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1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74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背景】红脉穗螟是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目前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措施对其进行防控。【方法】采用药膜法和饲喂法研究了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槟榔红脉穗螟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印楝素、烟碱、鱼藤酮和除虫菊素对红脉穗螟各龄幼虫均表现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采用药膜法处理后,除虫菊素和烟碱对槟榔红脉穗螟各龄幼虫的毒力最高,LC50分别为3.83~17.01 mg·L-1和3.75~24.78 mg·L-1,且其毒力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大而减弱。浸叶饲喂法结果表明,烟碱和鱼藤酮表现出较强的杀虫活性,LC50分别为7.72~20.69 mg·L-1和11.41~25.25 mg·L-1。【结论与意义】植物源杀虫剂不同处理方法对红脉穗螟的毒力存在差异,生产上应根据药剂的作用方式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72.
c-di-GMP是细菌中广泛存在的第二信使,可通过效应蛋白参与调控细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运动性和毒力等生物学特性。YeaI因含有能结合c-di-GMP分子的EGEVF基序,可能作为c-di-GMP效应蛋白发挥作用。[目的] 研究yeaI基因缺失对奶牛源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NJ17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NJ17的yeaI缺失株(NJ17ΔyeaI)及回复株cNJ17ΔyeaI,分析yeaI对NJ17生物学特性(如生长特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对小鼠乳腺上皮细胞(EpH4-Ev)的黏附)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NJ17的yeaI缺失株(NJ17ΔyeaI)及其回复株(cNJ17ΔyeaI);与野生株NJ17相比,缺失株NJ17ΔyeaI生长特性及耐药性无显著变化,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下降,运动性显著升高(P<0.05);透射电镜检测结果表明,yeaI缺失影响NJ17菌毛和鞭毛的形成;实时定量PCR(qPCR)结果显示,yeaI基因显著抑制NJ17鞭毛基因filGmotB的转录水平(P<0.05);血清杀菌实验表明,yeaI缺失能显著增强其抵抗血清杀菌作用(P<0.05);对EpH4-Ev细胞黏附实验表明,yeaI缺失对NJ17黏附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yeaI对奶牛源大肠杆菌NJ17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3.
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海洋沉积物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北极海洋沉积物可培养细菌的菌种资源多样性。【方法】采用海水Zobell2216E培养基和涂布平板法对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获得的海洋沉积物开展细菌分离培养,通过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了解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结果】根据菌落形态特征,从40个站位的北极海洋沉积物样品中共分离并获得16S rRNA基因有效序列的细菌达445株;基于16S rRNA基因的相似性分析与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细菌分属于细菌域的4个门、6个纲、13个目、28个科、49个属、91个种,其中γ-Proteobacteria占大多数;有12株与模式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小于97%,可能代表了6个潜在的细菌新物种;此次获得的细菌种类组成与以往第五次北极科考获得的相比,在属水平上差异较大。【结论】北极海洋沉积物中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具有很多新型微生物仍未被发现,是亟待开发的微生物资源宝库。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湛江沿海硇洲岛和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潮间带产胞外纤溶酶样酶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海洋真菌的生物多样性,为发掘新型溶栓药物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和酵母膏蛋白胨葡萄糖(YPD)培养基分离培养海洋真菌,采用真菌r DNA转录间隔区1-5.8S r DNA-转录间隔区2(ITS1-5.8S-ITS2)片段的序列分析及其系统进化树构建的方法鉴定分离培养的海洋真菌,采用脱脂牛奶马铃薯葡萄糖琼脂(SM-PDA)培养基培养法筛选产胞外蛋白酶的海洋真菌,采用海水纤维蛋白马铃薯葡萄糖琼脂(FN-PDA)培养基培养法筛选产胞外纤溶酶样酶和/或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海洋真菌。【结果】从湛江沿海的硇洲岛和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潮间带分离、培养和鉴定了海洋真菌446株,含真菌的98个种,分布于真菌域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6个纲、18个目、46个科、65个属;其中产胞外蛋白酶的海洋真菌有265株,61个种,分布于41个属;产胞外纤溶酶样酶的海洋真菌有67株,22个种,分布于14个属;产胞外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海洋真菌有84株,23种,分布于13个属;优势属为曲霉属(Aspergillus),其次为青霉属(Penicillium)。【结论】湛江沿海潮间带可分离培养的产胞外纤溶酶样酶和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海洋真菌物种丰富多样,是发掘新型溶栓药的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75.
目的通过对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为食源性疾病诊断提供病原学确证,进一步探讨食源性疾病的治疗、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按照国标方法进行几种致病菌的分离鉴定,按照CLSI 2010进行药敏试验操作及结果判定。结果 200份样品中共检出48株致病菌,检出率为24.00%。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7株,沙门菌6株,副溶血性弧菌3株,志贺菌2株。分离出的志贺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对13种抗生素全部敏感,分离出的沙门菌仅对四环素存在耐药性;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中,有19株对13种抗生素均敏感,18株对8种抗生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产生10种耐药谱。结论通化市人民医院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粪便标本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沙门菌,且两者均存在耐药株,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76.
