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8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沙土鼠海马CAl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与即早基因c-fos、c-jun、NF-κB在海马CAl区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缺血佴灌注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脑缺血佴灌注组(VR)、姜黄素组(CU)、溶剂对照组(SC);每组据再灌注时间点的不同又分多个亚组,每组6只动物。在预定时间点行开阔法行为学检查、TUNEL法海马CAl区凋亡细胞检测,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测定c-fos、c-jun、NF-κB蛋白在海马CAl区的动态变化。结果:姜黄素可显著减少沙土鼠探索活动及海马CAl区凋亡锥体细胞数量(P〈0.01)、诱导Fos蛋白及抑制Jun和NF-κB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姜黄素具有脑保护作用,调控即早基因c-fos、c-jun和NF-κB的袁达可能是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2.
Yang G  Liu XF  Liu N  Zhang J  Zheng JW  Sun HY  Zhang WD  Ma YY 《生理学报》2007,59(3):305-310
药物成瘾被认为是药物长期作用于脑而产生的一种慢性复吸性脑疾病,长期反复的药物(如吗啡)滥用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如药物依赖、药物耐受、强迫性药物寻求等。本实验利用条件化位置偏好(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模型来检测大鼠对吗啡依赖和心理渴求等过程;采用双声刺激听觉诱发电位来研究大鼠在慢性吗啡给予、戒断以及再给药过程中海马感觉门控(N40)的动态变化。吗啡组大鼠注射吗啡(10mg/kg,i.p.)12d,经历第一次戒断12d,再次注射吗啡(2.5mg/kg,i.P.)1d,之后经历第二次戒断2d;对照组大鼠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其余实验条件与吗啡组相同。CPP实验表明,这种药物给予方法促使大鼠对吗啡产生药物依赖和心理渴求。双声刺激诱发电位实验表明,吗啡组大鼠在吗啡给予期间海马感觉门控受到损伤;第一次戒断期的第1~2天海马感觉门控能力减弱,第3天增强,第4~12天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再次给予吗啡后海马感觉门控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并且随后2d的戒断期内海马感觉门控能力也一直保持较低水平,表明再次给药使大鼠海马感觉门控对吗啡更加敏感化。结果提示,长期反复的吗啡给予及再给药干扰了海马的感觉门控能力,吗啡成瘾对大脑可能产生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93.
蝎毒耐热蛋白对大鼠急性分离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ang Y  Zhang XY  Li S  Zhang J  Zhao J  Zhang WQ 《生理学报》2007,59(1):87-93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在电流钳模式下观察经持续高温等特殊处理后分离纯化的30~50 kDa蝎毒耐热蛋白(scorpion venom heat resistant protein,SVHRP)(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01 106166.92)对急性分离大鼠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结果发现SVHRP可致海马神经元兴奋性降低.神经元经1×10-2 μg/mL SVHRP处理后动作电位发放模式改变,发放频率减少.在52个受检细胞中,有45个细胞产生位相放电(占86.54%);7个细胞产生重复放电(占13.46%).在产生位相放电的45个细胞中,有8个细胞在SVHRP处理后仍可以诱发出位相放电(占17.78%);37个细胞在SVHRP处理后无法诱导出位相放电(占82.22%),SVHRP处理后动作电位的产生与处理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n=45);在产生重复放电的7个细胞中,在1×10-2μg/mL SVHRP作用后均不能再次诱发出重复放电,而是产生一个动作电位或不再产生动作电位,药物处理前产生的动作电位个数为14.57±1.00,SVHRP处理后产生动作电位的个数为0.57±0.20,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n=7).1×10-4 μg/mLSVHRP处理后,诱发动作电位产生的基强度由(75.10±8.99)pA增加到(119.85±12.73)pA(P<0.01,n=8);阈电位由(-41.17±2.15)mV升至(-32.40±1.48)mV(P<0.01,n=8);动作电位峰值由(68.49±2.33)mV下降至(54.71±0.81)mV(P<0.01,n=8).由于神经元超兴奋性被认为是癫痫发作的基本机制之一,因此上述结果表明SVHRP有可能通过降低海马神经元兴奋性发挥其抗癫痫作用,这为蝎毒药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采用膜片钳内面向外式记录技术,研究急性分离成年大鼠海马CAl区锥体神经元外向整流氯离子通道的氧化还原调控。发现细胞内侧给予氧化剂DTNB(5,5'-dithiobis-2-nitrobenzoic acid),可显著减弱氯通道的活动,IC50值为(28.05±2.42)μmol/L;还原剂DTT(dithiothreitol)对氯通道没有明显影响,但可逆转DTNB引起的抑制效应。说明DTNB不改变通道电导,其引起的通道活动减弱是由氯通道关闭时间延长而开放时间缩短所致。研究还发现,另一对氧化型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具有与DTNB和DTT同样的效应。本研究结果显示,成年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外向整流氯通道可以被细胞内氧化还原剂所调控。  相似文献   
95.
