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中华猕猴桃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华猕猴桃"桂海4号"为试材,采用500mg·L-1、1000mg·L-1、1500mg·L-1三种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萘乙酸、和ABT生根粉处理插条,进行了猕猴桃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吲哚丁酸1500mg·L-1的扦插生根率极显著高于萘乙酸和ABT生根粉的各个处理,显著高于吲哚丁酸1000mg·L-1;吲哚丁酸对根数和根长的促进作用优于萘乙酸和ABT生根粉,ABT生根粉对于根粗的促进作用却较其它两者强;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吲哚丁酸1500mg·L-1处理的插条生长情况最好。  相似文献   
82.
猕猴桃模板DNA的提取及RAPD-PCR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改良CTAB法从猕猴桃叶片中制备模板DNA ,优化了PCR热循环参数 ,建立了RAPD PCR扩增的最佳反应体系。实验结果表明 ,CTAB提取液中EDTA组分的浓度对模板提取影响很大 ,其最适浓度为 80mmol/L ;用异丙醇沉淀后不经乙醇洗涤纯化的DNA不会影响扩增效果。PCR热循环参数为 :94℃预变性 5min ;94℃变性 1min ,37℃退火 1min ,72℃延伸 2min ,循环 4 0次 ;最后在 72℃延伸 6min。  相似文献   
83.
机械振荡对猕猴桃愈伤组织AT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频率的往复机械振荡,以木质藤本植物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茎段的愈伤组织为实验材料,测定.ATP含量的变化,并通过与对照组(CK)相应值的比较,研究振荡刺激对植物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振荡对猕猴桃愈伤组织ATP的含量有着比较明显的增强或抑制的双重效应,适度的振荡刺激将有利于提高植物的能量代谢水平,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其中最适的振荡频率为3Hz左右。还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环境应力影响植物能量代谢的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4.
研究了不同猕猴桃品种展叶孕蕾期自然感染溃疡病菌前后一年生枝条、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感染溃疡病菌前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枝条及成叶中防御酶系活性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品种未受溃疡病菌感染时,一年生枝条、叶片中的POD、PPO、SOD、CAT酶活性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均低于感病品种.品种自然感染溃疡病菌后,一年生枝条、叶片POD、PPO、SOD、CAT、PAL酶活性均升高,且酶活性的增加幅度是抗病品种中酶活提高倍数高于感病品种.而且这种增量在不同保护酶类以及不同组织部位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85.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同工酶分析技术分别研究了猕猴桃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酯酶(EST)同工酶谱带的变化,结果表明:自然感染溃疡病前后,此6种同工酶谱带特征在不同抗感品种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未感染溃疡病菌前,抗(感)品系枝条、叶片POD同工酶均有2条酶带,PPO同工酶有3条酶带,但感病品种酶带颜色深且粗,而抗病品种酶带颜色浅且细,叶片酶带颜色深于枝条;SOD、CAT同工酶谱带均为1条,Rf值分别为0.38、0.28,感性品种较抗耐品种谱带亮度高活性强;自然发病后,抗(感)品系POD、PPO同工酶谱带数都增加,分别为4、3条和5、4条,且抗病品种新酶带出现较感病品种早且酶带粗颜色深活性强,感病品系虽也有新酶带出现,但酶带少活性弱,抗病品系枝条、叶片POD、PPO同工酶新谱带的Rf值分别为0.63、0.67和0.85、0.87;抗感病品种SOD、CAT同工酶都被诱导产生了1条新的同工酶谱带,Rf分别为0.32和0.27,新酶带现色时间迟,且酶带颜色浅活性弱,但抗耐品种较感性品种谱带亮且活性强;EST同工酶于自然发病前后变化不大,与抗病性关系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86.
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的倍性变异及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有的猕猴桃自然地理分布资料,通过对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和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野外分布居群的详细调查,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我国西部高原台地向中东部丘陵平原过渡地带6个纯中华猕猴桃、1个纯美味猕猴桃和5个中华/美味猕猴桃同域分布居群共276个个体的倍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中华猕猴桃存在二倍体和四倍体,美味猕猴桃存在四倍体、五倍体和六倍体;(2)中华猕猴桃和美昧猕猴桃在经度和纬度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华猕猴桃在经度上偏东分布而美味猕猴桃偏西,纬度分布上中华猕猴桃偏南而美味猕猴桃偏北;而且不同倍性小种在经、纬度分布上呈现显著差异(P〈0.05),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的分布在经度上依次从东到西、纬度上从南到北;(3)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不同倍性小种的海拔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二倍体小种分布海拔最低,四倍体小种次之,六倍体小种海拔分布最高,但通过LSD分析四倍体个体和六倍体个体在海拔分布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对中华/美味猕猴桃这两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果树的倍性变异及地理分布的探讨,提出了猕猴桃倍性小种分布的上述规律并给猕猴桃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创新和可持续利用方面提供了初步的研究基础,尤其是为我国猕猴桃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7.
猕猴桃驯化改良百年启示及天然居群遗传渐渗的基因发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宏文 《植物学报》2009,44(2):127-142
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是近代由野生到人工商品化栽培最为成功的植物驯化范例。该文综述了我国猕猴桃资源流失国外及其驯化改良和产业发展的100年历史, 概述了我国野生猕猴桃资源的分布状况, 并在总结我国猕猴桃品种选育改良、科研与产业发展的基础上, 阐明了我国猕猴桃资源及其发掘利用对世界猕猴桃产业的重要影响。通过深入分析野生猕猴桃资源的可持续发掘利用问题, 提出了利用天然杂交带的遗传渐渗作用开展野生植物新种质和新基因型发掘的思路。  相似文献   
88.
猕猴桃茎尖超低温保存过程中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猕猴桃组培苗茎尖细胞在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研究发现:在预培养、PVS2脱水处理过程中,茎尖细胞内液泡逐渐变多、变小,质壁分离愈加显著,表明细胞的抗冻力增强;在随后的冷冻和解冻过程中,部分细胞的质壁分离更加严重,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出现液腔,细胞器变得模糊,有些细胞的细胞膜、甚至细胞壁撕裂,细胞腔内留下破碎的细胞膜和细胞残片,细胞结构破坏严重,这可能是导致材料在恢复培养中死亡的原因之一;部分细胞经过7d的恢复培养后,细胞器清晰,细胞膜完好并紧贴细胞壁,细胞中央出现较大的液胞,具有与对照相似的结构特征,最终存活下来并能够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89.
紫果猕猴桃嫩枝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总酚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果猕猴桃嫩枝和叶柄为试材,分析全年中植株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紫果猕猴桃植株PPO活性的最适pH为7.0;最佳底物为邻苯二酚,且浓度为0.16 mol/L;最佳温度为25 ℃。紫果猕猴桃植株生长期的PPO活性明显高于休眠期,植株总酚含量在4月、5月、9 月达最低。  相似文献   
90.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中三种同域分布的喉毛花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三个种的植株性状和繁殖分配,探讨繁殖分配的种间差异及其与植株个体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1)三个种的植株高度、顶花大小和单株花数目、繁殖分配均存在种间差异,这可能与其各自的交配系统和具体的生境以及相应的生活史对策有关;(2)在三种喉毛花中,投入到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绝对资源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未检测到植株生长和繁殖间的权衡关系;(3)三个种的个体大小与繁殖器官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繁殖分配均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个体越大,繁殖投入越高,而繁殖分配越低,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由于繁殖分配与个体大小之间存在异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