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4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驯化温度对尖头鰂(Rhynchocypris oxycephalus)热耐受特征的影响, 本研究设置4组水温(14℃、19℃、24℃和29℃), 对尖头鰂驯化两周, 采用临界温度法观察尖头鰂的耐受温度。结果显示: 尖头鰂的热耐受性受到温度驯化的影响, 表现为高温驯化可以升高最大临界温度(CTmax), 4个驯化组的平均CTmax分别为32.29℃、33.23℃、33.40℃和35.71℃; 低温驯化可以降低最小临界温度(CTmin), 平均CTmin分别为0.00、0.10℃、2.10℃和5.27℃; 在适中的温度(19℃)驯化条件下具有最高的温度耐受范围(33.13℃)。在高温条件下的温度驯化具有较高的驯化反应率, 最大值出现在24—29℃内(0.46); 低温驯化反应率最大值出现在29—24℃内, 为0.63。尖头鰂在本研究的驯化区间(14—29℃)内的热耐受区域面积为478.98℃2, 与温水性鱼类的温度耐受性相当, 说明尖头鰂具有较强的温度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与血浆灌流(PP)联合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其对炎症因子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实验组行PE联合PP治疗,对照组行单纯PE治疗。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血氨(NH3)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白蛋白(ALB)和凝血酶活动度(PTA)明显上升(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ALT、TBIL和NH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B和PT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血清中炎症因子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实验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PE与PP联合治疗肝衰竭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有效清除炎症因子,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线粒体Cyt b基因为分子标记,对赤水河两种荷马条鳅属(Homatula)鱼类(红尾荷马条鳅和短体荷马条鳅)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了对在长江上游其他几个水系分布的同种鱼类进行比较,分析其生物地理学过程。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水系135尾红尾荷马条鳅Cyt b基因序列共检测出42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36和0.00493;其中,赤水河种群的分别为0.891和0.00208。3个水系52尾短体荷马条鳅Cyt b基因序列共检测出12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0.821和0.01105;赤水河种群的分别为0.646和0.00390。基于ML和BI法构建的单倍型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两物种各自构成单系,且得到较强支持。红尾荷马条鳅各种群地理格局分布明显,赤水河种群为并系类群位于分支基部。在短体荷马条鳅支系中,岷江与沱江两个水系的个体相互聚类在一起,而赤水河群体聚成一个分支。赤水河与其他水系不存在共享单倍型,表现了明显的隔离和差异性的地理分布格局。由于这些水系之间地理位置相距较远,推测这种格局的形成不是地质运动造成的水系隔离,而是历史时期水位的高低变化造成鱼类种群的扩散和隔离。错配分析支持赤水河两物种种群扩张的推断,但中性检验却并非全部支持,显示种群历史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4.
纯色山鹪莺的领域鸣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鸟类鸣叫是鸟类行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探究纯色山鹪莺(Prinia inornata)的鸣叫模式与其尾羽逆向变化的关系,于2007年8-10月在广东省肇庆江溪村对繁殖期纯色山鹪莺的领域鸣声等行为进行研究。运用焦点动物观察法,通过Olympus DS-20数码录音笔(100—17100Hz)和直径50cm声音收集器采集声音。行为统计以直接观察和SonyDCR-VX2000E数码摄像机录像相结合。结果如下:⑴共采集到620个鸣句,分属6种鸣句类型,其中4中为常见类型,1种为过渡类型,1种少见类型。(2)纯色山鹪莺的鸣声结构简单,变化较多,能够根据环境改变鸣声,具有识别危险程度和危险对象种类的能力。(3)鸣声均和一定的行为具有联系,4种主要鸣声类型均伴有抖尾行为出现。据此认为,纯色山鹪莺鸣唱结构简单但变化较多,而尾羽在其领域鸣叫行为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植入血管束的血管化人工神经导管修复SD大鼠长段坐骨神经缺损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8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制成14mm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2条神经),分别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A组:自体神经移植组(自体组);B组:普通PGLA神经导管移植组(导管组);C组:植入自体血管束的普通PGLA神经导管移植组(血管化导管组)。观察术后大鼠后肢皮肤溃疡面积;检测术后6周、12周时步态变化和肌电图。结果:术后各组SD大鼠均出现后肢溃疡,血管化导管组SD大鼠后肢溃疡愈合较导管组早2周。血管化导管组步态检测SFI明显优于导管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无明显差异。肌电图检测表明血管化导管组无论是神经传导速度,还是动作电位振幅均明显大于导管组(P<0.05),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植入血管束的血管化人工神经导管能有效地促进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水貂GH基因SNP_S与皮张长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貂生长激素(GH)基因作为控制水貂皮张长度性状主基因的候选基因,以大兴安岭水貂养殖基地养殖的水貂群为试验材料,通过PCR-SSCP方法对GH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在该基因内含子1中发现1处碱基突变:C→A,并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BB),BB基因型个体与AA基因型个体皮张长度有一定的差异(P0.05)。在外显子2中发现2处碱基突变:T→A、C→G,并由此检测到了3种基因型,分别命名CC、CD、DD,但3种基因型对水貂皮长的影响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各基因型之间的组合给水貂皮长带来的影响时,发现多数组合基因型对所检测的水貂皮长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8.
东濮凹陷渐新世早期成盐环境及古生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濮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南部,豫东北与鲁西南交界地带,北起山东范县,南至河南封丘一兰考县境内,是以中、新生代沉积为主的断陷盆地(图1)。南北长约140km,东西宽约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鸭C4结合蛋白(C4b-binding protein,C4BP)与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的相互作用,对鸭C4BPα进行克隆、原核表达,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斑点杂交试验验证C4BP与RA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鸭C4BPα核苷酸序列全长为1230bp,与鸡C4BPα的相似性最高(82.1%);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鸭C4BPα与鸡C4BPα处于同一系统进化树分支上,两者遗传进化关系最近;C4BPα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 (DE3)中能高效表达,重组蛋白以胞内可溶性形式存在;多克隆抗体效价超过1∶10000,并且可以与重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斑点杂交试验结果显示RA与鸭C4BP可以发生相互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RA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聚乙烯吡咯烷酮制作鱼类透明骨骼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透明骨骼标本制作方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标本经过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处理后,制成的透明骨骼标本无需浸泡在丙三醇中保存,且具防霉防虫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