以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沉积物分离的真菌为对象,研究红树林沉积物真菌的多样性和筛选抗茶叶病原真菌活性的菌株。将分离纯化的135株真菌通过形态学和Ribosomal DNA-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DNAITS)序列测定进行鉴定及多样性分析,归为40个种类型,分别属于17个属,其中青霉属(25%)为优势菌,木霉属(15%)、曲霉属(10%)和镰刀属(10%)次之,表明红树林沉积物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利用平板对峙法对真菌的发酵粗提物抗茶叶病原真菌生物活性研究,结果发现,共有17株(占42.5%)真菌具有抗茶叶病原真菌活性,其中15株能够抑制茶叶轮斑病(Pestalotiopsis theae)LH13,12株能够抑制茶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LH30,8株能够抑制茶叶溃疡病(Neofusicoccumsp.)LH107,有两株对这三种茶叶致病菌均有较强活性。这些活性菌株分布在6个属中,分别是青霉属(7株)、木霉属(3株)、镰孢属(2株)、枝孢属(2株)、白地霉属(2株)和球腔菌属(1株)。由此可见,红树林沉积物真菌抗菌活性菌株的种属分布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77.
配制了6种等氮等脂的饲料饲喂(12.320.02) g的吉富罗非鱼8周, 探讨罗非鱼对不同脂肪源的利用效果,筛选出适合吉富罗非鱼的植物脂肪源。6种饲料中分别添加大豆油(SO)、棕榈油(PO)、棉籽油(CO)、菜籽油(RO)、磷脂(SL)和1:1:1:1:1大豆油-棕榈油-棉籽油-菜籽油-磷脂混合油(MIX)。结果显示: (1)菜籽油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棕榈油组、棉籽油组、磷脂油组和混合油组(P0.05), 大豆油组显著高于棉籽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菜籽油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棉籽油组、磷脂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 与其他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2)肌肉脂肪酸明显受饲料脂肪源影响, 棕榈油组肌肉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相关性最大(P0.05), 棉籽油组肌肉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相关性最小(P0.05); (3)棕榈油组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棉籽油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 大豆油组肝脏脂蛋白酯酶活性显著高于棉籽油组和菜籽油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 菜籽油、大豆油可以作为吉富罗非鱼饲料中良好的脂肪源, 棉籽油不利于吉富罗非鱼生长。  相似文献   
78.
海洋酸化条件下Cd2+和Hg2+对斧文蛤幼贝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在海洋酸化条件下重金属污染物对滩涂贝类的影响,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实验的研究方法,利用海洋酸化人工模拟系统,分析了不同酸化条件下(对照组pH 8.20、酸化组pH分别为7.80、7.60和7.40)Cd2+和Hg2+对斧文蛤(Meretrix lamarckii)幼贝急性毒性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设定的海洋酸化范围内,单一的海洋酸化对斧文蛤幼贝的存活没有显著性影响,但海洋酸化显著增强了Cd2+和Hg2+的急性毒性。与对照组相比,酸化组Cd2+和Hg2+的毒性随着酸化程度的加剧而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 Cd2+和Hg2+均在pH 7.40时对斧文蛤的毒性最强,其96h半致死(96h LC50)浓度分别为4.068 mg/L(Cd2+)和10.332 mg/L(Hg2+),明显低于pH 8.20、7.80和7.60时其对斧文蛤幼贝的96h LC50浓度(其值分别为Cd2+ 6.458、5.947、4.728 mg/L和Hg2+ 12.027、11.169、10.595 mg/L)。研究有助于丰富海洋酸化与重金属毒理作用在海洋贝类中的研究内容,为斧文蛤资源恢复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与常规治疗药物相比,抗体药物具有靶向性强、特异性好等优点,其作为一类重要的治疗性药物,近年来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应用范围逐渐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慢性炎症扩展到心血管和感染性等疾病中。人源抗体的全部结构是由人类抗体基因所编码的,因此避免了异种蛋白长期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加之人源抗体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使其逐渐成为治疗性抗体研发的首要选择。综述了近年来治疗性人源抗体的主要制备技术及其在临床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同时探讨了人源抗体制备技术的不足之处,以期为人源抗体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80.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DA-201为载体对海洋脂肪酶固定化,并探寻添加剂对固定化过程的影响。分别以NH_4Cl、甘露糖和甘氨酸为添加剂,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条件。结果显示,以NH_4Cl为添加剂的最优条件: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pH 6. 0,固定化温度30℃,载体投放量0. 5g,NH_4Cl浓度25mmol/L,固定化时间3. 0h,酶活力达到115. 27U/g;比不含有添加剂的固定化酶固定化效率提高47. 42%。以甘露糖为添加剂最优条件: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缓冲液pH7. 0,固定化温度35℃,载体投放量0. 5g,甘露糖浓度10mmol/L,固定化时间4. 5h;酶活力达到122. 75U/g,比不含有添加剂的固定化酶固定化效率提高6. 50%。以甘氨酸为添加剂的最优条件: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缓冲液pH7. 0,固定化温度20℃,载体投放量0. 5g,甘氨酸浓度为25mmol/L,固定化时间7. 5h;酶活力达到141. 69U/g,比不含有添加剂的固定化酶固定化效率提高26. 12%。采用不同添加剂对大孔吸附树脂DA-201的吸附固定化过程有较大影响,可以极大地提高吸附效率;同时发现缓冲液类型、pH、温度、添加剂浓度和固定化时间等对DA-201树脂吸附脂肪酶有很大影响,对后续吸附固定化工业酶研究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