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6篇
  免费   1416篇
  国内免费   3754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445篇
  2022年   453篇
  2021年   457篇
  2020年   488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324篇
  2017年   429篇
  2016年   469篇
  2015年   454篇
  2014年   708篇
  2013年   595篇
  2012年   649篇
  2011年   706篇
  2010年   674篇
  2009年   604篇
  2008年   746篇
  2007年   597篇
  2006年   581篇
  2005年   557篇
  2004年   571篇
  2003年   569篇
  2002年   521篇
  2001年   481篇
  2000年   383篇
  1999年   335篇
  1998年   263篇
  1997年   278篇
  1996年   295篇
  1995年   306篇
  1994年   254篇
  1993年   204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179篇
  1990年   158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细胞免疫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蓓  姚坤 《Virologica Sinica》1998,13(3):232-236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APAAP法及MTT法,研究了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中国南京地方株CN5感染细胞病毒抗原表达的形态学和动力学特征、CD抗原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变化及PHA诱导的细胞增殖反应的改变。结果显示,CN5感染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s)后8~12h即可在细胞内检出病毒抗原,至接种后48h,病毒抗原阳性细胞可达36%;CN5感染CBMCs和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后可引起两者CD3阳性细胞减少、CD4阳性细胞增多,而对CD2、CD8、CD45RA阳性细胞百分率未见明显影响;CN5感染细胞裂解液对PHA诱导的PBMCs增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与该裂解液的蛋白浓度之间呈一剂量依赖关系,且可被HHV6抗血清所逆转。  相似文献   
992.
为研究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各亚型在猫脊髓内的定位分布特征,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调查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五种亚型(mGluR1,mGluR2,mGluR3,mGlur5及mGluR7)在猫脊髓(颈2、颈6、胸5、腰6、骶1-2)内的分布状况。结果如下:(1)在背角深层(Ⅲ-Ⅳ层)和腹角内分布有大量中小型(<30μm)mGluR1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背角浅层(Ⅰ、Ⅱ层)为阴性;(2)mGluR2/3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仅见于背角Ⅱ层内侧部,其它部位为阴性;(3)致密的mGluR5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猫脊髓背角Ⅱ层的神经毯内,背角Ⅰ层及深层呈中等密度染色;(4)致密的mGluR7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分布于背角Ⅱ层的神经毯内,背角Ⅰ层及深层(Ⅲ-Ⅳ层)呈中等密度染色。此外,腹角运动神经元和骶髓副交感核内的神经元亦呈现mGluR7样免疫反应阳性。单侧切断背根,发现术侧背角浅层内mGluR7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密度略有降低,而mGluR5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密度与对侧基本相同。本研究结果显示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五种亚型在所调查的猫脊髓各节段内(颈2、颈6、胸5、腰6、骶1-2)的分布存在差异,提示它们在介导谷氨酸传递的信  相似文献   
993.
我们首次利用基因同源重组技术,用包含编码β半乳糖苷酶(LacZ基因)基因的AT1B同源DNA片段,置换AT1B受体基因的外显子序列,通过显色示踪基因LacZ产生的β半乳糖苷酶,观察了有基因转录活性的AT1B受体的组织分布。结果显示AT1B受体主要分布在睾丸、肾上腺皮质的球状带和蛛网膜下腔血管及侧脑室脉络膜血管上,在垂体前叶组织中也有少量的存在。为进一步研究AT1B受体的生理和生化功能确定了组织学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994.
PCNA和BCG在膀胱肿瘤及炎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抗酸(IK)染色和结核菌抗体(BCG)、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119例膀胱肿瘤及炎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IK抗酸染色、BCG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分别为:膀胱癌为352、367%;乳头状瘤为40%、44%;慢性炎为423%、50%。PCNA阳性细胞指数膀胱癌与粘膜慢性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乳头状瘤与慢性炎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结核菌L型感染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995.
L型细菌普通细菌对热抵抗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热力常用于消毒与灭菌,其对普通细菌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早已是众所周知,但其对L型细菌的杀灭作用,国内外研究较少。我们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枯草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及其L型菌在实验室内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  相似文献   
996.
997.
白介素-2(IL-2)广泛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由于大剂量可引起严重的低血压且机制不明,限制了其大剂量的使用。本研究用国产重组人白介素-2(rhIL-2)复制大鼠低血压模型并探讨其机制。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n=8):正常对照组,IL-2实验组(rhIL-2)和氨基胍(AG)治疗组。结果显示:(1)IL-2可使大鼠提睾肌微动脉扩张及MAP下降,肺、肾、肝组织Evan′sBlue含量明显增加。(2)AG可使rhIL-2引起的低血压回升及微动脉缩小,肺组织Evan′sBlue含量明显下降。提示:rhIL-2引起低血压,可能与IL-2诱导NO产生,使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细菌L型败血症312例15年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随访15年中细菌L型败血症312例,首次治愈287例(9198%),复发24例(770%),死亡1例(032%)。复发1、2及3次者,分别为15、7及2例。复发原因依次为:(1)未适时做细菌L型检测,迁延不愈后就医;(2)未按细菌L型特点治疗或疗程不足;(3)存在慢性炎症病灶或迁延病灶未清除;(4)有使机体免疫力降低的基础病存在。文中提出增进对细菌L型及其诊治方法的了解、减少医源性失误、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减少细菌L型败血症迁延和复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利用芽生病毒腹腔注射免疫治疗荷瘤小鼠腹水型肿瘤,着重进行了免疫抗肿瘤的实验病理观察。本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抗体法,证明被芽生病毒感染的荷瘤小鼠腹水型肿瘤细胞表面具有该病毒的抗原,并且被治疗小鼠的肿瘤组织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100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纯化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用于大规模生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重组动物细胞及其培养工艺。从重组tPA的大规模、快速纯化的角度考虑,对tPA的纯化制备方法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