧消化污泥微生物组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剩余活性污泥结构、组成及其厌氧消化;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测序的微生物组研究;基于宏基因组及宏转录组分析的微生物组研究;厌氧消化污泥微生物组研究案例分析。最后我们提出了厌氧消化污泥微生物组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高压氧治疗蛇伤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7例蛇伤性溃疡患者在全身支持治疗、伤口局部清创、外用及湿敷中药治疗外,并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 27例蛇伤性溃疡患者均治愈出院,治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高压氧治疗蛇伤性溃疡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7.
银杏叶提取物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叶提取物,此种药物具有促进身体循环,抗氧化作用以及抗衰老功能,本文就介绍了银杏叶提取物的一些功能,以及银杏叶提取物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类疾病的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8.
一种简单、经济、高效的大量肝细胞培养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组织“切割分离法”加“胰蛋白酶消化法”两种传统方法的组合,获得细小的肝组织块进行贴壁法培养,待肝细胞长满瓶底(肝细胞为主)即传一代(目的去组织块及其他间质细胞),继续培养可获得高密度、高纯度、高活力的肝实质细胞。本实验方法操作简单、经济、高效,适用于一般实验室进行大规模肝细胞培养的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09.
杨正 《生物学通报》2005,40(11):42-42
口腔内化学性消化即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初中生物课程中一个重要而且经典的实验,也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唯一的生物化学实验。此实验影响学生对“人体的化学性消化”、“酶的作用”、“人体内的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因此以前的教学大纲和现行的生物课程标准都把该实验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实验操作障碍较大,特别是取唾液和恒温加热两个环节,学生由于取唾液时的心理顾忌,恒温加热时欠准确,实验的成功率比较低,很难达到满意的实验效果。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0.
陈晶  关萍  邱子健 《动物学报》2008,54(3):510-516
利用免疫荧光显微术、透射电镜及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对食物在腹毛类纤毛虫-- 贻贝棘尾虫细胞内的消化过程进行了追踪观察.食物在进入消化腔隙的初期,外面包被着一层膜结构,但此外层膜很快被消化而消失;尔后食物在贻贝棘尾虫体内的消化过程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方式为直接在消化腔隙内完成,此过程同1982年Kaul et al.和Das s et al.的报道;而另一部分食物的消化过程表现为食物逐步向细胞质内突入,以致最终完全被细胞质包围形成一被膜包裹的圆泡状结构;在此过程中,细胞质边缘突出众多含有酸性磷酸酶等物质的小囊泡结构,小囊泡与食物融合,其内的酸性磷酸酶等水解酶释放出来, 食物的表膜逐渐瓦解,个体逐渐变小,最终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被释放到细胞的消化腔隙内; 这种食物通过胞口与胞咽达消化腔隙后,再由细胞质将其包裹形成的食物泡,我们称之为" 后成食物泡".这两种消化方式与贻贝棘尾虫的消化胞器为一腔隙结构相适应[动物学报 5 4(3):510-516,2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