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多道检索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没有利用计算机技术之前,多道检索表停留在“穿孔卡”检索表形式,目前,在计算机辅助下的多道检索表已很快发展出多种检索系统,如DELTA、Lucid和NaviKey等。本文主要比较了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6种多道检索系统在体系结构、用户界面、数据库和检索策略等方面的异同,并从性状选取自由、容错度、模糊表达、数值型性状、最佳检索性状、保留性状未知的分类群以及检索特征等7个方面对检索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鉴于多道检索表存在多种异名,不便于研究交流,我们建议使用“Multi access keys”作为正式名称。最后本文就多道检索表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2.
中华竹鼠的洞穴结构及其生境利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徒步不定宽样线法对片口自然保护区中华竹鼠(Rhizomys sinensis)的生境选择和洞穴特征进行了研究.共设置4条样线148个20 m×20 m样方,并对61个有中华竹鼠新鲜土堆的洞穴进行了解剖观察与测量,采用Vanderloeg和Scaiva选择指数对生境选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洞系结构由土丘、洞口、取食道、避难所、窝及厕所组成,每个结构都与中华竹鼠的习性及生存活动相适应;中华竹鼠喜欢选择东南坡向、坡度适中(25~45°)、上层乔木郁闭度大于25%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竹子密度适中(20~40株/m~2)、竹子较粗(基径大于10 mm)、距水源较近且远离人为活动干扰的箭竹林中筑巢.  相似文献   
83.
温州六道木Abelia spathulata Sieb. &; Zucc.原来被认为特产于日本, 最近发现也分布在我国浙江省永嘉县四海山。温州六道木与糯米条A. chinensis R. Brown的亲缘关系最近, 但温州六道木聚伞花序仅2花, 生于小枝顶端; 花冠白色或粉红色, 长2-3 cm, 钟状, 裂片二唇形; 雄蕊不伸出花冠筒外。糯米条聚伞花序多花, 集生于小枝顶部叶腋成圆锥花序状; 花冠白色, 长0.5-1 cm, 漏斗状, 裂片近辐射对称; 雄蕊显著伸出花冠筒外。  相似文献   
84.
黄菖蒲适生环境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在旱生(CK)、湿生及水深10、30、60、100和150cm 7个不同栽培环境下的株高、叶干重、通气组织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从旱生至30cm水深环境中,黄菖蒲的株高和叶干重均逐渐增加,而在水深60cm至150cm的环境中则呈降低趋势。在水深30cm的环境中处理40d,黄菖蒲叶片通气道与横截面积比及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相对电导率及脯氨酸含量随水深及处理时间的增加基本呈上升趋势。结果表明,黄菖蒲在水深约30cm的环境中生长状况最佳;在旱生、湿生和水深10cm的环境中能够生长良好;在60cm水深环境生长比较适宜;水深超过60cm,黄菖蒲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5.
安明态  杨瑞  苟光前 《植物研究》2009,29(2):129-130
报道了贵州忍冬科(Caprifoliaceae)六道木属(Abelia R. Br.)1个新种,即荔波六道木(Abelia lipoensis M. T. An et G. Q. GOU)。新种与糯米条(A. chinensis R. Br.)近缘,不同点在于小枝和叶背无毛,花序宽大,疏松,呈宽圆锥状,花萼裂片近无毛,花冠小,长6~9 mm,白色,与萼裂片近等长或稍长。  相似文献   
86.
道虎沟生物群是我国近年来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虽然绝大多数学者认同其时代属于中侏罗世,但它的产出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仍存争议。一些学者认为道虎沟化石层属于中侏罗统九龙山组或海房沟组,但另一些学者却认为它属于中侏罗统或中上侏罗统髫髻山组。一些学者将化石层底部的砾岩层划归九龙山组,而将化石层主体连同其上的大套火山岩划归髫髻山组。通过近些年的野外考察,笔者在道虎沟村东的道虎沟化石层底部砾岩中找到了与其他层位类似的凝灰质页岩夹层,内含典型的道虎沟生物群动植物化石。因此,道虎沟底部的砾岩无疑是道虎沟化石层的一部分。结合目前地层及同位素年代学证据,道虎沟化石层归入中侏罗统上部的海房沟组较为合适。随着燕山运动的发生,道虎沟生物群的代表分子在宁城盆地中侏罗世沉积开始之前就已经产生,其起源需要到更古老的地层中寻找。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肺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是心肺运动试验(CPET)人体心肺代谢整体功能评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研究对肺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和小气道功能异常及其临床相关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l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76 698例体检人员行常规心电图、肺通气和换气功能检查,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心肺功能异常检出率,进一步分析心肺功能异常严重程度的特点。结果: ①在76 698例常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71.04%。②肺通气功能异常检出率36.86%,其中男性44.78%(17 570/39 237),女性28.57%(10 703/ 37 461),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且各年龄段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均<0.01)。③小气道功能异常检出率为56.26%,男性57.73%(22 661/39 237),女性54.72%(20 499/37 461),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0~39岁组,40-49岁组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P均<0.05),20~2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岁组均男性高于女性(P<0.05)。④换气功能异常检出率为28.54%,其中男性30.55%(7 433/24 327),女性26.50%(5 507/20 78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39岁组(P<0.05)、20~29岁组和40~49岁组(P均>0.05),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50~59岁组,60~69岁组,≥70岁组,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均<0.05)。结论: 河南体检人群心功能、肺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及小气道功能异常的检出率较高,男性明显大于女性,年龄≥70岁者高于其他年龄段。  相似文献   
88.
所谓“不良结构”问题,是相对于“结构完整”的结构良好问题而言的。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可以通过恰当构造、精心设计、合理利用“不良结构”问题,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打开思维的门窗,催生出学习过程的整体“完整”,最终达成教学整体的有效、丰实。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课堂教学观察,阐述了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不良结构问题,促进学生体验与探究。催生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整体之美”。  相似文献   
89.
生命条形码与生命之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条形码和生命之树的研究与应用在近十年内备受关注,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两个热点。本文综述了生命条形码和生命之树的概念来源、研究现状、面临问题与解决方案,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生命之树概念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DNA条形码的提出和实施则只有十年的历史,两者均得益于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但两者的目的不同,生命条形码技术旨在实现对物种的快速鉴定,而生命之树研究的主要目的则是重建生命世界的起源和进化历史以及各生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因此应根据两者不同的目标任务而采取相应的发展思路和顶层设计。本文针对目前生命条形码和生命之树研究领域遇到的瓶颈和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作者建议我国学者抓住机遇.与多个领域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广泛合作,推动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和生命之树理论研究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0.
臭椿茎中分泌道的发育及其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解剖学方法研究臭椿茎和叶柄中分泌道的结构、分布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臭椿茎和叶柄中的分泌道分布于髓的周缘,次生木质部中无分泌道.分泌道是由一层分泌细胞围绕分泌腔而构成,分泌细胞外有1~2层鞘细胞.分泌道以裂生方式形成,其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原始细胞阶段、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在原始细胞阶段,一群原始细胞具浓厚细胞质,细胞核清晰可见;形成阶段,原始细胞的中央细胞间细胞壁中层降解,细胞壁分离,形成腔隙,随着分泌细胞数量的增加,分泌腔体积扩大;成熟阶段的分泌道具有12~16个分泌细胞,1~2层鞘细胞,分泌腔直径为30~50μm.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分泌细胞及分泌道内含物中含大量的萜类、多糖和脂类物质.机械创伤能够诱导次生木质部中产生创伤分泌道.臭椿茎中的分泌道和创伤性分泌道在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