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40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以赭曲霉Rn405转化洋地黄毒苷的微生物转化工艺为研究对象,对助溶剂种类、底物浓度、金属离子种类和浓度等关键参数进行优化,确定的最优转化条件为:发酵培养基中添加1 mmol/L Mn2+离子,28℃,180 rpm振荡培养28 h时加入溶解于DMSO的底物溶液,使其终浓度为100 mg/L,然后在相同的条件下转化96 h。此时,底物的转化率和11α-羟基洋地黄毒苷元的生成率分别达到了100%和25.4%,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33.1%和14.5%。通过斯氏灌流法和Langendorff灌流法,探讨两个转化产物对蟾蜍和大鼠心肌细胞收缩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洋地黄毒苷元对心肌细胞收缩率的影响和底物洋地黄毒苷相当,而11α-羟基洋地黄毒苷元对心肌细胞收缩率的影响比底物洋地黄毒苷和洋地黄毒苷元均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72.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状芽胞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它可以通过抑制相关神经递质的释放而抑制神经的生理作用,目前临床适应症涉及神经内科、整形外科、康复科、泌尿科等多领域。最新研究发现,肉毒毒素作为毒蕈碱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从而抑制胃癌的发生与发展。同时发现肉毒毒素可通过阻断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引起神经性的血管舒张,从而打开肿瘤神经血管网来改善肿瘤的放射和化学治疗的疗效。现就其在肿瘤治疗及其辅助治疗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p H和温度对A型肉毒毒素结构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将A型肉毒毒素溶解于p H6.6和p H7.8的磷酸盐缓冲液(PB)中,分别采用4℃和35℃两种温度保存30天,在不同时间采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及小鼠试验研究其结构及生物学活性的变化。结果样品1(p H6.6,4℃)的HPLC图谱30天内只呈现Ⅰ峰(复合物),毒力未见明显下降;样品2(p H7.8,4℃)则在溶解的最初便有Ⅱ峰(神经毒素)解离出来,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Ⅱ峰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毒力在30天内未见明显下降;样品3(p H6.6,35℃)最初只呈现Ⅰ峰,在第7天便有Ⅱ峰解离出来,第21天开始Ⅲ峰(轻链)出现并伴随着毒力的大幅下降(最初毒力的50%),30天降低至最初毒力的约40%;样品4(p H7.8,35℃)在第1天便有Ⅰ、Ⅱ、Ⅲ峰出现,伴随着毒力的大幅下降(最初毒力的50%),30天降低至最初毒力的约25%。结论采用酸性条件有利于维持A型肉毒毒素复合体的结构,碱性会破坏复合体各组分间的非共价键。不论用酸性还是碱性条件,高温度会加速复合体的解离与神经毒素二硫键的断裂,二硫键的断裂导致活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74.
为探求利用寄生植物田野菟丝予对入侵杂草薇甘菊进行生物控制的有效措施,研究了薇甘菊对0、1、2、4和8棵田野菟丝子幼苗寄生在可溶性蛋白和一些抗氧化酶活性方面的响应.寄生后30 d,1棵田野菟丝子/株薇甘菊(以下简称棵/株)以上的寄生密度导致薇甘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和对照相比,在寄生密度为1棵/株时,超氧物歧化酶(S...  相似文献   
75.
朱惠军 《蛇志》2011,23(2):177-178
2000年4月~2010年11月,我院共收治蝮蛇咬伤病人654例,均予以抗蝮蛇毒血清(上海赛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结果发生延缓型血清病13例,发生率1.99%,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6.
有毒蓝藻在形成水华破坏水体环境的同时,也对人畜产生危害。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水环境中产毒蓝藻进行监测,由于其简单、快速和经济等优点,逐渐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1)早期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产毒蓝藻诊断中的运用;2)以产毒基因为靶标进行的产毒蓝藻诊断;3)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产毒蓝藻进行检测。与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相比,生物芯片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分析自动快速、高通量等许多传统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因此,该技术在蓝藻毒素检测中的运用必将给目前的产毒蓝藻的检测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77.
通过制备A型肉毒聚合类毒素,研究获得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方法.通过碳二亚胺法,聚合A型肉毒类毒素,免疫小鼠,用ELISA检测抗体,成功地制备了A型肉毒聚合类毒素,免疫小鼠获得高效价免疫血清,且该免疫血清具有中和活性,研究A型肉毒聚合类毒素抗原的作用机制,获得具有中和活性的保护性抗体,对肉毒毒素中毒的防治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78.
微生物铝毒害和耐铝毒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酸性土壤中,铝毒是限制农作物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铝同样对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研究微生物的铝毒害和耐铝毒机制可以为植物耐铝毒机制的研究提供一种新视角。目前的研究表明,铝作用于微生物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器,影响微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发育。针对这些毒害作用,铝毒耐受微生物通过多途径全方位的机制适应外界的铝毒环境。该文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综述了微生物的铝毒害和耐铝毒机制。  相似文献   
79.
长期大量实践说明,引进天敌防治外来入侵杂草的传统生物防治方法是治理外来入侵杂草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但对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对本土生物的直接或间接不良影响不容忽视。利用传统评价方法预测候选天敌的生态风险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1)寄主专一性测定过分依赖室内进行的生理寄主范围测定结果,对生态寄主范围(实际寄主范围)问题重视不够,后者指在新环境中的一系列物理和生物条件下的寄主利用预测;(2)在生理寄主范围测定中,过分依赖完成生长发育的可能性,对行为、遗传性状以及系统发育关系重视不够;(3)在风险评估中,过多强调对经济作物的风险,而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风险重视不够。对此,建议:(1)鼓励对已释放的天敌进行回顾性跟踪研究,从而为杂草生物防治实践提供生态学理论支撑;(2)在运用生物防治手段对付外来入侵杂草实践中,建议采用“有害推论”的预防性原则,以避免在面临入侵生物重大威胁时草率做出释放天敌的决策;(3)在评估候选天敌风险中重视生态效应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80.
玉米赤霉烯酮生物合成和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玉米赤霉烯酮及其6个衍生物的分子结构,以及玉米赤霉烯酮的生物合成途径。阐述了玉米赤霉烯酮生物合成的基因序列群以及基因簇的表达方式。论述了玉米赤霉烯酮钝化和降解过程, 探讨了玉米赤霉烯酮水解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并为今后玉米赤霉烯酮生物工程降解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