《生物磁学》2011,(15):I0002-I0002
研究人员发明一种新方法,有助于确定变异在多发性硬化症中所发挥作用的程度,新成果发明在5月在线出版的《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期刊上。  相似文献   
96.
贺立新  卢大华  蔡海荣 《生物磁学》2011,(17):3255-3257,3269
目的:探究人体海马CA1区神经元锥体细胞胞体发育的过程。方法:取19孕周(19GW)、20GW、26GW、35GW、38GW水囊引产胎儿和8岁(8Y)死亡儿童各1例,所有标本来源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采用Golgi染色技术,借助配备有"Neurolu-cida"软件的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A1区锥体细胞胞体,分析细胞体的长度和面积。结果:19GW和20GW细胞体形态尚不明显。26Gw、35Gw、38Gw、8Y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胞体长度分别为56.5±2.5(μm)、80.8±8.5(μm)、85.9±12.2(μm)、91.3±9.6(μm);胞体面积分别为254.5±13.7(μm^2)、362.5±15.5(μm^2)、380.5±22.8(μm^2)、460.8±25.7(μm^2)。26GW锥体细胞胞体长度和面积与35GW、38GW、8Y相比差异明显(P〈0.05);8岁胞体长度和面积与38GW相比有小幅度增大;细胞形态学:26GW、35GW、38GW锥体细胞胞体切面呈椭圆形或三角形,随胎龄增大,胞体长度和面积逐渐增长增大,特别是细胞基底部增宽。胞体形态由椭圆形逐渐转换为三角形;细胞底部的基树突数量也逐渐增加,到38GW时可以达到4—7个,8Y锥体细胞胞体在切面上基本上都呈三角形,细胞长度和面积与38GW相比稍微增大,相对趋于稳定。结论:人体在发育过程中,锥体细胞长度呈逐渐增长、面积呈逐渐增大趋势,26GW与35GW之间变化最大,38GW与8Y胞体面积差异不明显,整个变化趋势逐渐变慢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颞叶癫痫(TLE)患者海马组织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难治性颞叶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集5例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TLE患者手术中切除的海马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DNF mRNA表达,并与3例非海马硬化TLE患者对照。结果:与非海马硬化组比较,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TLE患者海马组织中的BDNF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TLE患者海马组织中BDNF mRNA表达表达增高,可能在海马硬化和难治性颞叶癫痫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
Wang WT  Hu SJ  Han D 《生理科学进展》2005,36(2):137-140
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是常见的难治性癫痫,主要累及到海马及海马旁结构等边缘网络。爆发式放电神经元(bursting—firing neurons,BFNs)的活动是促使海马结构产生癫痫电活动及相关病理性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BFNs是一类能够由刺激引起、甚至自发产生成串高频爆发式放电(bursting)的神经元。爆发式放电增加了突触传递的效率,促使突触活动产生短时程和长时程可塑性变化,募集邻近神经元产生同步化放电。BFNs的电活动在癫痫相关性电活动中可能具有起搏点的作用。同时,癫痫电活动也促使内源性BFNs的改变,以及调制非爆发式放电神经元向BFNs的转变,导致海马结构内癫痫电活动的进展和扩散,最终促使癫痫相关性病理性改变和脑的高级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芋螺毒素SO3对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后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测定缺氧后大鼠海马神经元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与结论:芋螺毒素SO3可以明显抑制因缺氧所致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缓解-复发型EAE大鼠的基本病理改变。方法对缓解-复发型EAE大鼠进行HE染色、Weil髓鞘染色和改良的Bielschowsky染色,以免疫组化方法标记GFAP和MMP-2、MMP-9。结果组织内可见多个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呈袖套样分布,伴有大片状脱髓鞘,部分脱失的髓鞘内有炎细胞浸润,轴索呈空泡样缺失,GFAP染色证明在旧病灶的周围部分可见星形胶质细胞增生,MMP-2、MMP-9在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炎细胞及脑(脊)膜内呈阳性表达。结论①缓解-复发型EAE大鼠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与临床表现一致,有活动性和非活动性病灶并存的现象。②MMP-2、MMP-9在活动性病灶内表达,参与疾病的发生。③缓解-复发型EAE病理改变与MS相似,是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